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昆蟲王國的微觀世界

昆蟲王國的微觀世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5:25:34

延續基因、繁衍種群是每個物種的天性。為了繁衍後代,鳥類在産卵和孵化的過程中各有高招。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鳥類的繁殖行為和它們的蛋蛋吧,看都有哪些讓人大跌眼鏡的生存智慧!

築巢産卵

鳥巢在鳥類孵卵時,可以使卵不滾散或跌落,并保持胚胎發育所需的溫度,避免天敵傷害,以及利于雛鳥孵化後親鳥進行喂養。大多鳥巢具有良好的隐蔽或僞裝功能,以躲避天敵的破壞和捕食。鳥巢一般都隻供當年使用,少數種類的鳥可以連續數年通過修補使用舊巢。不同形式的鳥巢,在複雜程度和所花的築巢時間上,有着極大的差異。

昆蟲王國的微觀世界(一起讀科普雜志)1

完成交配的雌鳥一般在巢中産卵,鳥類通常在清晨産卵。鳥卵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鳥蛋,鳥類因種類不同,所産的鳥蛋在大小、顔色和數量上均有區别。

形形色色的鳥蛋

說起鳥蛋,大家最為熟悉的鳥蛋莫過于雞蛋,一頭大、一頭小,近似橢圓形。從形狀上來說,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鳥類所産的蛋基本都是近似橢圓形的。各種鳥類因為其體型大小各異、生活環境多樣,所産的鳥蛋也是多種多樣,蛋的大小、顔色、外殼花紋都各不相同。

最大和最小的鳥蛋

說到鳥蛋的大小,真是相差懸殊。鴕鳥蛋是世界上現生鳥類中最大的鳥蛋,每枚蛋重1.65~1.75千克,相當于30枚雞蛋的重量,蛋長15~20厘米,蛋殼厚度0.25厘米,在鴕鳥蛋上站一個100千克的壯漢沒有絲毫問題。然而,鴕鳥蛋并不是最大的鳥蛋,17世紀中期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滅絕的象鳥所産的蛋,長度可達34厘米,重10千克,相當于100枚雞蛋的重量。

有最大的鳥蛋,當然也有最小的鳥蛋。最小的鳥蛋來自北美洲牙買加、多米尼加和海地的小吸蜜蜂鳥,1枚蛋長度不到1厘米,僅重0.36克,要知道成年的小吸蜜蜂鳥體重也僅有2克左右。

鳥蛋的顔色

鳥蛋的顔色由蛋殼中的色素決定,有白、棕、藍、紅、褐等顔色。鳥蛋顔色的複雜程度通常跟巢區周邊的環境有關,以起到隐蔽僞裝的作用,從而增加安全性,降低捕食風險。比如,利用幹枯的蘆葦或草葉緊貼水面築巢的黑水雞,其蛋的顔色是淺灰白色或褐色,與環境顔色非常接近。但是,有些鳥蛋的顔色并非一成不變,可根據宿主的卵色産下與宿主的卵色相近的卵,如杜鵑。

鳥蛋表面的花紋

當然,除了鳥蛋的顔色,鳥蛋表面的斑點、斑塊對形成巧妙的保護色也有重要作用,鳥蛋與巢區的環境越接近,越能避免敵害,提高卵的孵化率。環頸鸻一般在海邊的沙地上刨出一個淺坑築巢,它們的卵通常是灰褐色,有許多黑褐色的花紋或者斑點,跟沙灘背景融為一體,極大降低了卵被天敵發現和捕食的概率。

一窩能産多少枚蛋

不同的鳥類窩卵數差異很大,每一種鳥類的窩卵數相對固定,這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的。鳥類的窩卵數與其孵卵和育雛期間面臨的危險程度有關。通常來說,鳥類有兩種主要的繁殖策略:

(1)壽命長、生活環境嚴酷、雛鳥發育期較長的鳥類,傾向于較少的窩卵數。如在我國東部沿海繁殖的大鳳頭燕鷗,每窩一般隻産1枚卵,每年隻繁殖一次,隻有遇到卵或雛鳥死亡的情況,在當年繁殖季中才會再次産卵;更有甚者,如信天翁,每窩産1~2枚卵,每2年繁殖一次;一些猛禽多築巢在陡峭的懸崖之上,處于食物鍊頂端的它們被捕食的概率不大,窩卵數也較小,通常每窩隻産1~2枚卵。

