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梗你聽到了嗎?集美、耗子尾汁……懂諧音梗的都是自己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諧音梗你聽到了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集美、耗子尾汁……懂諧音梗的都是自己人
玩梗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個諧音梗,大家恰好都聽懂了,就會有“自己人”的感覺,滿足了人們的身份感、歸屬感。
---------------
李誕可能從來沒想到,脫口秀大會帶得最火的東西,是他讨厭的“破諧音梗”。“24孝第一孝是仰天長嘯(孝)”“年輕時的程璐是少年老程(成)”……王建國的諧音梗又“破”又好笑。微博甚至有專門的“諧音梗研究所”等賬号,用于每天分享諧音梗。
今年的流行詞中,也有很多諧音,某視頻博主帶紅的“集美”,原本隻是帶口音的“姐妹”,但現在上網的姑娘們幾乎人人都會用;“耗子尾汁”原本是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說來教訓年輕人的“好自為之”,但現在已經成了鬼畜區新寵,每每聽到,令人忍俊不禁。
這麼“破”的諧音梗為什麼令人上頭?
諧音梗為什麼好笑
其實回想一下,在各種喜劇節目火起來之前,人們還在看紙質版《笑話大全》時,就已經看過很多經典的諧音笑話了,甚至在課堂上,也總有諧音鬧出來的笑話,比如老師講“韓愈是偉大的文學家,二十幾歲就是進士了”,學生就會接話“那也不算厲害啊,我十幾歲就近視了”。
諧音梗總是包含着雙重含義,比如觀衆聽到“24孝”之後,原本腦海中期待的是中國傳統故事中的孝順故事,但接下來“仰天長嘯”顯然打破了這種認知期待。在看到學生認為“二十幾歲的進士不太厲害”時,就會想知道學生有多厲害,但“近視”跟“厲害”完全不沾邊了。
心理學中的失諧理論(incongruity theory,也稱為“不一緻理論”)認為,這種原本期待與實際信息的沖突失諧,就是幽默感的來源,在這些情境下,聽衆們聽到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不正經”内容,原本期待中的正經緊張就會一下子松弛下來,這一放松就産生了愉悅感。也就是說,諧音梗好笑,靠的就是一音兩意的意料之外。
諧音梗為什麼傳播廣
在信息飛速更新叠代的互聯網時代,一個流行詞往往用不了半年就會OUT。沒有哪個諧音梗會永遠好笑,但諧音梗永遠好笑,因為它們實在太好傳播了。“24孝仰天長嘯”的熱度下去了,王建國又說出了“深淵無處申冤”;人們漸漸不再提起“少年老程”,但立馬又對“為了寫出新梗我差點心梗”津津樂道……為什麼諧音梗總能傳播這麼廣?
早期的諧音詞火,是因為溝通效率高。10年前,大家都還在用“886(拜拜喽)”結束一段網聊,這類諧音詞就像法國著名語言應用學家Martinet提出的經濟原則那樣實用,在對話中,人們總是試圖用最便捷的手段達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說花最少的力氣完成有效的溝通,尤其是在鍵盤打字時,這樣的諧音詞可以用讓我們少打幾個字母,縮短輸入的時間,提高語言的表達效率。
而現在很多流傳很廣的諧音梗,是因為能在溝通中顯得“有禮貌”。出于禮貌,我們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并不能隻遵從經濟原則、完全有話直說,而是要彬彬有禮,委婉一些、多使用敬語,這就是英國語言應用學家Leech所提出的禮貌原則。現在的很多諧音梗,雖然看似增加了聽衆的理解成本,不符合經濟原則,卻很符合禮貌原則,比如對不熟悉的女生稱呼“姐妹”,可能過分自來熟、顯得不禮貌了,但一聲“集美”既能表達親昵,又有一定的距離感,顯得很有分寸。對别人說“好自為之”很生硬、不禮貌,但說“耗子尾汁”既能表達出原來的意思,又能讓大家都知道是在玩梗,不失委婉含蓄。
最後,玩梗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個諧音梗,大家恰好都聽懂了,就會産生一種“自己人”的感覺,滿足了人們的身份感、歸屬感。即便在場的人有第一次聽的人,也能很快理解,然後再把諧音梗說給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成為“自己人”。就這樣,諧音梗飛速傳播,生生不息。
集美,一起守護最好的諧音梗鴨(呀)!
殷錦繡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