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鑒定通用術語》SF/Z JD0201001-2010第1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法定管理局于2010年4月7日發布,自2010年4月7日起施行。
1範 圍本部分規定了文書鑒定中常用的術語及其定義。本部分适用于文書鑒定中各項鑒定。
2規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内容)或修訂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簡化字總表(1986年新版)》(1986-12-22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95-12-2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03-25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
GB/T 16159-1996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GB/T 13715-1992 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分詞規範
GB/T 12200.1-90 漢語信息處理詞彙01部分:基本術語
GB/T 12200.2-94 漢語信息處理詞彙02部分:漢語和漢字
GB 5007.1 信息技術漢語編碼字符集(基本集)24點陣字型
GB 5007.2 信息技術漢語編碼字符集(輔助集)24點陣字型
GB 5199 信息技術漢語編碼字符集(基本集)16點陣字型
GB 9851.1-9 印刷技術術語GB/T 17004 防僞技術術語
3術語和定義
3.1 GB/T 12200.1-90漢語信息處理詞彙01部分:基本術語和GB/T 12200.2-94漢語信息處理詞彙02部分:漢語和漢字中确立的以下術語和定義适用于本部分。
3.1.1 語言:為了傳遞信息而使用的一組字符、約定和規則。
3.1.2 語音:人類發出的能表達一定意義的聲音。
3.1.3 言語:語言的運用及其結果,是語言的具體體現。
3.1.4 書面語:語言的書面變體。
3.1.5 口語:語言的口頭變體。
3.1.6 方言:一般指語言的地方變體。有時也指語言的社會變體或個體變體。
3.1.7 漢語:漢族的語言。中國境内主要的通用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
3.1.8 現代漢語:現代漢民族語言。包括它的主要地域分支:北方話、吳語、湘語、贛語、粵語、客家語、閩語等。它的規範化語言是普通話。
3.1.9 中文:特指漢語。
3.1.10 文字:人類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号系統。
3.1.11 文本:語言的符号串,文字信息處理的對象。
3.1.12漢字:記錄漢語的書寫符号系統。漢字也被其他一些國家或民族用作為書寫符号。
3.1.13 古代漢字:秦以前的漢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書、六國文字等。
3.1.14 現代通用漢字:現代通行的記錄現代漢語的書寫符号系統。
3.1.15 簡化字:采用同音代替、改換聲旁、草書楷化、偏旁簡化等方法制定的一些筆畫較少的漢字。特指1986年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共2 235字。
3.1.16 繁體字:被簡化代替的筆畫較多的漢字。
3.1.17 異體字:漢字通常寫法之外的一種音同、義同,隻是字形筆畫或結構不同的字。
3.1.18 字體:同一漢字由于各種原因(曆史演變、書寫、印刷等)而形成的各種不同體式。
3.1.19 正體:同一個漢字的各種不同形體中規範的标準形體。
3.1.20 異體:漢字正體之外的其它形體。
3.1.21 手寫體:用于日常交際的人工書寫的字體。一般使用各種筆作為書寫工具。
3.1.22 楷書:漢隸在草書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字體。形體方正、筆畫平直。
