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集合不足型外斜視和集合不足雖然是兩種疾病,但是,兩者關系較為密切,有時候可以互相轉化。在治療方面,兩者同樣也是有交叉的地方。5月21日,在2022中山眼科斜視與兒童視光論壇上,陳靜嫦教授圍繞集合不足及集合不足型外斜視的文獻綜述以及個人診治的經驗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陳靜嫦 教授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高級訪問者
廣東省視光學會斜弱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一、集合不足
1、集合不足的概念和診斷[1-2]
集合不足是一種外隐斜,特點就是視近的隐斜度要大于視遠的隐斜度,一般定義是大于等于4個PD;集合近點≥6cm;近距正融像幅度<2x近内隐斜視度或≤15△。
伴随症狀:視近出現眼脹、頭痛、複視、閱讀跳行等,CISS評分≥16;
2、集合不足治療[3-4]
(1)集合的訓練
(2)BO三棱鏡 集合訓練(集合訓練有效的基礎上,加強版)
(3)BI三棱鏡來緩解症狀
(4)以上方法無效,可采取雙/單眼内直肌縮短術
3、集合訓練[8]
集合不足非手術治療的一項2020年Meta分析研究顯示,納入了12個學習對照研究,入選的有1000多位病人,得出的結論是,對于集合不足的18歲以下兒童來說,基于診室的集合/調節訓練,加上家庭加強訓練是有效的,是優于家庭訓練及對照組。而家庭訓練與對照組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成人的集合不足,基于診室采用集合/調節訓練的話是可以改善正融合範圍,但并不能改善集合近點及視疲勞症狀問卷評分。
4、BI三棱鏡治療[9]
對于兒童來說,與一般屈光矯正相比,BI三棱鏡治療并不能更好地改善症狀、集合近點及正融像範圍。
對于成人來說,能改善症狀,但是,不能改善這個集合近點和正融像範圍。
二、集合不足型外斜視
1、集合不足型外斜視的概念和診斷
集合不足型外斜視是顯性外斜視,視近斜視度比視遠斜視度大于等于10個PD。
往往小度數的集合不足型間歇性外斜視也可以出現伴随症狀:視近出現眼脹、頭痛、複視、閱讀跳行等,跟集合不足類似。
2、集合不足型外斜視的治療
(1)中小度數間歇性外斜視(≤20PD)的治療方法跟集合不足是類似的。
(2)中等度數或以上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視,當它發生的斜視頻率加重、度數變大、雙眼視功能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做手術治療。
3、集合不足型外斜視手術治療适應症
如果疲勞症狀不能緩解、雙眼單視功能進一步破壞或影響外觀如斜視的頻率和斜視的度數變大,還有心理因素、家長要求等
4、集合不足型外斜視傳統手術治療方式[9-10]
(1)雙眼/單眼内直肌縮短
(2)傳統的雙眼外直肌後徙(視遠斜視度為目标矯正,40%成功率)
(3)單眼外退内縮(視近斜視度為目标矯正,内縮量>外退量)
5、集合不足型外斜視新手術方式
近20年來,對于集合不足型外斜視的手術有一些新的手術方式。
(1)雙眼外直肌傾斜後徙(上端後退量根據視遠斜視度,下端後退量依據視近斜視度)[11-12]
(2)單眼改良外退内縮(外退量根據視遠斜視度,内縮量根據視近斜視度)[13-14]
(3)雙眼外直肌增量後徙(根據視近斜視度)[15]
以上三種手術治療的方式成功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卻各有利弊。例如改良單眼外退内縮,其欠矯率是高一些;雙眼外直肌傾斜後徙,會出現一定比例的A征或V征;雙眼外直肌增量後徙,會出現一定幾率的過矯。
三、病例分享
病例①
女,9歲,因發現有時雙眼交替向外偏斜7年
診斷:間歇性外斜視(集合不足型)OU
分離性垂直偏離OU
治療方式:選擇了雙眼外直肌傾斜後徙(上半部6.5mm 下半部8mm),外加雙眼上直肌後徙9mm
病例②
男,9歲,因雙眼有時交替向外偏斜8年
診斷:間歇性外斜視(集合不足型)OU
屈光不正OU
手術:右眼外退7mm 内縮6.5mm
最後,陳靜嫦教授表示這些病例還需要追蹤更長的時間,或者做最新的随機對照研究後再分享給大家。
特别鳴謝陳靜嫦教授的精彩分享,本文版權歸陳靜嫦教授所有,童資訊已獲授權發布!以上内容未經授權不可轉載,違權必究!
編輯:童小訊
審核:童資訊團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