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0:56:54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如何學好高中語文)1

現在很多人談大語文,有的沉迷于五花八門的所謂“解題技巧”,這絕對是舍本逐末,有的則把一切都歸結于“感覺”和“死記硬背”,這同樣是不得其法。高中生語文學習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有且隻有三條:一不讀書,二不寫字,三不思考。聽起來簡單,事實上并不容易做到。

一、讀書

1.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首先說明,這裡的讀書指的是課外閱讀。為什麼要強調課外閱讀呢?往近了說,這是新課标的要求,高中語文新課标中有明文規定:“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如果語文成績遲遲無法提高,請扪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達到了這個标準?說得再實際一點,語文考試,包括高考,無所謂課内課外甚至綱内綱外,隻讀課本而沒有相當數量的課外閱讀的輔助,幾乎是死路一條。我們平時所強調的語感的形成、素材的積累,也主要通過閱讀來完成。往遠了說,新課标為什麼強調閱讀?是為了讓大家在學生時代形成一種讀書的習慣,進而形成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可以從閱讀中汲取營養,獲益無窮。

2.我們應該讀什麼書。

應該讀的書多了去了,這裡無法枚舉。我在以前的一個帖子裡推薦了五本學習古代詩文的參考書,分别是《史記》、《古文觀止》、《世說新語》、《宋詞賞析》和《經典常談》,至于其他方面的讀物,我水平有限,在這裡不便獻醜。

我隻想隻強調兩點:第一,閱讀名著當然是好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要啃下來,如果讀不進去,比如有些男生讀不進去《紅樓夢》,有些女生讀不進去《三國》和《水浒》,不妨先放下,根據興趣選擇其他作品,課外閱讀和課内學習一樣,需要興趣的引導,否則隻會壞了胃口,挫傷閱讀的積極性。

第二,閱讀的眼界可以放寬,有時候不僅僅是文學作品,一些優秀的科普類或者新聞評論類的作品同樣有助于語文素養的提高。第三,閱讀的時候要注意版本的選擇,現在很多出版物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往往印得花裡胡哨,而質量卻十分低劣,所以我們在版本選擇方面應該選擇的一些老牌的質量信得過的出版社,比如人民文學、中華書局、上海古籍、上海譯文等。

課外閱讀還可以借助課本和老師的引導。新課标的語文教材設有名著導讀的環節,可以以此為引導,走向名著。也可以根據課本所選的篇目,根據個人喜好做一些擴展閱讀。同時也可以向老師詢問關于課外閱讀的問題,相信老師們也都會樂于解答的。

另外說三種要慎讀、少讀甚至可以不讀的東西:

第一,暢銷書。我個人是從來不相信暢銷書的,我隻相信那些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如果一部作品過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依然暢銷,我倒真要拿來看一看了。如果隻是時下流行,很可能是迎合大衆消費的一時趣味而作,沒有什麼營養,對于成年人來說讀讀也就罷了,而對于時間萬分寶貴的學生來說,很有可能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第二,以《讀者》為首的文化品位不高的雜志。我不否認這些雜志裡也會選摘一些不錯的文章,但從總體上來看,檔次依然不高,而且文章的風格相對單一,容易對學生的閱讀取向和寫作習慣造成不好的影響。我上學那會兒,我的老師就說過,改作文最怕碰見“《讀者》體”。第三,網絡文學。在出版審查機制依然嚴格的今天,網絡無疑是一種文學作品傳播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但是網絡的自由也導緻了很多粗制濫造、嘩衆取寵的所謂“網絡文學”泛濫一時,中學生鑒别能力不高,也很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

3.我們應該如何讀書。

如何讀書的事情,培根的文章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有些東西我不必在這裡啰唆。我想強調的是,一篇好的文章,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多方面的應用。最淺的一個層次:文中有沒有不會念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辭書,抄下來。往深了走:有沒有漂亮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多讀兩遍,抄下來。布局謀篇、起承轉合有沒有值得借鑒之處?文中介紹的知識、體現的思想有沒有值得學習的?這篇文章引起了你怎樣的聯想或者思考?都可以記錄下來。這樣讀一篇文章下來,也許有些慢,但實際效果能頂泛泛地浏覽十篇。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值得這樣來讀的。而經典作品則往往具有這樣的魅力,值得全方位地、反反複複地閱讀,取其一端,即可獲益匪淺。