3.1.23 行書:同時具備有楷書和草書特點的一種中間字體。筆勢簡易而流暢。
3.1.24 草書:一種書寫便捷的漢字字體,筆畫簡約,多用連筆。
3.1.25隸書: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漢字字體。其筆畫由圓轉變成方折,具有波磔。
3.1.26 篆書:秦和六國通行的筆畫圓轉的古代漢字,也是一種字體。
3.1.27 印刷體:用于印刷的字體。現代漢字的印刷體以1988年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八十年代又産生了用于計算機顯示和打印的國家标準印刷。例:GB 5007.1和GB 5007.2,GB 5199。
3.1.28 宋體:現代最通行的漢字印刷體。由宋代刻版所用字體發展而來。
3.1.29 仿宋體:漢字主要印刷體之一。模仿宋體産生的字體。
3.1.30 楷體:漢字主要印刷體之一。由手寫的正規楷書發展而來。
3.1.31 黑體:漢字主要印刷體之一。字體粗黑醒目。
3.1.32 字号:印刷體依據字體大小所編的号。計算機用字也以字号為标準,但激光照排系統以“級”為标準。有些系統可以無級放大或縮小。
3.1.33 字形:特指構成每個方塊漢字的二維圖形。構成漢字字形的要素是筆畫、筆數及漢字部件的位置關系等。
3.1.34 漢字結構:部件構成漢字時的方式和規則。最基本的漢字結構是獨體(結構)和合體(結構),合體結構又分為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等類。
3.1.35 正寫法:文字符号形體的規範和使用規則,包括正寫法和正詞法。漢字正寫法可依據《簡化字總表》、修訂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漢語正詞法可參照《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和《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分詞規範》。
3.2 GB 9851.1-9印刷技術術語中确立的以下術語和定義适用于本部分。
3.2.1 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3.2.2 印刷品:使用印刷技術生産的各種産品的總稱。
3.2.3 印刷工藝:實現印刷的各種規範、程序和操作方法。
3.2.4 印刷機械:用于生産印刷品的機器、設備的總稱,也稱印刷工具或印刷設備。
3.2.5 印刷材料:印刷生産中使用的承印物與其他材料的總稱。
3.2.6 印刷技術:通過制版、印刷、印後加工批量複制文字、圖像的方法。
3.3 GB/T 17004防僞技術術語中确立的以下術語和定義适用于本部分。
3.3.1 防僞:防止以欺詐為目的,未經所有權人準許而進行仿制或複制的措施。
3.3.2 防僞技術:以防僞為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範圍内能準确鑒别真僞并不易被仿制和複制的技術。例如:各種具有仿僞性能的防僞油墨、防僞印油、防僞紙張、印章防僞、防複印技術、電子創作防僞技術、結構防僞技術等。
3.3.3 防僞技術類别:按仿僞技術難易和複雜程度劃分的類别。從一般的防僞技術、适當加密的防僞技術、采用多種學科的綜合防僞技術、極難仿造的防僞技術共分為四個級别。
3.3.4 防僞技術力度:識别真僞、防止假冒僞造功能的持久性與可靠程度。可按防僞技術的防制難度、防僞技術的類别、檢測手段的先進程度、保持防僞性能的最低時間等指标來進行評價。各種評價的等級可分為A,B,C、D四個等級,A為最高級,D為最低級。
3.3.5 防僞油墨:具有防僞性能的油墨。它是經過專門研制的在油墨中加入一些特别的物質而具有防僞功能的一種特殊油墨,例如:光敏防僞油墨、熱敏防僞油墨、壓敏防僞油墨、磁性防僞油墨、光學可變防僞油墨、防塗改防僞油墨等。
3.3.6 防僞印油:具有防僞功能的印油。它是在印油或印泥中加入一種熒光物質,當用紫外線照射時,會呈現出鮮豔的彩色熒光,一般無色的印油呈有色熒光,有色印油則呈現出與外觀可見顔色有差别(或顔色相近但強度增大)的熒光。
3.3.7 防僞紙張:具有防僞性能的紙張。例如:印鈔紙、水印紙、化學水印紙、超薄紙及紙漿中摻入特殊纖維的有色纖維紙和無色熒光纖維紙或加入具有防僞作用的小圓片、微粒、全息圖及帶有文字的半透明窄帶等專用紙張等。
