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劄》 朱青生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文 化
開學季,北京大學朱青生教授寫給學生的19封人生信劄——《十九劄》為各位大學生們尋路護航。本書的寫作曆時四年,收信的學生不固定,既有藝術系專業的學生,也有在大二迷茫于學業的清華大學的理科生。數年之間,這些收信人或已遠赴海外求學,或已進入社會工作,或者仍在學校念書。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時剛入大學,如今已成為終身願以學術為業的人。在《十九劄》中,作者朱青生教授将多年來的學術經驗與人生經驗彙聚成諄諄教導,從大學之意義到學術規劃、論文寫作、資料卡片整理乃至“科學與人文之辨”等方面解答了各個專業、各個年級學生的困惑。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在《十九劄》的第一封信中,朱青生教授便以《大學的意義和性質》為題,從大學之性質、大學的基礎、大學的特點與目标等方面回答了“為什麼我們要讀大學”這一問題。大學是一個培養學術人才的學校,是施教者傳授人倫準則和社會理想的組織,它更是一個科學的保證。在大學中,人類的理性可以在大學這一個系統中,根據理性本身的邏輯,自我生長,自我推展,自我檢測,自我批判。
我們應該如何讀大學?朱青生老師在《十九劄》中從對大學四年所學的科學知識、規範和科學的方法等方面解答了為何“大學要學習其他專業的課程”的問題,他認為,“科學并非萬能,人的存在也并非完全理性,在全面複歸人性的道路上,現代藝術以其特殊的幹預方式顯示出獨特的價值所在”。更重要的是,朱青生老師還從“知識之源頭”闡釋了文科與理科之間重要的聯系。
大學之路如何走得更遠?在《十九劄》中,朱青生老師反複提到了“提問”的重要性。朱青生老師在書中指出: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以一當全,解決特定課題的方法,必須是根據這個課題的資料和需要,在解決過程中逐步建構。他特别指出了提問對于個人發展和中國學術發展的重要性,在朱青生老師看來,提問不僅是問學求知的動機,還是對課題的設置和解決方法的追尋。隻有經曆精神成長的懷疑、辯駁和創造的積極鼓勵,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名學者。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