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為我所用而非歸我所有?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快樂盡力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萬物為我所用而非歸我所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快樂。盡力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如果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是一種認識的快樂,講自身;“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種實踐的快樂,涉及到他人與社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萬物皆備于我矣”所引出的,是認識和實踐兩大領域的儒學追求:一是“誠”,二是“恕”,都是儒學的核心内容。 誠可得樂,恕則近仁。樂主要來自于精神層面,樂的确和物質脫不了幹系,但是寄希望于物質,委身于物質,對物質頂禮膜拜,顯然是走錯了方向,不異于飲鸩止渴。物質的快樂顯而易見,立竿見影,但是功效甚短,浮于表面。心誠則樂,騙得了别人,騙不了自己,不誠,心就是糾結的,矛盾的,抑郁的,不通暢的,不可能快樂,心誠天地寬,是一種通達,是一種灑脫,是一種了然。
如心為恕,心不動,不動心,誠于心,不為外物所擾,堅守本心,符合大道。如如心不動,萬法在其中,當明心見性,通曉萬法,自然知己知人,人地聖賢,孰能無過,恕己恕人,不求全責備,但求不貳過,這接近了事情的本質,仁就是事情的核心。
樂而忘憂,仁者無敵,萬物如浮雲,夫複何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