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上大學不是浪費教育資源?街談近日,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迎來了52歲的新生魯新林魯同學是在女兒陪同下前來報到的,因為年紀問題,他差點被攔在校門外,隻好拿出錄取通知書,老師們輪流看了三次,反複确認,方才讓他進校,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五旬上大學不是浪費教育資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街談
近日,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迎來了52歲的新生魯新林。魯同學是在女兒陪同下前來報到的,因為年紀問題,他差點被攔在校門外,隻好拿出錄取通知書,老師們輪流看了三次,反複确認,方才讓他進校。
在不少人眼裡,“52歲的男人”的應有狀态是事業穩定,心态成熟,而不是癡迷或執着于什麼夢想,但魯新林卻選擇了“不走尋常路”,他勇于挑戰自己,選擇上學來充實自己。怎麼看待像魯新林這樣的高齡大學生群體呢?
其一,“按部就班”當然沒有問題,但“另辟蹊徑”也值得理解與包容。哲學家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指出,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标準化、刻闆化、程式化,它很大程度壓制了人們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與超越性思維,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自由與創造力,不再想着或追求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換言之,某個年齡段的人,某種文化層次的人,都直接對應某種既定與特定的發展狀态及社會期待。
但倘若每一個人都嚴格遵循既定的社會标準或套路,他們的人生軌迹将大體相同,平淡、乏味、格式化與同一化必然伴随其一生,注定少了很多個體自由選擇的權利與機會。可真正發達與繁榮的社會一定是包容、尊重與鼓勵多元化和多樣性,“和而不同”“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才是更理性的價值觀。魯新林表象上與他人“格格不入”,其可貴之處就在于他一直“不忘初心”,他一直堅持“做自己”。
其二,設定有相當難度的人生目标,并為之執着前行,應該得到推崇與頌揚。魯新林自稱,他新的目标是專升本,這對于他這樣一個歲數的人而言不可謂不艱巨,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他在高考備考期間也一定曆盡艱辛。面臨各種現實壓力與身處各種困境,大部分人習慣與接受了“知難而退”“識時務者為俊傑”,“迎難而上”“不撞南牆不回頭”等通常被認為是“呆闆的”“不靈活的”甚至“愚笨的”,像魯新林這樣恒定一個目标,然後想方設法去實現,才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清流。
雖然在實現目标過程中,他難免屢屢碰壁,頻繁遭遇挫折,但其奮鬥與拼搏過程能讓他收獲習得知識帶來的愉悅,這一過程無疑成長、淬煉與強大了他,同時也給女兒及其他年輕人做出了好的示範。在回應外界有關“浪費教育資源”的質疑時,魯新林也說自己是在政策下規規矩矩考的大學,上大學是他個人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重新上大學的舉動,在家族内部和當地起到一定的帶動學習的作用。“一些親戚朋友勸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會拿我舉例子,說你看他那麼大年紀了還堅持讀書上學,你們年輕孩子為什麼早早地不上學了。我也希望能起到這樣的帶動作用。”
其三,終身學習具有時代性價值與意義。魯新林的原話是“我想給女兒樹立一個終身學習的榜樣,讀書是我想要的生活”。“終身學習”通常被概念化或抽象化地理解,但新時期其深遠意義在于各種行動與實踐。時代瞬息萬變,新的生産與生活方式層出不窮,隻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淘汰與抛棄,具備更多自由選擇的能力,激發更多蘊藏于我們肌體裡的各種潛能,進而兌現更好狀态的自己。 穗城耕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