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秘魯利馬藝術博物館内一景。
博物館展出的慶典用杯。
博物館展出的戰士陶器。
博物館展出的裝飾吊墜。
1月24日,主席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第七屆峰會作視頻緻辭時強調,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繼續守望相助、攜手共進,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中拉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雙方充分借鑒彼此文化成果,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相互促進的典範。2016年11月21日,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同時任秘魯總統庫琴斯基和夫人蘭格共同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并參觀“天涯若比鄰—華夏瑰寶展”,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2020年以來,“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展覽相繼在中國舉行,廣受歡迎。
秘魯是文明古國。位于秘魯首都的利馬藝術博物館,正是一座拉美印第安文明寶庫。它記錄着秘魯的璀璨曆史與多元文化,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交往。
講述古老土地的故事
在巍峨的安第斯山脈與遼闊的太平洋東岸之間,有一塊狹長地帶,拉美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秘魯就坐落于此。
秘魯首都利馬既承載着曆史的厚重,也閃耀着現代的活力。漫步市中心,印第安古代文明遺迹、宏偉華麗的歐式建築、現代的高層建築,不同時期、不同風格,顔色或簡潔或濃豔,造型或古樸或現代……曆經時間洗禮,它們和諧共存,靜靜訴說着安第斯地區悠久多元的曆史文化。
利馬有很多博物館,其中享有盛譽的利馬藝術博物館展示了秘魯近3000年來的燦爛藝術。館内展覽面積4500餘平方米,常設展廳陳列有1.8萬餘件展品,涵蓋前哥倫布時期、殖民地時期以及近現代和當代時期。這些飽經滄桑的文物,是秘魯文明的見證者、傳遞者。
博物館共有30餘個常設展廳,2号—9号展廳主要展出西班牙殖民者到達秘魯前的藝術,如莫切文明、納斯卡文明、雷瓜伊文明、奇穆文明等前印加時期的文物,以及印加文明時期的陶器、紡織品、金屬器物等。例如,2号展廳主要陳列各個時期的典型陶器,人形陶器動作誇張、神态生動,小獸陶器張牙舞爪、憨态可掬。
在展廳醒目位置,擺放着一件莫切文明時期(公元100年—800年)的戰士陶器,他皮膚深褐、高眉大眼、神情堅毅,腰間系着白色外衣,頭上戴着布帽。這名戰士身體微微前傾,跪坐在地,左手持盾牌,右手搭于額前,向着遠方眺望。這件戰士陶器身高雖不足20厘米,卻體态生動,僅使用簡練的線條與棕白兩色,便将一位莫切戰士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在雷瓜伊文明時期(公元前200年—公元650年)的動物陶器展台前,總是有不少孩童圍繞。兇猛的美洲虎、呆萌的羊駝、神秘的未知生物,各種陶器與石器器身僅用黑、紅、白三色裝飾,形态各異、生動活潑,透過玻璃櫃懵懂地望向千年後的小觀衆們。
4号展廳中的紡織品大多用棉花和羊駝毛紡織而成,十分耐用。這些織品圖案美麗、色彩搭配得宜,體現出古代秘魯人民精湛的紡織工藝。其中,納斯卡文明時期(公元前100年—公元700年)的紡織品以工藝精湛複雜聞名。紡織者們運用多種編織技法,制作出披風、腰帶、挂毯等服飾與生活用品。大自然中飛翔的小鳥、爬行的昆蟲、絢麗的花草植物,都是他們的靈感來源。這些織品讓參觀者一窺安第斯地區的生活場景,仿佛可以看到婦女們正在辛勤織布。她們的身體前後擺動,調節着織線松緊,經線與緯線在手中巧妙交叉,變幻出各種圖案。
5号展廳展出小巧而精美的王冠、徽章、鼻環、耳罩等,這些曾經象征着身份地位的金屬器物今天依然散發着光彩。它們大多來自奇穆文明時期(公元900年—1470年)。這一時期,金、銀、銅器的制作技術達到秘魯古代的最高水平。工匠将焊接法、失蠟法、錘金箔、鍍金、貼金等複雜技術運用得十分巧妙。
9号展廳中,展出有印加文明時期(公元1370年—1533年)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算盤”。它由一個個大小不同、錯落有緻的方格組成,經過精心打磨而光滑細膩。也許是由于造型奇特,人們對它的用途有着諸多猜想:是神秘的建築模型?還是特殊的計數工具?抑或是古老的遊戲工具?
推動秘魯文化向前發展
博物館11号至34号展廳主要展出16世紀以來的繪畫、攝影和裝飾藝術作品。23号展廳展出有秘魯攝影師馬丁·錢比拍攝的照片,遠處的模糊風景與近處的高大人物對比鮮明,印第安人古銅色的皮膚在暗色背景下異常耀眼。照片中人物滄桑的面孔、樸素的鬥篷與褲子上的補丁,都在無聲訴說他們勞頓困苦的生活狀況。
在展廳裡,參觀者還可以看到秘魯畫家不同創造風格的作品,例如擅長記錄曆史的伊格納西奧·梅裡諾的畫作,借助畫筆反思社會、批判現實的弗朗西斯科·拉索的作品,将歐洲傳統繪畫與攝影相結合的卡洛斯·巴卡—弗洛爾的作品等。雖然畫風迥異、主題不同,但都展現出他們對本民族曆史與現實的強烈關注和思考。31号展廳展出的印第安主義畫派創始人何塞·薩沃加爾的繪畫作品尤為引人注目,這位愛國藝術家遊曆秘魯各處,用畫筆展現祖國的秀麗風景。他的作品多以土著生活為題材,描繪了秘魯印第安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1号展廳不定期地展示秘魯青年藝術家們的作品。他們或探尋民族傳統、或思考曆史與現實。其繪畫語言或許稍顯稚嫩,但畫面之中蘊含着青年一代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漫步利馬藝術博物館,總能看到不少孩子,他們有的手握畫筆,認真描摹畫作,授課老師不時在耳邊輕聲講解;有的身着傳統服飾,随音樂翩翩起舞;還有的排成一列,演奏民族傳統樂器。這些博物館課程在陶冶兒童情操的同時,更激發出孩子們的主動性,将他們從藝術作品的欣賞者變成創造者。
在展廳穿行,仿佛在時空中穿越。不同文明時期的珍貴藝術品跨越千年,與我們靜靜對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秘魯人民創造出輝煌的文明:那些多彩的陶器、炫目的金銀器、精緻的織物和生動的繪畫與攝影作品,直觀呈現出秘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展示着秘魯人民多彩的日常生活與豐富的精神世界。
圖片均由袁若南提供《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1日 18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