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點擊注書法顔二(公衆号shuzhai1833)
1.基本概念執筆有一些基本概念,先要搞清楚。比如:單鈎還是雙鈎?五個指頭怎樣分組?筆杆是傾斜好還是豎直好?什麼是執筆的“深淺長短”?什麼是虛掌?
1.1單鈎還是雙鈎
第一個問題,這牽涉到兩個術語:單鈎和雙鈎。
單鈎和雙鈎
手指彎曲就成了一個鈎。單用一個食指鈎,稱為單鈎。如果用食指、中指一起鈎,就稱為雙鈎。
1.2五個指頭怎樣分組
要把毛筆抓住,不能隻是鈎,鈎是拉過來,還要有一個推出去的力量來抵住,這麼一拉一抵,兩個一起,就是一組。人有五個手指,拇指和食指是一組,就是藍箭頭所指的地方,中指和無名指是第二組,就是紅箭頭所指的。小指通常就貼在無名指後面。
執筆要領
1.3筆杆是傾斜好,還是豎直好
我們來看看毛筆的形狀。筆頭是一個圓錐形,筆心就是它的中軸,筆管是一個圓柱形,圓柱形也有一根中軸,當筆頭裝入筆管,本質上就是兩個中軸連在一起了。所以,抓住了筆管,也就是抓住了筆心。當筆管運動,其實就是運動筆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唐代歐陽詢《付善奴(善奴一個人)傳授訣》這篇文章中說:“每秉筆(秉筆就是執筆)必在圓正。……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具備”。一個字要好看,就要顧及它的四面八邊的安排。既然有四面八邊,那就必然有一個中心。所以執筆準備姿勢,就是把筆鋒放在這中心地位上。
另一篇傳為顔真卿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以前給大家說過,張長史就是張旭,他說:“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剛才歐陽詢說圓正,張旭說圓暢,兩人都強調一個圓字。
圓就是執筆的要求。
什麼是圓呢?圓的特性,就是從任何方向看過去,都是一樣的。
當我們執住筆管,要使前後左右,任何方向看過來都一樣,這就是圓了,從數學上講,也就是中軸線(或者說筆心)四面對稱。相對于紙張來說,就是要垂直于紙面。這樣一來,筆心向四面八邊任何方向運動,就都是一樣了。這個中心位置,就是正。
這是第一個定義:正鋒。
簡言之 正鋒就是毛筆中軸垂直于紙面。 正鋒時,筆心四面對稱。請各位注意,正鋒是筆鋒的中心位置,或者說是根本位置。執筆是用筆的準備姿勢,執筆就是要把筆心處于這一位置上。不管你紙張處于什麼位置,譬如紙張斜過來,那執筆也要跟着斜過來,以保持垂直。
你看這張新疆七個星石窟壁畫《修行圖》,很多信徒在抄經,他們一手執筆,一手執紙(這個紙看起來有點像抄經用的貝葉),筆和紙還是垂直的。
這是1958年長沙出土的西晉青瓷俑。反映古代校雠,就是校對書本。右邊這一個拿書冊在讀,左邊這一個拿筆寫,漢代劉向《别錄》說:“雠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冤家相對”你可以看到他的執筆姿勢,還是垂直于紙面的。
要注意,很多人習慣了拿鋼筆、鉛筆的姿勢,往往把筆尖向前伸出,造成四面不對稱,改正的方法,你可以請别人來看看。你的筆管是否垂直于紙面,做到四面對稱。
1.4什麼是執筆“深淺長短”
深淺願意指下水的幅度,是垂直方向的分寸,藍色箭頭下水較淺,紅色箭頭下水較深。
長短是指橫向伸出的長度。藍色箭頭伸得短,紅箭頭伸出長。如果我們把手放在圓點的位置上,就懂得深淺長短的意思了。或者通俗地說,執筆深淺就是高低,長短就是遠近。這句話是唐朝大書法家孫過庭講的。《書譜》中他說:“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就是說,執筆要講深淺長短。
先說說深淺,執筆的深淺,就是抓住筆杆位置的高低。古代有一篇托名為衛夫人的著作,叫《筆陣圖》,這麼說:“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就是毛筆的總長是六寸。“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
唐代虞世南也說過:“筆長不過六寸,捉管(執筆)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真書一寸,行書兩寸,草書三寸,但虞世南沒有說從哪裡開始,究竟從筆頭開始算,還是從筆管下端開始計?這就引起了後人解釋不同,其實相差并不很大。照虞世南的原文文章來看,他是從筆頭開始計的。
