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創新工匠事迹

創新工匠事迹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26 15:05:32

新京報訊(記者王萍 吳夢真)1月10日,“十年磨一劍——大國匠心人物影像展”正式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開展,本次展覽以新京報持續5年的“大國匠心”系列報道為藍本,将63組匠心人物的事迹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集中展現,對工匠精神進行生動诠釋。“十年磨一劍——大國匠心人物影像展”就以“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這四種匠心精神為脈絡,呈現不同領域、不同時期匠心人物的奮鬥事迹。

創新工匠事迹(大國匠心人物影像展)1

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集中展現了63組匠心人物的事迹。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展覽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執着專注一業一生”共收錄了28組匠心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被稱為“海水稻之父”的農業科學家陳日勝,中國疼痛醫學主要開創者韓濟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ICU)科室主任劉景院,讓文化遺産“活”起來的中軸線申遺文本負責人呂舟,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蒙芳,讓中國“芯”在太空閃爍的芯片專家趙元富,攻堅疫情“重症堡壘”的神仙陣容“重症八仙”等。他們用一生,将一件事做到了極緻,诠釋了何為匠人精神。不為繁華,不易匠心,執着專注已成為他們标記人生的關鍵詞,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達到了頂尖水平,為國為民、終身投入,心甘情願将家與國綁定在一起,他們是大國工匠,同時也向世人傳承了一份執着專注的匠心。

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在中華民族的千年傳統中,早已内化于每個人的價值體系和行動之中。第二部分“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也将這種精神,用14組大國匠心人物的故事做了立體的诠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北鬥三号衛星總指揮遲軍,風雲四号氣象衛星總設計師董瑤海,漆雕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志剛,投身花滑57年、帶出三對世界級雙人滑組合的中國花滑“教父”姚濱,為儀表“體檢”13載的中國廣核集團運營公司首席維修技師陳永偉,守衛航天員“生命之門”的載人火箭“解鎖專家”于衛東,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焰火總設計師蔡燦煌,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設計者林存真……無論是大國重器,還是國之瑰寶,在他們的工作中,沒有“差不多”這個詞。在他們身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這些人類身上美好的、原初的品性,彰顯得更為明晰、更為徹底。

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特超高壓作業檢修高級技師王進,不放過探頭下任何細節的B超“神探”賈立群,在“死亡之海”打造地表最強“閉環”的大漠中的鐵路人胡國星,讓文物重煥光彩三星堆文物修複師楊曉邬、郭漢中,參加過抗擊非典和武漢抗疫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王秋,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古鐘表修複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津,為中國火箭焊接“心髒”無一失誤的高鳳林……在展覽的第三部分,11組匠心人物或是堅守着流傳千年的傳統手工業,或是在當代機械制造業中刻苦鑽研,或是與病魔進行殊死較量,從死神手中搶回患者生命。對“細節”的完美追求,對“毫厘”的斤斤計較,都是他們一絲不苟的常态,也正如展覽第三部分的主題:匠人之心一絲不苟。

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匠心人物的身上,既有中國傳統匠人的堅韌性格,也有現代科學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他們在自己的專業賽道上行穩緻遠,也始終用報國的赤子情懷,增進國人的福祉。在展覽的第四部分“追求卓越赤子情懷”中,為觀衆集中展現了包括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長期從事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動力學研究、首批對青藏高原進行地球物理系統觀測和研究的科學家滕吉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用“幸福草”助農戶脫貧的“菌草之父”林占熺,為根治飛機“心髒病”而堅守一生的工程院院士劉大響,設計編織“可持續”的冰絲帶的建築師鄭方,“雪龍2”号等國内頂尖科考船總設計師吳剛等10組匠心人物的品質、情懷與責任。孜孜不倦緻力于科學研究,把科技成果應用在中國大地上,這些大國匠人為所有國人樹立了典範。

編輯 王琳

校對 楊許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