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05 00:45:14

曾經,也是個柔弱少女,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說話溫柔低語,

閑時,不忘修身養性,

忙時,也能精緻優雅;

生娃後,變身萬能老母親,

肩能扛、手能提,

吼起娃來氣不喘、追起娃來一陣風,

從吃喝拉撒,到學習防渣,

沒空傷春悲秋,所有時間被娃填滿,

保姆、廚師、家教,各式角色無縫銜接,

語文、數學,英語以及人生大道理,

樣樣都得拿得起。

網友曾這樣總結“少女”到“母親”的女性角色轉換:

婚前:

男:上班。

女:上班。

婚後:

男:上班。

女:上班 做飯 掙錢 管孩子吃飯 睡覺 穿衣 洗澡 陪孩子玩 買菜 做飯 購物 督促學習 接送課外班 參加孩子各種活動 孩子身高胖瘦心理健康教育 洗衣 搞家裡衛生 雙方父父母的噓寒問暖 亂七八糟一大堆的雜事……

在一個家庭中,媽媽的存在感和任務量都實在是太高了,大多媽媽都日日夜夜經曆着這種千手觀音般的生活。

這不,最近在各大媽媽群,一份“不要喊‘媽’”的書桌提示頗為走紅。“不要喊‘媽’”——四個加粗的紅字,道盡了全天底下所有陪讀媽媽迫切渴望耳根清淨的心願!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這屆老母親願望很簡單)1

語文:

不會的字,要查字典!不要喊“媽”!

寫完的句子及作文請認真讀兩遍,讀通順!不要喊“媽”!

數學:

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請認真讀題三遍!不要喊“媽”!

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作業之後再喊“媽”!

英語:

複習之後再寫作業,不會的單詞請用有道!不要喊“媽”!

請認真書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有困難第一時間嘗試自己解決,不要第一時間就喊“媽”!

這張紙上幾行字,直擊老母親的心靈!因為媽媽們實在聽膩了熊孩子事無巨細、有事無事、一年365天裡的每分每秒,都繞梁三尺、唐僧念經般在自己耳邊喊“媽媽”。

尤其是陪寫作業時,每動一下筆就喊一句“媽媽,這個字怎麼寫”,每讀一道題就嚷一句“媽媽,這道題我不會”,每寫完一個作業就甩一句“媽媽,幫我檢查錯别字”。

在“陪娃寫作業”這項高難度工程上,媽媽們蹉跎了時間,獻出了精力,憋出了焦慮,甚至熬出了渾身的病——胸悶、高血壓、肝火旺盛。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這屆老母親願望很簡單)2

那麼爸爸們在幹什麼?通常都是沙發、手機和遊戲,口頭禅就是“找你媽去!”

就如央視“段子手”主持人朱廣權所說:

“你對媽媽說的最多的話是啥?‘媽我渴了!’‘媽我餓了!’‘媽我的襪子去哪了?’見到爸爸也總是那一句,‘爸,我媽呢?’爸,隻是你找媽的搜索引擎。回報母親,我們能做的有很多很多,有一點請記住!聽媽媽的話,别氣你媽,比啥都強。”

于是,這個書桌提示有了升級版。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這屆老母親願望很簡單)3

今天是母親節。

在經曆了漫長漫長的寒假居家學習曆練後,這屆中年老母親的願望很簡單,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可能隻是:

孩子上學,自己放假,

丢掉家務,也無督學任務,

有半天獨處,

手機、沙發和奶茶,沒有一個人喊媽!

母親節,除了給媽媽禮物和擁抱外,就放媽媽一天假,有事都去找你爸!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這屆老母親願望很簡單)4

當然,節日隻有一天,當媽全年無休月月天天!

要想日子好過,老母親也要不停升級修煉。除了心裡默念一萬遍“親生的”,如何才能心态平和,達到“不以娃喜、不以娃悲”的境界?

不挑刺、少訓斥,甩掉“喊媽”式學習

孩子喊“媽”多,也是因為當媽的操心太多!

“用個橡皮,那麼用力幹嘛?本子都要被你擦破了!”

“你寫那個橫能叫橫,豎能算做豎嗎?”

