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野菜要怎麼處理呢

野菜要怎麼處理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8:06:07

野菜要怎麼處理呢?春天來了,踏青、賞春和嘗春成為生活的亮色,其中挖野菜成為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因應這種需求,網上開始流傳一些“挖野菜指南”“野菜大圖鑒”,引導市民在小區、郊外或遠郊綠地裡尋覓和挖野菜這些文章本意是為了科普,但逐漸被“包裝”成了“小區挖野菜攻略”,甚至有的還成為了封控小區挖野菜攻略由此引發了不少争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野菜要怎麼處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野菜要怎麼處理呢(我們如何親近野菜)1

野菜要怎麼處理呢

春天來了,踏青、賞春和嘗春成為生活的亮色,其中挖野菜成為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因應這種需求,網上開始流傳一些“挖野菜指南”“野菜大圖鑒”,引導市民在小區、郊外或遠郊綠地裡尋覓和挖野菜。這些文章本意是為了科普,但逐漸被“包裝”成了“小區挖野菜攻略”,甚至有的還成為了封控小區挖野菜攻略。由此引發了不少争議。

挖野菜并不在于挖多少,而在于遵循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并在過程中親近自然、收獲樂趣。然而,這種傳統生活方式放在現代可能有不少突兀之處。首先,對于足不出戶的人來說,在網上認識各類野菜就已足夠,沒有必要到野外。其次,環境污染造成了大量野菜可能有毒,或者野菜中的有毒物質超标,因而挖出的野菜并不可食用。而且,越靠近城市和工業區,污染越嚴重,野菜被污染的幾率越高。

在公園裡,管理人員會使用除草劑去除雜草,使用農藥殺滅蟲害。尤其是每年開春,雜草瘋長,要大量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野菜也會殘留更多的殺蟲劑和除草劑。即便是遠郊,大氣飄移和塵埃沉降使得工廠排放的廢水、汽車排放的廢氣等污染物也會沉降到土壤裡,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附近的植被,包括野菜也含有高含量的緻癌物多環芳烴等。

這些因素導緻了如果挖野菜回家食用,面臨着較大的健康風險。同時,另一種危險性在于一些人并不知曉哪些野菜有毒,哪些無毒,有可能誤挖誤采野菜食用而中毒,如水芹菜和石龍芮、曲曲菜和曲菜娘子就是如此,前者可食用,後者有毒。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現代人應脫離自然和遠離自然,而是應該利用現有條件,甚至創造條件親近自然,認識野菜。這對人們的生活大有裨益。

作為常識,一些常見的野菜就值得人們了解、欣賞和品嘗,如荠菜、荞菜、馬齒苋、蒲公英、車前草、香椿、榆錢、蕨菜、野芹菜、地木耳、苦苣菜、面條菜、折耳根、曲曲菜、馬蘭頭、苜蓿頭等。認識它們既是認識生命的規律,也是認知農業生産過程,了解萬物生長的原理。

在今天,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多地來自網絡和信息傳播,但是,“網”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些知識和技能,必須在親近自然、融入自然中才能了解。隻有實地挖野菜和辨别野菜,才會知道野菜在自然中是什麼樣,才知道哪些有毒,哪些可以食用,哪些有藥用價值。這對青少年而言,是一個增長知識、格物緻知的好機會。

今天親近自然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着重于賞春和了解野菜,而非嘗春和吃野菜。因為有很多野菜在今天都可以種植,如荠菜、馬齒苋等,而且一些野菜還在被人類馴化。在種植這些野菜時,也嚴格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标準》《無公害蔬菜種植标準》等實施,讓野菜食用起來更為安全。

另一方面,在現有環境下,嘗春和品嘗野菜也未嘗不可,但是有幾個條件。一是要到更遠的郊外,甚至是深山密林,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挖野菜;二是需要掌握基本的辨認有毒和無毒野菜的知識與技能。如果能滿足這些基本條件,嘗春才是可行的。

對于更多的人來說,賞春到近郊或公園就已足夠,目的是為了認識和辨認野菜,親近植物,嗅聞植物和泥土的芬芳,但不必食用。如果有更多的興趣,也可帶一些回家做标本,作為一次生活體驗和基礎生物學訓練。(張田勘)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