簡言之 寫真書,執筆要低一點,容易控制筆鋒。 寫行草書,執筆要高一點,運動幅度較大。 執筆最高不超過毛筆長度的一半。 這是虞世南所說的。還有一個長短問題,這是指橫向的幅度,也就是遠近。有些人執筆,不指彎曲,全部伸直,毛筆離掌心遠。另外有些人執筆,手指都是彎曲的,毛筆離掌心近。這就是執筆的長短問題。其實太遠太近都不好,适當,舒服就可以。
1.5什麼是虛掌
就是掌心必須是空的,掌心空才能伸縮,如果你掌心是實的,那就抓死了,不能動了。以上五個問題,都是執筆的基本概念。
2.理論根據曆史上讨論執筆的文章,非常之多,究竟哪一篇最重要呢?第在第四、第五、第六課中講到,王羲之的筆法,傳授給智永、虞世南、張旭、崔邈,最後由韓方明記錄下來了。這就是韓方明《授筆要說》中的五執筆。毫無疑問,《授筆要說》是最重要的理論文獻。韓方明說:“夫把筆有五種,大凡管長,不過五六寸,貴用易便也。”執筆最重要就是方便實用。違反這一原則的方法,都是錯的。
好,第一種。“第一執管。夫書之妙在于執管,既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執。”雙指苞管,就是用兩個手指包住筆管,也就是前面講的雙鈎。五指共執,那就是要用兩組手指。“其要,實指虛掌,鈎擫yè讦jié送(亦曰抵送),以備口傳手授之說也。”這句是講口訣,實指就是手指有力,虛掌剛才講過了,鈎擫yè讦jié送這個将來再說。
照韓方明所言,執管法應該是這樣的。
雙鈎,五個手指分成兩組,包住筆管。掌心是空的,是虛掌,手指要有力。
這是執管從正面看
這是執管從背面看
韓方明又說:“世欲皆以單指苞之,則力不足而無神氣,”這是批評單鈎法,力量不足,“每作一點畫,雖有解法,亦當使用不成。”單鈎法雖然有解救的方法,但你不能老是去解救,所以說“使用不成”。他又說:“曰‘平腕雙苞,虛掌實批’妙無所加也”。還是雙鈎法好。
第二種叫“扌族”管,韓方明說:“第二扌族管,亦名拙管。謂五指共扌族其管末,吊筆急疾,無體之書,或起稿草用之。”就是說,這隻是找草稿用的方法。沒有什麼體,當然不是書法家所用。既不是雙鈎,也不是單鈎,五個手指又不分組,執筆的位置顯然太高。這是缺點很多的執筆法。韓方明又說:“今世俗多用三指扌族管書,則全無筋骨,慎不可效也。”現在有些人還省事,隻用三個手指吊筆,全無筋骨,警告大家千萬不要學。
“第三撮管。謂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書或書圖幛用之,亦與拙管同也”。這和前面差不多,但不是吊管,而是抓住管末。
第四個,韓方明說“第四握管。謂撚拳握管于掌中,懸腕以肘助力書之。”這個方法是一把抓,捏個拳頭,用那個手臂的力量,幫助寫字。“或雲自諸葛誕,倚柱書時,雷霹柱裂,書亦不辍。”他說握管法,是從諸葛誕開始,他是靠在一個柱子上寫字,這個時候一個雷打下來,那個柱子裂掉了,但是他書寫沒有停止。“當用壯氣,率以此握管書之,”假如你胸中氣勢很盛、很壯,你就可以用這方法來寫字。但韓方明給他一個評語:“非書家流所用也。”這不是書法家所用的方法,一句話就判了死刑。這握管法後來也有人用,韓方明說:“後王僧虔用此法,蓋以異于人故,非本為也”。王僧虔是王羲之的族孫,大書法家,當時孝武帝也喜歡書法,自認第一,老是想謀害王僧虔,王僧虔隻好用握管法來寫字。這一來當然寫不好了。以此避禍。韓方明說:“近有張從申郎中拙然而為,實為世笑也。”
如果你到韓國參觀樂安邑城民族村,可以看到這個場面,一個當官的口授,一個書記跪在地上記錄,他用的就是握管法。
最後一個,第五個。“第五搦管。謂從頭指至小指,以管于第一、二指節中搦之,亦是效握管,小異所為。有好異之輩,竊為流俗書圖幛用之,或以示凡淺,時提轉,甚為怪異,此又非書家之事也。”這一段講得比較長,這方法也不好。首先你要注意,唐朝人對手指的稱法和現代人不同。我們現在叫拇指,當時叫大指,食指當時叫頭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和現在相同。但中指也可以稱拇指、将指。韓方明說這個搦管,和握管差不多,隻是沒有握成拳頭,把毛筆放在後面四個手指的第一二節的中間,用拇指按住,所謂搦,《說文解字》說就是按。
本節要點:
執管,是最好的執筆方法。 要點:雙鈎、五指兩組、實指虛掌。 垂直紙面叫正鋒,是毛筆的中心位置。要點解讀:
思考題: 把韓方明所說的五種執筆方法,都試驗一次,以作比較。 試做深淺長短不同執法,看看對正鋒有什麼影響。找出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文章整理自視頻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用作學習交流,感謝黃簡先生的無私奉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