“兩道題目做了半小時,我都替你發愁!”……

不是挑刺、減少訓斥,陪讀要做的是“書童”,而不是“監工”。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技巧很重要。

放寬心: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不會因為一兩次作業做不好就完了;

尋共識:讓孩子認識到寫作業的主體是自己,獲益的人是自己;

定規則: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學習獎賞制度等;

重過程:多看少說,多陪少論,多引導少指導,多鼓勵少批評;

甩掉“喊媽”式學習,要培養孩子自己主動負責的學習習慣、創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建立一種孩子的疑問可以得到解決,困難可以得到指導的良性環境。除此而外,孩子的學習主要靠自己,這一原則并沒有改變。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這屆老母親願望很簡單)5

深呼吸、不動氣,不行就自我隔離

老母親們似乎都自修了“河東獅吼功”,别以為她們不想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自帶仙氣,是生活無限制的瑣碎,真的已經磨光了最初的那份耐力。

帶娃的生活真是很無奈又糾結,老母親明明已經被娃氣得快要人工呼吸,一邊卻還得喝着雞湯自我滅火:冷靜!不要吼,吼孩子不好……

當一位老母親不被孩子的行為激怒時,她就赢了。

其實,并非要求媽媽們要一味壓抑自己的情緒,每個孩子都會有淘氣的時候,每個母親也都會有想發洩的時候。

但是當情緒怪獸要跳出來時,要學會掌控它。學着體諒自己、放松心情;也學着去搭準孩子的脈相,不能硬掰到底。

可以暫時離開房間,找個地方深呼吸,倒數20個數,或者做點别的轉移注意力,努力讓憤怒的情緒平複下來,恢複理智後再回到孩子身邊。

先解決情緒問題,再解決教育問題。能夠正面失控的情緒,就是給孩子樹立了好榜樣,教會了孩子比作業更重要的事——情緒的自我管理。

當然,控制情緒最重要的一點好處,還是對自己。氣大傷身,老母親們還是要多愛自己一點點,隻有鳳體安康,全家才有保障。

隊友上、打配合,有事也要喊爹地

如果實在陪得心力交瘁,陪得親子關系緊張,那麼不妨把桌上的“不要喊媽”的書桌提示,換成高階版的“有事就喊爸”。

畢竟,童年時期,父親缺位的時光,是再多金錢也彌補不回的。

研究發現:母親在親密性的發展方向上具有天然優勢,而父親則在開放性上有優勢。母性教育的目标是使生命滋潤、豐滿;父性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人生的主心骨,随着孩子的不斷成長,父教的影響要遠大于母教。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媽媽照顧孩子會将關注點放在孩子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求上,也總是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而父親則通常是一個獨立、堅毅、勇于克服困難的形象存在,孩子會模仿父親學習并潛移默化中習得這些積極的個性品質。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緻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爸爸必須要有和孩子互動、遊戲的時間,那些跑跑跳跳、亂七八糟的玩法,過程中其實包含了很多正向情緒與親子感情的流動。父子間的互動不僅能夠鞏固彼此的關系,也能增強孩子思考、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母親開學焦慮不止(這屆老母親願望很簡單)6

隊友很重要,老公覺悟高,老婆心情才會好。

當代女人衰老的真正元兇,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陪娃寫作業。各位帥氣懂事的爹地們,如果希望媽咪們心情舒暢,貌美如花,就從今晚接過接力棒,主動陪讀開始吧!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依然是媽媽的守護神。——《請回答1988》

媽媽可以給孩子們護身、壯膽、止疼、取暖,可以分擔與分享我們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世界上很多語言在“媽媽”這個詞上的發音都差不多,上唇和下唇輕輕碰觸。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在說出口時卻似乎承載了空氣中所有水汽的重量,讓我們充滿力量,勇氣達到無所不能的峰值。

等我們長大了,不能時時刻刻喊媽媽,那一句口頭禅——“媽呀”——就變得很暖。“媽呀!”,似乎是擱在嘴邊的,一遇驚喜或驚吓,就會不由自主地蹦出來,成為傳情達意的首選。

疼了,一喊“媽呀!”,就不覺得那麼疼了;害怕,喊一聲“媽呀!”,似乎就不那麼怕了!

等這一屆中年母親都老了,也會懷念耳邊那曾經的一聲聲“媽媽”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