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讀過《木蘭辭》,花木蘭替父從軍,身經百戰,功成歸家,脫下戰袍,恢複了自己的女兒裝扮: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雲鬓,大家都明白,形容女子如雲一般的發絲,花黃就不那麼好理解了,注釋告訴我們,花黃是古時漢族婦女面部的一種額飾。對,花黃又稱額黃、鴨黃、約黃等。它就是古代女子用于額頭的一種妝容,可以用彩色光紙、綢羅、雲母片、蟬翼、蜻蜓翅乃至魚骨等為原料,染成金黃、霁紅或翠綠等色,剪作花、鳥、魚等形,粘貼于額頭。不過,木蘭貼的花黃才隻是基礎妝,這種裝飾還可以點染在臉部的其他部位,如酒靥、嘴角、鬓邊等處,貼的部位及飾物、色狀不同,叫法就不同,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勝”“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名目。
古代女子貼花黃開始于什麼時候就不太好說了,有說始于秦朝的,但找不到證據,這種妝容是從晉以後才開始流行起來。花黃或眉翠又是由哪個愛美的女子發明的呢?說法不一,有說是三國時吳國一官員的妻子因其丈夫誤傷了額頭,用藥不慎留下痕迹,不醜反美,于是衆女紛紛仿效,成為流行妝;有說武則天的女官上官婉兒因罪施刑,以刀刺面後,為掩蓋刀痕而貼花……更主流的說法則落在壽陽公主身上:
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了,便躺卧于宮殿的檐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妩媚,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将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都争相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花”。
文/廣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