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梅雲芬
“初中的時候,我在一群小夥伴裡是發育比較早的一個。有一次,無意中聽到大姨和媽媽聊到我,說我胖得像發酵好做饅頭的“面團”。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碰到大姨時眼神都是回避的。”
“從六七歲開始,媽媽就教我做各種家事……不管我做成什麼樣,媽媽都誇張地贊揚,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很了不起。”
音樂響起,心中浮現的是從小到大的我,圍成一圈在忘山起舞。木木說這支音樂的中文名可理解為“不念過往,不懼将來”。
再一支旋律不斷反複的音樂響起,我獨自踏碧流而行,衣袂飄飛,意象中是淡淡的欣喜。木木說這首音樂的主題是“行走”。
不知怎麼的,我心中冒出一個叫“獨立相依”的詞,如時間流過的河,無論如何折疊回轉,所有的水依然相連。
又如劍池回忘山别墅的路,從幹将莫邪到近百年的風雲人物,他們的氣息和汗水透過蒼翠的楓樹、杜鵑和塵土與我們吐納交換。
今天我的腳步特别輕快,因為前兩天假期來到了,心裡了無牽挂。
跟随身體的提示,我連續兩天每天補覺2個小時以上,直到身體告訴我可以了。似乎每個細胞又有了彈性,臉上的丹子之光也回來了
在山間行走時,前後拾級而上的醜醜對我說:“你美美的哦。”好開心。
那個夏天穿着無袖連衣褲的胖嘟嘟寶寶,是我能看到的最早的自己,大概七八個月大的模樣。
連衣褲是暗棗紅色的底子,回字形的黑色花紋,真絲面料,上面有類似四葉草的如意圖案。那絲滑的衣服定然讓那個我清涼自在吧。
在忘山民宿姗姗而行(中間的是我)
小姨是媽媽的五妹,隻大我七歲,我倆是閨蜜。
幼年時,睡前,外婆會用酒鈎舀酒缸裡外公自釀的糯米酒,給我們喝。
有一個冬日早晨,醒來時,我發現我和小姨兩個人緊緊地裹着一床棉被,躺在睏櫃腳下的樓闆上。
清雅的外婆可以把麥麸餅和糠粉“糊拉汰”(注1)做得素淨且妙不可言。那些後來人們傳言難以下咽的麥麸和糠粉,經外婆的手便成了美味,似乎到現在,我唇齒間還留着噴香。
那時的土地地力有限,青草很難變成灰回歸田間,而是成了豬牛的口糧。那時也還極少有化肥。
從自然來,回自然去的食物味道,美好依依。
和97歲的外婆在一起
現在的孩子吃得過分精細,更是吃各種合成提煉的令人口爽的五味,這都給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帶來了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
大姨是我的幹媽,也是我們的鄰居,她經常來家裡跟我媽媽閑聊。
小學時,有一次我在院子裡玩,她倆在竈房聊着。我明明沒有聽她們聊,可是說到我時,我的耳朵似乎自然而然地變長,就好像站在她們身邊,聽得很精。
那時我曬得有點黑。大姨說我是“銅皮面”。我還能看見當時那個小女孩的不高興就在眼前。
現在想起來很正常啊,一個青澀如小青梅一般的小女孩,天天愛在山林田野裡跑來跑去,摘野果野花,一定有着一臉的小麥膚色。
初中的時候,我在一群小夥伴裡是發育比較早的一個。有一次,無意中聽到大姨和媽媽聊到我,說我胖得像發酵好做饅頭的“面團”。
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碰到大姨時眼神都是回避的。
很能理解現在不少早發育的初中的男孩女孩,不管夏天天氣有多炎熱,不管體育課有多不方便,他們一律穿長袖長褲的春秋季校服,不肯脫下。
外在包裹的裡面,是曾經接收過有意無意的影響自信的語言和信息刺激吧。
我們都生活在白天和晚上的交替中,在黑暗中加冕自己,常讓我嘗着苦,恰不覺着苦。
從六七歲開始,媽媽就教我做各種家事:清掃、整理、洗曬;發酵做饅頭、揉面團切面、包扁食、調面粉攤“糊拉汰”;還有節日的各種準備、祭祀……
不管我做成什麼樣,媽媽都誇張地贊揚,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很了不起。
右二是我
長大了,媽媽告訴我說“苦女兒甜媳婦”。
女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将來成家後如果能得人照顧,會因為懂得不易而特别感恩。如果婆家恰好需要你照顧自己和看顧家人,也不會因為不會做事而心裡憋屈懊惱。
沒錯,人最後一定是與自己相處相依,不可把自己的生活寄望在依賴父母、愛人和孩子身上。
可父母長輩在我們身上種下的可以自我勝任的感覺,卻是遠行所需的、可依可靠的、最最珍貴的,一直滋養着我們,讓我們安心。
随着離“家”漸遠漸久,我看見祖輩父母與我,其實都有共同的依靠。不管經過多少輪童年,我們于天地之間獨立,與人事萬物相依。
(注1:糊拉汰,浙江天台縣地方小吃。)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