二、寫字

1.我們為什麼要寫字。

這裡談的寫字包括兩個層面的内容:首先,要能夠一筆一畫清清楚楚寫對我們的漢字;第二,要能夠表述成文,也就是寫出通順的句子、段落和文章。往近了說,語文考試有着大量需要動筆的内容,不寫不成。尤其是北京高考,除了一篇800字的大作文外,從2010年起又新增了兩篇200字的小作文,再加上其他的主觀表述題,書寫量還真不算少。最近幾次高考和北大自主招生閱卷,我都閱主觀題,常常發現一段不足二百字的表述中,錯字病句不一而足。問答題尚且如此,作文那就更不必說了。這就是平時不寫字的惡果。

漢語和英語不同,學英語,掌握了讀音規則,知道一個單詞的讀音,很容易掌握它的寫法,但你知道一個漢字的讀音,離會寫還差得遠着呢。所以光讀不成,一定得動筆寫。寫文章也一樣,長期不動筆,手一生,連個像樣的句子都寫不出來,更别說成段成篇了。對于寫字,高中語文新課标同樣有明文規定:“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往遠了說,将來大家走上工作崗位,需要寫字兒的地方多着呢,如果現在能夠訓練出一支無往不利的筆杆子,将來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也會派上大用場。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如何學好高中語文)2

2.我們應該寫什麼。

有人說了,我又不是作家,哪兒那麼多東西可寫!有同學喜歡文學創作,這個當然好,但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寫字,其内容比文學創作要寬泛得多。我覺得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夠表述成文。至于數量和體裁,沒有必要做過多要求。比如,每天可以記日記,寫寫這一天的生活,身邊發生的趣事,讀書的感想,學習的心得,如此等等。有時候也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片段寫作的練習,記叙、議論皆可。其實高考作文到最後往往是開頭結尾加上兩三個片段而已,平時寫熟了,考場上說不定就能派上用場。最不濟,你說這一天我實在沒什麼可寫的,那麼,去認認真真地抄一些優秀的詩文作品,也比一天一個字兒都不寫要好得多。

3.我們應該如何寫。

這裡要說的是寫字需要注意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注意兩條:第一,要能夠堅持,每天最好能有一定量的練筆。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裡有兩位老師就特别重視這一點。一位是要求記日記,每天五百字,堅持了整整兩年,于是她班裡的學生,到了考試沒有一個怕寫作文的。另外一位要求自己的學生每天寫和當天所學課文相關的兩百字,學習心得也行,閱讀感想也行,最不濟,抄課文都行,但每天都要寫夠兩百字,既練了筆,又鞏固了知識,一舉兩得。兩種方式,都可以借鑒。

第二,要勤于批改。自己的文章或者片段練習,最好常改。有人說,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很有道理。批改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别人改,就是拿給老師或者其他同學看,讓他們來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一種是自己改,最好是經過一段時間,一周也好,一個月也好,甚至幾個月之後拿出自己的舊作來,如果改得動,很好,說明你進步了。文章經過反複修改,自己才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這樣才有進步。很多人作文提不高,老在一個水平線上打轉,不妨試着改改自己的作文,肯定會有好處。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如何學好高中語文)3

三、思考

1.我們為什麼要思考。

思考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帕斯卡說:“人是能夠思想的葦草。”東西方的大思想家都非常重視思考。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近代大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天看見自己的一個學生夜很深了還在做實驗,就問他:“你上午在幹什麼?”學生回答:“做實驗。”“下午呢?”“做實驗。”“晚上呢?”“做實驗。”盧瑟福嚴肅地批評這個學生說:“你一整天的時間都用來做實驗了,那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盧瑟福如此強調思考,以至于他培養出了七八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成為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迹。

思考,說得太玄乎,通俗點的說法就是動腦子想問題。往近了說,學好語文,光靠感覺、靠死記硬背,不動腦子,那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肯動動腦子,把所謂感覺變成一種理性的思路,使我們的答題更加穩妥;把死記硬背變成一種符合邏輯規律的記憶,也可以事半功倍。再有,我們總強調寫作文要思路開闊,如果平時沒有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考場的思路能開闊到哪兒去?往遠了說,腦子是越用越靈活、越放越遲鈍的,從小培養一種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對于将來的人生道路,一樣是有莫大的好處的。

