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草原天路東段行駛至47.5公裡處, 滿山翠綠中, “66号院” 的紅色招牌格外醒目。
李思思一進院, 農家院負責人楊慶便迎了上來: “房間早給您收拾好了,烤羊腿這就上桌……”
李思思是北京人, 每年夏季, 她都會帶着家人來到草原天路遊玩, 位于張北縣白廟灘鄉下沙壩村的66号農家院是不變的落腳點。 “從2015年開業我就住在這裡, 食宿都很有地方特色, 提前上網預定, 很方便。” 李思思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着訂單。
像李思思這樣, 因為便捷的電商平台而來到下沙壩村住宿遊玩的人很多———發展民宿産業, 依托電商平台做大做強, 正是66号農家院從實踐中摸索出的一條發展路、緻富路。
作為 “66号院” 的創辦者和負責人,35歲的楊慶是土生土長的張北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打拼, 後來深感家鄉發展變化之快, 又從草原天路上發現商機, 便動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15年5月,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66号院”正式建成并投入運營,成為天路沿線最早投入運營的特色農家院之一。
運營第一年, “66号院” 便接待旅遊人次超過3萬。 但很快楊慶就發現, 接待散客多, 持續增收難度大。幾戶農家樂負責人經常在一起探讨,大家都覺着網絡溝通便捷、 覆蓋面也廣, 電子商務是不錯的出路。 可天路附近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 電話信号尚且時斷時續,何談上網?
願望很快變成了現實。 在縣裡的支持下, 信号發射塔被 “搬” 到了天路旁, 網線扯到了村裡……随着一條條網絡留言, 伴着一陣陣的電話鈴聲,下沙壩村66号農家院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年接待人數平均增幅達20%。
如今, 電商已成為 “66号院” 運營增收的主要方式。 楊慶告訴記者,“66号院” 每年接待超過10萬人次的遊客, 有超過七成是通過電商形式實現在線餐飲和民宿預訂的, “66号院”也被國家旅遊局評為 “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
沿着草原天路一路前行, 像 “66号院” 這樣的農家樂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據統計, 近年來, 張北全縣共配套建成賓館飯店3214家, 農家樂618家, 住宿床位40000餘張。 通過深度整合草原天路沿線草原、 鄉村、 農業等資源, 使沿線的旅遊餐飲、 住宿項目達300多個, 其中許多都通過電商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的運營模式。在這種便捷模式的帶動下, 越來越多的遊客可以僅憑一部手機, 通過攜程、美團、 大衆點評等軟件實現快速預約服務, 周邊村民則借助 “旅遊紅利”實現了脫貧增收, 踏上了一條脫貧緻富的陽光大道。
通 訊 員 王英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