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學富
童年時光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現在的兒童遊戲花樣齊全,品類繁多。在古代卻沒有這些現代化的遊戲,那時候兒童玩遊戲是置身于大自然,親近山川河流,童年趣事最多的是垂釣、牧牛、放風筝、捕知了等。讓我們從浩瀚的古詩詞裡,去尋找古代兒童玩的遊戲活動。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池上》一詩,勾畫了一幅兒童采蓮圖。大和九年(835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的白居易,一日遊曆于池邊,見山僧下棋、小娃撐船而作此詩。在蓮花盛開的夏日裡,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劃着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塘中采摘白蓮花。他興高采烈地劃着滿載“戰利品”的小船而歸,卻不知道掩蓋自己“偷竊”的蹤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迹。詩情畫意,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細緻逼真,富有情趣;而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唐代詩人崔道融的《牧豎》詩将一個放牛兒童演繹得活靈活現。詩人在外出遊覽途中,見到一個牧童身穿蓑衣,頭戴鬥笠,橫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短笛,碰見行人更是顯得非常神氣。牛耕田時,他卻在溪邊的田頭玩耍。詩人将牧牛兒童描寫得調皮可愛、可親,情趣盎然。
“牛兒小,牛女少,抛牛沙上鬥百草。”
唐代詩人貫休《春野作》中的詩句生動描繪出小孩子歡天喜地玩鬥草遊戲的場景。司空圖《燈花》中的“明朝鬥草多應喜,剪得燈花自掃眉”的詩句,寫的也是想象赢得鬥草遊戲的喜悅。鬥草,正是古代兒童喜歡玩的遊戲之一。
古時,在端午節前後,有一種特别流行的遊戲:鬥草。鬥草最早見于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後漸漸成為婦女和孩童所喜愛的遊戲。梁朝人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上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的記載。
唐朝時鬥草之戲最盛,據記載,唐中宗時安樂公主在端午節鬥百草,為了使自己所采的花草種類繁多,她派人快馬加鞭去遠處摘取。為了保證獨此一份,她還命令在摘取後,把其餘的花草都剪掉。從宋朝開始,平日裡也經常有鬥草遊戲。到了清代,鬥草遊戲仍然盛行,不過在詩文的記載中,鬥草遊戲僅以女性為限了。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記載,“寶玉生日那天,衆姐妹們忙忙碌碌安席飲酒作詩。各屋的丫頭也随主子取樂,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采了些花草,鬥草取樂。”
唐代詩人胡令能隐居莆田時,閑來無事,前往農村訪友,路過小河邊時,看到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幼稚頑皮,天真可愛,他側着身子随意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正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地釣魚。胡令能忘記了朋友的住處,遂上前問路,聽到有人問路,小兒害怕應答聲驚跑了正在上鈎的魚兒,從老遠就招手而不回答。待胡令能走近跟前,才附在其耳朵邊告訴朋友的住處。
胡令能被這個不拘形迹、專心緻志于釣魚的蓬頭稚子所感染,寫下了《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将一個釣魚的兒童描寫得活靈活現,形神兼備,意趣盎然。這首詩别有情趣,在平淡淺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和無限的童趣。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是宋代詩人楊萬裡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詩句。有一次,詩人住宿在浙江德清縣新市鎮的徐家客店裡,門外的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子花已經飄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很茂密,不遠處的一片田野裡盛開着黃色的油菜花,恬淡自然、甯靜清新的田野風光令人向往。兒童們張開雙手撲撲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逐着蝴蝶。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裡,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可是已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黃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焦急、失望,表現了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代詩人範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其七》一詩描寫了兒童學種瓜的天真情趣。初夏,水稻田裡的雜草長滿了,白天人們下田去除草。婦女們幹農活勞累了一天,晚上也不能閑着,還要搓麻線再織成布。兒女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而那些孫子輩不會耕種也不會織布,卻也不閑着。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清代詩人袁枚有一次外出旅行,在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悠閑自在,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不禁引吭高歌,嘹亮的歌聲在郁郁蔥蔥的樹林中回蕩。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蟬鳴,甚至壓過了歌聲,他心裡一陣狂喜,想捕捉樹上鳴蟬,他機警地立即停止唱歌,屏住呼吸,跳下牛背,蹑手蹑腳地慢慢靠近大樹,兩眼一眨不眨地望着鳴蟬,突然快速出手,抓住那隻忘乎所以、隻顧鳴叫的蟬。袁枚被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和捕蟬的專注神态所感化,寫下了“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的詩句。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緻,實則寄托情思。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