2.我們應該思考什麼。

思考不是空想,而應該有一定的基礎。和讀書寫字一樣的道理,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一不可思考。和我們關系最近的,比如每天學習的知識,就可以成為我們思考的資源。同理,課内外閱讀到的東西,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社會上的時事熱點,都可以成為我們思考的對象。我們經常會向學生灌輸一個理念:語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語文就是生活本身。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去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元素,試着去發掘它們和語文學習之間的關系。

這裡随便舉一個例子,就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人人都會哼兩句,但有人注意到它和語文學習之間的聯系嗎?就我個人平時思考的結果來看,我們至少可以從中發掘兩種語文現象:

第一種是修辭。随便舉幾個例子:“我的愛如潮水,愛如潮水将我向你推”(《愛如潮水》),“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裡缤紛的書簽,刻畫着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光陰的故事》),“想要給你的思念,就像風筝斷了線”(《吻别》),用的都是明喻;“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卻飛也飛不高”(《我是一隻小小鳥》),“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你是風兒我是沙》),用的是暗喻;“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用的是借喻;“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Super Star》),“我是你閑坐窗前的那棵橡樹,我是你初次流淚時手邊的書,我是你春夜注視的那段蠟燭,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模範情書》),則是非常精彩的博喻……當你靜下心來琢磨這些句子的時候,已經是在很好地學習修辭了。

另外一種是病句。“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青藏高原》),這是典型的搭配不當;“我永遠愛你到老”(《小酒窩》),“你有了我,再也不會迷路方向”(《流星雨》),這是典型的句式雜糅;“你的悠然自得,我卻束手無策”(《心如刀割》),這是典型的成分殘缺……至于“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大中國》)、“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青花瓷》)則直接進入了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要求指出其中的語病。

處處留心皆學問,隻要願意動腦子,問題無處不在,而且越琢磨越有意思。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如何學好高中語文)4

3.我們應該如何思考。

在高中階段,我們似乎并不需要天馬行空的思想,我更看重的是以下幾種思考方式。

第一,拓展延伸。說白了這是一種聯想能力,把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和廣闊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在思維領域開創一片新的天地。比如文言文裡講“偏義複詞”這個東西(最典型的例子是《出師表》裡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你是否能聯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語言現象存在?比如“國家”偏于“國”,“忘記”偏于“忘”,“兄弟”在某些語境中偏于“弟”,“好歹”在“你若是有個好歹”這樣的表達中偏于“歹”,等等,如果你想到了這一層,那麼再想一想,用這個語言規律是否可以證明“一座座山川”也是一個可行的說法?

第二,歸納總結。我個人在高中時期就總結出許多獨門絕學,比如利用英語知識解決文言文知識的方法,因為我覺得英語和文言文在一些方面确實有相似之處。部分内容我已經編入學而思的新版講義之中,大家可以在日後的課程中學到。我在講課過程中也會貫徹一些獨特的方法,是其他老師不可能講出來的,因為這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那麼你是否也能總結出屬于你的獨門絕學?而在這一過程中你的思維能力又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

第三,批判反思。高中生處于一個“叛逆”的階段,我覺得如果能把這種“叛逆”進行适當的引導,使之成為一種打破成規、反思過去、批判現實的力量,對于年輕人的成長是有好處的。語文這個東西,可以争論的東西很多,有些問題答案或許唯一,但思路卻未必。老師講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嗎?未必。以我這麼多年學習和教學的經驗來看,再大牌的名師,再權威的參考書,也都有犯渾的時候。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種輔導資料,我看過很多,編得一塌糊塗,如果學生隻是盲從,簡直後患無窮。即便思考到最後,你錯了,人家對了,但在這一思考過程中你所獲得的,遠比一個題目的答案重要得多。

這就是我對于高中語文學習中讀書、寫字和思考的一點看法。需要注意的是,這三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應該帶着問題去閱讀,同時又要把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記錄下來。簡單地用八個字來總結一下,就是“以讀帶寫,貫之以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