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元旦假期放假,回到家閑着沒事,看網絡上很多人說網約車蠻賺錢!一時頭腦發熱就下載滴滴車主APP很快就注冊成功了,立即就斷斷續續的進行了5天滴滴司機體驗。
今天跑了5小時接了5張單流水95元(本來還不錯,2個小時不到就快一百了,可是沒想到給滴滴的派單算法上了一堂叫生活不易的課。晚上9點不到接到三個在車上抽煙的小太妹的單10公裡跨市的派單收25元,因跨市無法接單空車回程18公裡擁堵路段,耗時80分鐘,一直到11點都沒有接到單,也就是說2個多小時收入25元,跑了40公裡,這到底是虧了還是賺大了?無語,投訴客服弄個機器在那應付你。你這滴滴的派單算法是有多坑爹啊)。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分享總結一下這幾日的網約車真實體驗:
一、首先說下這次滴滴車主的兼職體驗背景!
1.區域位置為廣東的三線城市,特點是市區範圍超級小
2.使用車輛為中型級車(新車價約28萬,車身重,油耗蠻高)
3.體驗開始時間:12月23日注冊滴滴車主成功
4.23号加滿一箱油後開跑,總行程360公裡(收車前剛去加滿油,花了250元,平均油耗為0.68元/公裡,其中跑滴滴公裡數為285公裡,私人使用的75公裡不參與成本計算),
二、詳盡出車數據與收益(見收益表附圖)
1.僅供參考:滴滴後台派單并不是随機,有一套專門算法,司機沒有優勢
2.出車5天共在線16.5小時(早午晚都有),出車裡程285公裡
3.總流水324.17(其中獎金30元)。油費算285公裡194元(市區接單都是短程,紅綠燈多,油耗高),實際毛利為130.37元,時薪為可伶的7.9元(假如司機都有勞動法保護,滴滴就違反了最低工資标準),這都還沒算車輛損耗保養的成本。
4.數據分析結論:網約車要賺錢必須開電動車百公裡電費才20元不到,日在線必須10小時以上,最好是專職司機,必須乘客第一且做到低聲下氣(一個差評直接拉低你的接單量)
三、生活不易,滴滴想說愛你不容易!無奈的滴滴司機現狀!
1.滴滴的高收入估計占比不會超過10%,大多人都隻是作為一個臨時性的過度。估計很多人隻看了短期每單收益,沒有仔細核算出車成本,自我安慰覺得還不錯。現實中就算收益高的專職司機,如果每日不開車12-16小時是真的不如打份普通的工作(還沒有違章罰款風險、事故風險、安全風險、投訴風險、疫情風險)
2.派單量和派單質量決定了滴滴司機的收益效率。滴滴派單算法實際上就是依據司機的自身條件(專職、兼職、車型、分值等)不同對待。
3.接單區域特性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如城區範圍,人流量,單程平均裡程。比如:我在上海坐快車或專車一般都30-150元(上海城市範圍超大分幾大區,又是國家交通中轉中心,流動人口巨大),而我體驗這幾天共接27單,其中超10元的才7單,一般都是6元左右的,且空車率太高,仔細算算,少于10元基本相當與白折騰。
4.滴滴對司機的嚴格要求無可否認是應該,畢竟首要保證乘客安全還要乘客滿意。但要求與收入是否成正比,這就值得考量了!而正在做的和已放棄做的滴滴司機可真的可以以算一下你的付出與收入就有答案了
5.中國應該算的上是中等發達國家了吧,全世界發達國家普遍消費成本很低但用人成本很高。當然作為消費者當然收費越低越好,但我感覺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但從幾大互聯網巨頭壟斷了服務行業就都出現向下壓榨人力成本的行為(快遞、送餐、滴滴等),這不是一個可持續良性發展的好方向。比如滴滴自己本身又弄了同類的打車平台,然後規則不同(如花小豬采用一口價制度),表象上乘客好像有實惠,長遠來說絕對是不利于行業的發展,隻為了打壓對手或為了資本的增長。
6.網約車的出現肯定對國家GDP的提升做了很大貢獻,一堆人買車跑車養車用車,但我個人認為如網約車司機無法得到合理報酬,甚至隻是為平台做了貢獻自己還費時費力費錢的話。那就造成公衆交通資源的浪費,城市擁堵,污染環境。
7.職業持久性風險:實際現在國家也在逐步規範網約車市場,2021年7月開始就必須雙證才能運營(網約車駕駛證和行駛證)。那到時又有多少司機能跑車,畢竟運管抓到一次罰1-5萬,怎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