3.3.8 印章防僞:在制章時采用的防僞加密技術。現有的印章防僞技術主要是采用先進工藝代替手工刻制印章;采用防僞印油和印泥,或章體和印油相結合的新型印章;在印章印面加防僞暗記,如在印面圖文的點、線條或邊框上制作虛線點、線、間斷等;在印章印面上加觸發密碼,經物理或化學方法才能顯現的密碼信息等。
3.3.9 防複印技術:防止用複印的方法來進行仿制和複制的技術。例如:加入水印、安全線、金、銀或彩色顆粒等制成的防僞紙張;在文件表面加激光全息膜、光學變色膜、回反射膜等不可複印的膜層;或設計和應用光學幹擾圖形等。
3.3.10 電子創作防僞技術:應用電子創作系統來獲得極其複雜、極高分别率的、人工不能制作的版線圖案及微縮文字的技術。
3.3.11 結構防僞技術:在設計制造的産品上采用某種特殊的結構設計,從而使産品達到保真。含機械防僞技術、包裝防僞技術等。
3.4 以下規定的術語和定義适用于本部分
3.4.1 物證:指以物的外形特征、物質結構和成分特征以及物的反映形象特征證明案件事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3.4.2 書證:指以其内容來證明待證事實的有關情況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來記載人的思想和行為以及采用各種符号、圖案來表達人的思想或傳遞某種信息,其内容對待證事實具有證明作用的物品都是書證。
3.4.3客體:司法鑒定中的客體是指能夠證明有關案件事實的,需要運用專門的科學技術方法進行鑒定的人、物、事或現象。文書鑒定中的客體通常為各類文件物證的書寫人、制作工具及制作過程、真僞等事實或現象。
3.4.4 客體反映形象:指與案件有關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痕迹,或通過一定技術形成的客體形象、事或現象的記錄載體等。如文書鑒定中,人書寫形成的筆迹,各類制作工具形成的印章印文、印刷圖文等,通過一定技術制作的人像照片、圖片等。
3.4.5 被鑒定客體:指需要進行鑒定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物、事或現象。文書鑒定中的被鑒定客體往往是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各類文件的書寫人、制作工具、制作材料等。
3.4.6 供鑒定客體:指鑒定過程中作為供比較對象的實體。
3.4.7 客體特性:指一個客體特有的區别于其它客體的性質。如筆迹鑒定中書寫人的書寫習慣等。
3.4.8客體特征:指客體可供識别的特殊的征象,是構成客體特性的具體内容,任何客體的特性都是通過一定的特征表現出來的。如筆迹鑒定中反映書寫人書寫習慣的筆迹特征等。
3.4.9 檢材:文書鑒定中特指需要進行鑒定的可疑文件。
3.4.10 樣本:文書鑒定中特指供比較和對照分析的文件。
3.4.11 同一:指被鑒定客體的自身同一。
3.4.12 同一認定:指由具有專門知識的鑒定人對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客體是否自身同一的問題作出的專業判斷。
3.4.13 種類認定:又稱種屬鑒别。指由具有專門知識的鑒定人通過對檢材與樣本的比較、分析,對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客體是否同一種類的問題作出的專業判斷。文書鑒定中的種類認定通常包括:人的種屬特性的鑒别(如書寫人的年齡、性别、文化程度、籍貫、民族等種類的分析和鑒别);制作工具的種類認定(如書寫工具、打印機、複印機、傳真機的種類認定);文件材料的種類認定(如紙張、墨水、油墨、墨粉、粘合劑的種類認定);文件制作方法的種類認定(如文件的性質、内容辯讀及文件的制作過程、順序、狀态等的分析和鑒别)。
3.4.14 文書:又稱文件。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和使用的各種公文、合同、契約、書信、字據、證照等材料的總稱。文書鑒定中,泛指一切以文字、語言、圖形、符号為表現形式的記錄和提供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内容和信息的各種材料。文件按照制作方式可分為書寫文件、印刷文件和電子文件等;按照制作技術可分為普通文件和特種文件等;按照性質可分為真實文件、篡改文件、污損文件等;按照其狀态可分為原件和複制件等。