(2)壽命短、生活環境良好、雛鳥發育期較短的鳥類,則傾向于每窩産較多的卵數。小型鳥類,如絕大多數的鳴禽,每窩産卵數達3~5枚,甚至更多。分布遍及北半球的家燕每年5~7月繁殖2次,第一窩産卵4~6枚,第二窩産卵2~5枚;烏鸫的壽命通常在5年左右,每次繁殖會産5~6枚卵,每年可繁殖2~3次;而體型嬌小的戴菊,壽命更短,每次繁殖可産8~12枚卵;一些在地面或水面營巢的雉類、秧雞窩卵數更是驚人,可達10枚之多,如秧雞中的黑水雞。因為,這些鳥類在繁育後代的過程中,它們的天敵較多,面臨着更多被捕食的威脅,隻有通過産更多的卵,撫育較多的後代,才能延續種群。

昆蟲王國的微觀世界(一起讀科普雜志)2

鳥類的奇葩孵卵方式

鳥類通過産卵、孵卵繁殖後代,孵卵能否成功是鳥類繁衍最為重要的環節。

鳥媽媽和鳥爸爸在孵卵期間,有雙親孵卵、單親孵卵和群體孵卵等幾種方式。有些鳥類的孵卵行為由雌鳥完成,如在樹幹中築洞為穴的犀鳥,孵卵期内雄鳥主要負責為雌鳥覓食補充能量;家燕、天鵝、鶴等鳥類,雌雄親鳥輪番上陣,共同擔負孵卵任務;水雉、彩鹬等一妻多夫的鳥類,則有着更為獨特的孵卵方式,孵卵由雄鳥獨自完成。但也有例外,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帝企鵝,盡管在繁殖季也是一夫一妻,但孵卵卻是由企鵝爸爸完成的。企鵝爸爸用腹部下方布滿血管的育兒袋緊緊将蛋包裹,始終保持蛋溫在36℃左右,經受住了南極的嚴寒考驗。在60多天裡帝企鵝爸爸不吃不喝,僅僅依靠自身體内儲存的脂肪維持體能,直到小企鵝破殼而出。

冢雉:有個名副其實的孵卵冢

除了鳥類自身完成孵卵以外,還有更為特殊的孵化方式。熱帶地區的一些鳥類并不會自己孵卵,它們将卵埋在沙中或腐殖土中,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孵化下一代,其中的代表就是冢雉。冢雉會在森林中花費大量的時間收集枯枝落葉,并在地面刨出一個坑,再将這些有機質埋進去。雌鳥将自己的卵埋在帶有有機質的土冢裡,最後蓋上沙土,形成一個孵卵冢,冢直徑可達5米,一個孵卵冢内的卵有時可達30多枚。

這些卵借助有機物質發酵産生的熱量進行孵化,這種孵卵方式與爬行動物的孵化方法極為相似。更為神奇的是,在孵化期間,冢雉雄鳥會用翅翼下部無羽的部分貼近腐土堆或把頭探進去測量溫度,從而增減樹葉和泥土以調節巢内溫度,使巢内溫度保持在33℃左右。

大杜鵑:心真大,自己的孩子讓别人帶

大杜鵑是另一類聰明的鳥類,它們不會自己築巢,而将孵卵和育雛的工作交給别人,直接在其他鳥類的巢中産卵和孵化。它們通常團夥作戰,大杜鵑們在繁殖期會一直不斷地鳴叫,同時在空中盤飛,以吸引宿主鳥類的注意,等宿主鳥類外出驅趕它們時,埋伏在附近的其他大杜鵑會趁機飛到巢中,産下一枚自己的蛋,并叼走宿主的一枚蛋。

大杜鵑的卵在大小、顔色和斑紋上都盡量模拟宿主的蛋,但通常都偏大。畫眉、家燕、伯勞或葦莺等宿主鳥類,對自己和杜鵑的卵通常缺乏辨識能力。在宿主的精心孵化下,由于大杜鵑的卵孵化期較短,雛鳥往往比宿主的雛鳥先出殼,出殼後的杜鵑雛鳥會将宿主的卵或雛鳥推出巢外,自己獨享宿主的喂養。尚不知情的宿主出于本能辛勤地哺育杜鵑雛鳥,直到杜鵑雛鳥離巢。

昆蟲王國的微觀世界(一起讀科普雜志)3

知識鍊接:

鳥巢的分類

鳥巢的種類繁多,根據築巢方式的不同大緻可分為淺巢(鴕鳥、海鷗、沙雞、夜鷹等)、浮巢(䴙䴘、雁、鴨、天鵝等)、泥巢(燕、火烈鳥、信天翁等)、洞穴巢(鹦鹉、戴勝、犀鳥、啄木鳥、鴛鴦、翠鳥等)、枝架巢(鹭、喜鵲、烏鴉等)、碗狀編織巢(白頭鹎、棕頭鴉雀等)、袋狀紡織巢(長尾山雀、文鳥、織布鳥等)、縫葉巢(縫葉莺)、蛋白質黏合巢(金絲燕)。

文章來源:《知識就是力量》2017.0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