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戚繼光簡介及生平事迹

戚繼光簡介及生平事迹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5 14:37:22

明朝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抗倭名将戚繼光在山東老家離世,時年58歲。戚繼光出身将門,因父親去世,年僅16歲就承襲祖上世職,擔任山東蓬萊的登州衛指揮佥事,專門防範倭寇入侵。因當地明軍戰力低下,戚繼光以宋代“嶽家軍”為榜樣,招募礦工和農民,練出了享受盛名的戚家軍。依靠這支将軍,戚繼光為大明王朝南征北戰幾十年,百戰百勝,擊敗敵軍總數達到十多萬,可謂戰功顯赫,成為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可就這樣一個英雄,竟因為黨争被皇帝罷職棄用,晚年生活凄涼,在貧困交加中郁郁而終。

戚繼光繼承祖上軍職時,正值嘉靖統治年間,此時明朝國運正在走下坡路。當時北方,蒙古各部頻繁入侵,兵鋒直抵北京城下,釀成喪權辱國的「庚戌之變」;在東南沿海一帶,則受到倭寇的嚴重騷擾,倭寇四處橫行搶掠大明,甚至連陪都南京都出現過倭寇的蹤影。「南倭北虜」造成大明王朝的邊疆危機,嚴重威脅着明朝的統治。

戚繼光簡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繼光)1

明始亡于嘉靖皇帝(網上圖片)

戚繼光的軍事生涯是從抗倭開始的。《明史·戚繼光傳》載,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改佥浙江都司,充參将,分部甯、紹、台三郡」。在浙江期間,戚繼光發現明朝官軍不習戰事,于是招募三千人,加以訓練,演習「鴛鴦陣」,最終組建成一支精兵,人稱「戚家軍」。

此後,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轉戰東南沿海一帶,在浙東地區九戰九捷,之後又率軍深入福建等地剿滅倭寇。嘉靖四十四年,滋擾明朝數十年的倭寇被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徹底肅清。然而,倭寇剛肅清,北邊又有危機,朝廷調戚繼光入京,擔任神機營副将,負責訓練軍隊。

戚繼光簡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繼光)2

百戰百勝的戚家軍(網上圖片)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被任命為薊鎮總兵,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自此,戚繼光在薊鎮訓練軍隊、修築長城,采取了一些軍事措施。經過幾年,「薊門軍容遂為諸邊冠」,薊鎮轄區内的長城「精堅雄壯,二千裡聲勢聯接」,至今河北省秦皇島、唐山、承德一帶的長城,都是當年戚繼光主持修建的。

戚繼光鎮守薊鎮期間,「邊備修饬,薊門宴然」,蒙古諸部根本無法從這裡突入明朝境内。

從上述可見,明朝解決「南倭北虜」問題與戚繼光有莫大關系,他的功勞足以封侯賞爵。然而,戚繼光後來不僅沒有得到封賞,反遭皇帝嫉恨,被免職棄用,為何這樣?原來他的功過都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明朝第一名臣張居正。

戚繼光簡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繼光)3

鴛鴦陣示意圖(網上圖片)

内閣首輔張居正是曆史著名的改革家,他的富國強兵改革為大明續命百年。他非常賞識戚繼光的軍事才能,不遺餘力支持他,兩人關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朝中普遍認為戚繼光為張居正的黨羽。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保守派反攻。沒多久,萬曆皇帝就開始清算張居正,戚繼光也将卷入這場風波。

張居正死後半年,兵科給事中張鼎思認為戚繼光與張居正關系密切,不應該在薊鎮做總兵,于是「當國者遽改之廣東」。加上薊門邊境「晏然多年」,烽火不舉,朝廷認為戚繼光可有可無。戚繼光「悒悒不得志」,勉強赴任廣東總兵,官階依舊,但失去了拱衛京師的重要地位。到了第二年,戚繼光提出辭職養病,想體面離開。可是,萬曆皇帝連這最後的遮羞布都不肯給。在兵科給事中張希臯的彈劾下,萬曆皇帝罷去戚繼光一切職務。

戚繼光簡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繼光)4

萬曆皇帝(網上圖片)

據史書記載,戚繼光被罷官後回鄉居住。因沒有太多積蓄,晚年凄涼,甚至連醫藥費都沒有,隻能在病痛中苦挨。三年後,禦史傅光宅上疏重新起用戚繼光,結果被萬曆皇帝斥責還罰了兩個月薪資。至此再無人敢為戚繼光發聲,戚繼光最終也在貧困交加中病故,生前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的他,就這樣在鄉中默默死去,朝廷最終都沒給他一個谥号,實在令人唏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