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擦防曬白天盡可能按說明書标注的時間來補塗!
結論放在這裡,和通常所見可能有所不同,那就是每一款防曬霜所需補塗的頻率是不同的!
而專業和嚴謹的防曬産品,說明書裡就會寫清用量,寫清間隔多久補塗,根本不需要消費者去盲猜,更不需要籠統地按“一塊錢硬币”的用量、和間隔3~4小時補塗來操作。
防曬補塗頻率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這四個因素共同決定了防曬霜補塗頻率,而不是單一靠蒙。
‼️防曬值提示實驗室防曬時長
防曬值的測定,簡單來說是延長皮膚被紫外線曬傷的時間。通常說的幾倍幾倍,就是和不用防曬霜相比,皮膚在日曬下産生紅斑病變的最小時長堅挺了幾倍。
自然而然,我們可以通過倍數來初步估計出理論上一款防曬産品能有效防曬的時長——但這個時長是基于中等人群中等日照強度的一個估摸值。
一般來說,為了讓計算值更可靠,我會假設未用防曬時最小紅斑病變的時長是20分鐘,所以網上人見人愛的SPF50就相當于能保護皮膚20 X 50=1000分鐘≈16個小時。
厲不厲害?
覆蓋了從日出到日落還有餘呢!
所以在歐美SPF50是超高倍防曬,通常建議是戶外暴曬用,也就是在搞強度日照下使用,自然而然,有效保護的時間會相應縮短了。
而一般建議通勤防曬使用的倍數是高倍防曬SPF30,約等于保護皮膚10個小時。
是不是看起來也夠一整天使用了?
所以針對皮膚敏弱人群,歐美專家會建議使用更低倍數的防曬——顯然中低倍防曬在我國是沒什麼銷路,但皮膚敏弱的朋友們,用中低倍防曬多次補塗對皮膚的負擔才比較小。譬如SPF20的防曬,從實驗室數值看可保護皮膚6小時,白天補塗一次也就夠呵護一整天了,這也不麻煩對不?
但為什麼很多人建議防曬3~4小時補塗一次,甚至2小時補塗一次呢?
因為上述數值隻是實驗室數據,還需要考慮防曬劑的穩定性、防水抗汗能力以及使用情境。
-
‼️防曬劑的穩定性不同防曬劑的穩定性是不同的,這裡的穩定性主要指光分解率。
某些防曬劑一邊在保護皮膚抗曬,一邊自己會分解,分解率越高意味着失效時間越長,那麼皮膚的防護罩就消失了。
比如,歐萊雅集團大名鼎鼎的麥色濾光環兄弟裡的小弟Mexoryl SX,本身是個很有效的UVA段防曬劑(雖然沒能覆蓋UVA全波段),但有個緻命點是日照下兩小時分解率約為40%;通常需要搭配其他防曬劑來使用。而歐萊雅旗下低價的防曬霜,往往隻含有這位小弟,而不是把兄弟倆都加進去,這類防曬霜我就會建議及時補塗,至少2小時補塗一次。
再比如非常常見的老牌防曬劑帕索1789,日照下一小時分解率約為36%,大多平價防曬産品裡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同樣建議至少2小時補塗一次。
其實這兩款防曬劑用在通勤防曬産品裡問題不大。畢竟一般通勤路程時長總在2小時之内,隻要上下班前都塗一次,基本能抗住紫外線。
但如果是戶外運動、旅遊等持續日曬的話,如果沒有其他強有效且持久的防曬劑配合,随着時間的增加,防曬效率就會大幅下降了。
這才是,必須2小時補塗一次的關鍵所在。
-
‼️防水抗汗性防水抗汗或許會籠統歸納為持久,一般跟成膜有關,但并不是防水=抗汗。
一般去有用、海上運動,會接觸到水的時候,大家都會想到要選購防水的防曬霜。通常會寫明水浴40分鐘/80分鐘,意思是指在水裡泡40分鐘/80分鐘還能堅挺地留在肌膚上,但超過時間就難保被洗掉多少了,那防曬能力還有多少自然就難說了。
但往往抗汗能力容易被忽略!
有的防曬可是會順着你的汗水流下來,在臉上留下一道道白漬的。
對容易出汗或戶外暴曬出汗的情況,如果防曬霜沒有注明抗汗特質,就需要及時補塗。所以如果是出汗很多或者像軍訓這樣也不能自由補塗的情況,就更需要關注防曬霜的抗汗功能了。
-
‼️ 使用情境正如上面說的那樣,流汗多寡、通勤或戶外暴曬、能否方便地随時随地補塗防曬都屬于使用情境的範疇。除此之外,還有膚色以及皮膚對日曬的光敏性。
一般來說膚色越淺越容易曬傷,所以在補塗頻率上會建議更高頻率。
在這一點上說個題外話,雖然标注防曬值看着都一樣,但個人覺得歐美防曬服務白人為主,測量數據如果沒有特别說明,也會按大衆人群來來考慮,所以同樣數值會比日韓防曬更不容易曬傷。當然這隻是個人感受。
而對光敏感的皮膚,比如一曬就長日光疹、一曬就容易刺痛泛紅,也需要補塗更頻繁。
比如優佳防曬霜的包裝上針對不同膚色、不同環境有分别标注适合的防曬值選擇以及用量,這就是非常專業科學的方法,而且對消費者來說也會很好判斷。
而雅漾的說明書上也會寫清楚不同部位需要用量多少。
但可惜的是大多數國産防曬,幾乎沒有使用指南。沒有用量說明更沒有補塗頻率說明。
當消費者手裡的防曬是這類沒有使用指南的産品時,為了有效而全面的防曬,籠統的補塗頻率建議我也出了一個圖供參考。再結合自身的皮膚狀态、流汗量和防曬劑成分穩定性來酌情加減次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