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寶爸寶媽們”大多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對于孩子的培養意識會更加先進和科學。
一直以來,能夠把孩子培養成“人中龍鳳”是每個家長心中最大的願望,而在“知識當道”的時代,能夠擁有一張好文憑,是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擁有美好未來的最佳方式。
因此,讀書這條道路格外受到家長們的重視。
每年都有不少家長為“8月31日”犯愁
有句話叫“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如今的家長們從孩子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狠抓教育,是因為家長們深谙未來競争的殘酷性,所以才會為孩子的未來的發展感到焦慮,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就赢在起跑線上。
在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由學校和家長們雙方共同承擔,小朋友在結束一天愉快的幼兒園生活後,父母還會刻意去培養孩子的知識和技能。而在正式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後,教育孩子的責任逐漸向學校内轉移,畢竟校内的教育更加具有連貫性和科學性。
因此,孩子的小學入學就受到家長們極大的重視,但到底孩子該幾歲讀小學一年級?這是即将邁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家長們共同存在的困惑。
在我國,小學生入學需要滿6周歲,大部分小學的開學時間統一在8月31日,也就是說,學生要在8月底滿6周歲才有機會進入小學,如果學生在九月份滿6周歲,那就隻能等待下一年的開學季。
對入學年紀卡的這麼“死”讓家長們有苦難言,難道相差幾天的孩子就一定不能滿足上學條件?
面對6周歲這一“硬性标準”,家長有話說“滿6周歲才能進入小學”這條規定一直困擾着衆多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不同孩子是不同的情況。
有的孩子比較早熟,在5歲時候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發育程度就已經超過了部分6歲的孩子,而一些孩子在7歲時,可能還沒有6歲的孩子成熟。因此,單純依靠年齡來判定是否能夠進入小學未免太過死闆。
另一方面,假如孩子在9月以後出生,因為幾天的時間差而錯過本年度的入學,還要再等一年的時間,不僅浪費了時間成本,對于孩子教育的起步也不是很“友好”,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入學年齡限制感到不滿。
針對此現象,不少地區在小學入學年齡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不少地區意識到對于小學入學年齡的适當放寬,會更加符合學生和家長們的實際需求。
比如成都就是比較早的一批放寬小學入學年齡的城市,在19年發布的新生入學工作通知中就明确寫明:可以根據學校學費等情況以及适齡兒童的數量,确定就讀兒童的截止出生日期。
換而言之,這意味着6歲不再是上學的“硬性标準”,那麼當小學入學年齡有所調整後,家長們真的松了口氣嗎?
當“選擇權”重新交還到家長手上後,結果卻有人歡喜有人愁本來放寬入學年齡呼聲最高的是家長們,但當孩子入學的選擇權真正交到家長們的手中時,有些家長卻表示自己更難選擇了。
畢竟等到這些如今還在讀小學的孩子長大時,估計已經大步跨進了研究生學曆時代,博士生的數量也會有明顯的增加。
本來孩子讀書的時間已經非常久了,等到孩子研究生畢業也已經是25、26歲的年紀,所以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畢業時占有年齡優勢,會将孩子盡早地送進小學。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孩子上學年紀越來越早的情況,5歲左右就送進小學的現象也可能會出現。
家長們這樣盲目地比拼孩子的入學年齡,勢必會從小學階段就造成“内卷”,而孩子在較小的年紀往往不具備獨立的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盡早入學,可能會讓孩子産生懼怕與人交往和厭學的心理。
在這個階段産生的“陰影”可能會伴随孩子的一生,也可能會對孩子的教育産生長遠的負面影響。所以一方面6周歲入學的規定太過死闆,放寬入學年齡又很可能會造成“内卷”,到底哪種方式才是最佳選擇呢?
具體幾歲上學,不如把話語權留給孩子孩子究竟幾歲适合進入小學?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沒有家長們想象的那麼困難。
孩子入學年齡的調整本質上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合适的階段進入小學,假如自己的孩子比較早熟,那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早安排入學;
如果孩子的成熟度不夠,那可以晚一年半載再把孩子送進學校,家長們是最了解孩子的,所以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再做入學的決定,才是最科學的方式。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小學生入學年齡放寬這件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