3.4.15 書寫文件:指各類手寫文件的統稱,也稱手寫文件。包括正常書寫文件、僞裝書寫的文件、摹仿書寫的文件和各類非正常條件下書寫的條件變化文件等。
3.4.16 印刷文件:又稱印刷品、機制文件。指采用各種印刷技術制作的各類文件的總稱。印刷文件包括傳統制版印刷文件、辦公設備機制文件、特種印刷文件等。傳統制版印刷文件包括:凸版印刷文件、凹版印刷文件、平版印刷文件、孔版印刷文件等;辦公設備機制文件包括:打印文件、靜電複印文件、傳真文件等。印章印文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印刷文件。
3.4.17 電子文件:指通過計算機鍵盤、掃描儀、電子筆或各種攝錄設備等輸入,經計算機軟件(如文字、圖表、圖形、圖像編輯和處理軟件)的編輯、處理并儲存于硬盤、移動盤、光盤等存儲媒質上的文件。該類文件的載體不是傳統的紙張,必須通過計算機或專用設備進行讀取,也可通過計算機外圍設備(如打印設備)制作成普通的機制文件。
3.4.18 特種文件:是指采用特殊的制作方法,通常會運用不同的防僞技術和印刷工藝制作的有特定用途的文件,如貨币、護照、身份證、信用卡及其它法定的證明身份的證件和有價票據等。
3.4.19 篡改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篡改文件是指利用真實文件采用作假的手段改變原真實文件的局部内容形成的内容虛假的變造文件,故又稱變造文件或局部變造文件。常見的作假手段有:添改、擦刮、拼湊、消退、掩蓋、替換等。廣義上篡改文件既包括采用作假的手段改動形成的變造文件,也包括因環境或其它意外因素導緻受污染、損壞或發生其它變化的污損文件。
3.4.20 污損文件:指受污染、損壞或發生其它變化的文件,其與變造文件的區别在于文件的各種變化并非系故意采用作假的手段形成,通常是環境或意外所緻,如污物污染、破碎、燒毀、浸損、粘貼、裱糊、模糊等。
3.4.21 原件:又稱原始文件,指最初形成的文件或實物。
3.4.22 複制件:指采用各種複制技術制作的原件的複制品。根據制作的手段可分為:複寫件、複印件、掃描件、照片、圖片等。
3.4.23 母件:指用于制作複制件的,其以上各層次文件的總稱。母件既可能是原件,亦可能其本身也是複制件。
3.4.24 文件物證:又稱文書物證。指以書寫、印刷或攝錄等方法制成的文件為載體,以文字、語言、圖形、符号為表現形式,記錄和提供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物和文件内容及其真僞等信息的證物。文件物證既是一種物證,也是一種書證。
3.4.25 文書鑒定:又稱文件檢驗、文件鑒定、可疑文件鑒定等。指運用文件檢驗學的理論、方法和專門知識,根據鑒定人的經驗,并結合測量、檢測的結果,通過綜合分析對各類文件的書寫人、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性質、狀态、形成過程等進行的專業判斷。
文書鑒定根據鑒定的對象和任務可分為:筆迹鑒定、印章印文鑒定、印刷文件鑒定、篡改文件鑒定、污損文件鑒定、文件材料鑒定、文件制作時間鑒定、特種文件鑒定等。
3.4.26 文件系統:系統是指事物的統一體或集合體,它是由事物的全部要素構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互為邏輯的綜合整體。文件系統是指具體案件中由文件物證自身的各要素構成的,并與案件事實的其它外部要素有關的,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上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互為邏輯的綜合整體。
3.4.27 文件系統要素:要素是指事物必須具備的實質或本質、組成部分。文件系統要素既指具體案件中構成文件物證系統的所有部分,及文件系統的内部要素。構成文件系統的内部要素一般包括:文件的形式、内容、言語、筆迹、材料、工具、印迹、污損、防僞及其它痕迹等,同時這些内部要素又與案件實事有關的其它外部要素密切聯系,如與案件有關的人、物、事、時間、地點、方法、物質條件等。
