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華文化百變漢字

中華文化百變漢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15:17:05

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曆史。

——國家寶藏

衆所周知,泱泱華夏有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字的出現,标志着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從此告别野蠻生長。追溯曆史,人們常說到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屬于自己的古典文字,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

像西亞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聖書文字,東亞黃河流域的漢字,南亞印度河谷的哈拉帕文字等,這些古典文字都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出現了。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除了漢字,世界其他地方自源的古典文字全部消失了。漢字是唯一持續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系統,這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這又是為什麼呢?《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會告訴你答案。

中華文化百變漢字(中華文化之基因)1

這本書的作者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守奎,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博士後王永昌。

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李守奎說解漢字”在喜馬拉雅平台連續播出150期,成為該平台反響很大的文化類節目。節目播出後,多家出版社希望李教授能夠出版講課書稿。李教授經過多次增、删、補、改,最終形成定稿。

這本書結合新出古文字資料和學術界前沿成果,遵循漢字構形與演變的基本理論,運用漢字系統的内在聯系,成組說字,彼此印證,将古文字釋讀、漢字闡釋、漢字理論和淮南子文化普及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對不同層次讀者需求的兼顧。

01.漢字的一筆一劃都有其道理,蘊含着豐富的曆史文化

從上學識字開始,老師教我們學習寫字的時候,為了方便我們識記,會将每一個字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字,比如“天”字,分解為二和人,“領”字分解為令和頁,“站”字分解為立和占……

有些字我們自認為了如指掌,它的一筆一劃,甚至這個字的意思我們都了然于心。然而,事實并不如我們所想。有些字寫了十幾年,現在才知道一直寫錯了。比如“冒”字,上半部分并不是“日”或者“曰”,而是“冃”。“冃”字頭是帽子的象形初文,顯然,寫成“日”或“曰”就沒有什麼道理可講。

所以,漢字的一筆一劃都有其道理可講,且積累了深厚的文化。遠到這個字是如何産生的,它的功能是用來刻畫還是用來算籌的,古代人又是如何去表達這個字的,經曆了哪些發展演變成今天所寫的漢字。

中華文化百變漢字(中華文化之基因)2

比如我們最常說也最常見的字“人”,這個字在古文字中,并不是分開兩條腿站立的人,而是有點弓腰駝背的樣子,直到漢代才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一撇一捺。

從字形的演變過程看,不免讓人想到人類的進化曆程,由弓腰駝背的猿人演變成今天直立行走的人,所以,漢字裡邊蘊含這豐富的曆史文化。

02.漢字的超語言功能

現代語言學的鼻祖索緒爾把世界文字分為兩大類,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是通過字形與所代表的意義發生聯系,而表音文字隻記錄字的讀音。

表意文字的數量很大,常用漢字就達3500個,通用漢字是8105個。之所以數量如此之多,是因為表意文字是記錄詞語的,沒有足夠的量,就無法準确地記錄語言。

表音文字相對就比較簡單,就是為了表音,數量也很有限。全世界各地表音文字的字母基本上都是在幾十個範圍之内。

盡管文字是記錄語言的一種符号,但漢字作為表意文字體系的代表,它不直接記錄語音,在不同的地域,相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達和語音,比如中國的“南腔北調”,南方的“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相同的字,離開原來的讀音,變成另外的讀音,還可以表達相同的意義,這也是漢字的超語言功能之一。

其次,漢字還是曆史文化的符号。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很多漢字本身就可以表達那個時代的曆史文化。比如商代的刖刑,就是砍掉人的腳。

中華文化百變漢字(中華文化之基因)3

根據甲骨文的字形可以看到在斷腿的位置有一隻手拿着鋸子,鋸子就是用來鋸腿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假肢就非常貴,就是這種刑法導緻的後果。

此外,漢字的超語言功能還表現在文學表達和形體美與藝術性上。比如“朱顔漸老,白發添多少”,僅一個“朱”字就表達出了朱顔辭鏡花辭樹,縱使鮮衣怒馬,粉黛羅裳,也抵不住時間之流的磨洗。還有曆朝曆代各大書法家的書法作品,至今已然發展成了一門藝術供大家欣賞。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間斷地記錄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所有的曆史都依附于每一個漢字之上,它們就相當于皮和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漢字的存在對維護我們中華民族的統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們民族認同的符号。

03.高中生就能讀懂的書

李守奎教授說,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它也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最核心的力量。因為漢字的形體構造和發展演變,不僅與它所記錄的漢語密切相關,也客觀記載和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曆史和社會狀況。所以探尋漢字與中華文化的深層關系就顯得很有必要。

李教授在著作這本書時,既想讓這本書成為高中生就能讀懂的普及讀物,同時啟迪讀者思考,服務于漢字學與漢字文化學的教學,還想讓它成為探讨學術問題的著述。

因此,這本書以現代常用字為主要解說對象,通過将熟悉的字陌生化,讓讀者産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通過這種主動探知的方式,讓讀者自主思考,對漢字的認知達到理性思考的高度。

在說解漢字的時候都是成組解說,簡單的字形字義經曆了哪些曲折坎坷,演變成另外的字形構造,又賦予了該漢字哪些新的釋義,将每個字形體演變的來龍去脈講述的清清楚楚,還能從中探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維,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誠如作者所言,文字是社會發展的産物,而漢字延續使用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深入研究有其必要性。盡管漢字難認、難記、難寫,但它是中華文明的曙光,也是中華文化的基因。無論未來如何發展演變,承載着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不能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