3.4.28 文件系統鑒定:指從具體案件出發,把文件物證作為與案件實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通過對文件系統要素和與案件實事有關的其它要素的綜合分析,采用各種檢驗手段,綜合判斷文件要素之間以及與案件系統其它相關要素之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或相互關系,鑒别文件的真僞。
3.4.29 筆迹鑒定:又稱筆迹檢驗。指根據人的書寫技能習慣特性在書寫的字迹、符号、繪畫中的反映,通過檢材與樣本筆迹的比較、鑒别,從而确定文件物證書寫人的專門技術。
3.4.30 印章印文鑒定:簡稱印文鑒定。指根據印章在制作、使用、保存過程形成的印面材料和結構特性在印文中的具體反映,通過檢材與樣本印文的比較、鑒别,從而确定文件物證上印章印文真僞的專門技術。
3.4.31 印刷文件鑒定:又稱機制文件鑒定。指根據印刷工藝和印刷設備的材料和結構特點及其變化規律在承印物(文件載體)上的具體反映,通過對根據印刷原理、方法制作的各類文件進行分析、比較和鑒别,确定文件物證的印刷工具、印刷方法、印刷過程及其真僞、來源、關系等的專門技術。
3.4.32 篡改文件鑒定:狹義上的篡改文件鑒定又稱變造文件鑒定,指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技術手段對文件物證是否存在變造事實所作出的鑒别和判斷,以及恢複或辨認被篡改的原有内容的一項專門技術。根據篡改手段的不同,篡改文件鑒定通常可分為:添改文件鑒定,擦刮文件鑒定、拼湊文件鑒定、消退文件鑒定、掩蓋文件鑒定、換頁文件鑒定、文件印壓字迹鑒定等。廣義上篡改文件鑒定既包括變造文件鑒定,也包括污損文件鑒定。
3.4.33 污損文件鑒定:指根據受污染、損壞或發生其它變化的文件物證的物質特性,采用理化檢驗方法對其進行恢複、整理、顯現和鑒别的專門技術。常見的污損文件有:污染文件、破碎文件、燒毀文件、浸損文件、粘貼文件、裱糊文件、模糊文件等。
3.4.34 文件材料鑒定:指根據制作文件的物質材料特性,采用形态比對和理化檢驗方法對其理化特性、種類進行分析和鑒别的專門技術。文件材料鑒定包括:紙張鑒定、墨水鑒定、油墨鑒定、墨粉、粘合劑鑒定等。
3.4.35 文件制作時間鑒定:指根據文件物證系統要素的特性及其變化規律,對文件的制作過程、順序和形成時間進行鑒别的專門技術。文件制作時間鑒定包括:印刷文件制作時間鑒定、印章印文蓋印時間鑒定、印字先後順序(又稱朱墨時序)鑒定、書寫時間鑒定、電子文件制作時間鑒定等。
3.4.36 特種文件鑒定:指根據特種文件的制作方式、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及采用的防僞技術等特性,必要時通過與真實文件(或标準樣本)的比較檢驗,采用形态比對和理化檢驗方法或專門儀器檢測方法等對其真僞進行鑒别的專門技術。
3.4.37 文件檢驗學:簡稱文檢學。指綜合運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以與案件有關的文件物證為對象,研究文件的形成與變化,文件檢驗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利用文件進行犯罪的規律和特點的一門技術科學。
戴衛祥 律師
戴衛祥,男,高級律師,遼甯東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副主任,工學、法學學士。現任遼甯省律師協會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遼甯省省級人民監督員,大連市律師協會房地産與建設工程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擔任大連市司法局法律顧問;2020年被遼甯省律師協會評定為2018—2019年度“遼甯省優秀律師”,被大連市律師協會評定為2019年度“優秀律師”。
2001年從事法律工作,具有多年律師執業經驗及4年工程建設現場管理經驗,先後擔任恒大集團大連公司、遼甯公司監察室主任。執業以來,代理過建設工程鑒定、刑事鑒定、機動車交通事故鑒定、醫療損害及醫療産品質量鑒定、消防工程鑒定、環境損害鑒定等各類司法鑒定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司法鑒定辦案經驗,并成功代理過多起通過司法鑒定确定無罪的刑事、司法鑒定行政确認等案件,在司法鑒定專業有深入、系統的研究和實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