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亞文化之都”這些稱号,說出來威名赫赫,但也沒給人太直觀的感受。刺激我們跳上列車直奔泉州的理由,隻有兩個字:“好吃”!
提起福建,多少人恐怕隻記得廈門鼓浪嶼,知道福州是省會,卻往往忽略了一座曆史豐富得不可思議的小城——泉州。
在福建生活多年的朋友跟我強調了不下百遍,“一定要去泉州吃好吃的,那裡才是閩南的魂!你們所熟知的xx特産,可能大部分都是從泉州流傳出去的。”
來,跟企鵝君一路南下,去泉州尋找真正的古早味!
-----
先說說總體感受:
泉州市區不大,步行就很舒服。list上的店和景點可走路可騎車,稍遠些的也幾乎起步價可達,無敵方便了!
平時愛賴床,來這裡卻想清早爬起來吃早餐(早起好像也沒有那麼困難嘛)。想念一碗暖融鮮美的面線糊,加大腸加醋肉,重點是一定要泡油條吃!
午餐鑽進街邊小館,來份羹排飯組合(哈哈,閩南話不知道怎麼說),或者一顆燒肉粽配小腸湯魚丸湯,都是簡單安心的好味道。
擔心下午會餓?怎麼可能!炸醋肉、炸菜粿、石花膏四果湯、海蛎煎、土筍凍、潤餅菜、綠豆餅、蒜蓉枝.......無窮無盡的小吃在等你。順便說,這邊的奶茶真的很好喝
晚餐宵夜不分家。一鍋暖身驅寒的姜母鴨,再點點小菜,兩張毛爺爺不到吃得肚皮圓滾滾。對于一年差不多300天都很暖和的泉州,吹着涼風吃燒烤,喝碗四果湯,日子也實在惬意。
晃到巷子裡再吃碗糯糯的元宵圓,連做夢都香甜呐!
----
在泉州,關于“吃”這件事,最讓人敬佩的還是那些不會變味的老店。少說三五十年,長則傳承百年的老店比比皆是。
一家店,專心做幾樣小吃,甚至專攻一種,盡心盡力保持水準。不說多驚豔,但至少讓人吃得舒心吃得周全豐美。
來看看我們吃了啥:
早餐
泉州面線糊深得我心,既不會吃得太飽,一碗下去也頗滿足。
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一點都不馬虎。大骨和海鮮長時間熬出高湯,再将面線稍撚碎放入其中,加調好的地瓜粉漿不停攪拌,直到絲絲縷縷的面線像被微風吹開似的,軟若無物,糊而不亂,清糊的制作才算完成。
配料多到讓選擇困難症頭皮發麻,醋肉、大腸、鹵蛋、蝦仁、海蛎、蟹肉、鴨腸、鴨血......任加任選,标配是醋肉+大腸。
大品牌推薦水門國仔,傳承四代,曆經百年,在泉州人心裡依然屹立不倒。
至少是中上水平,品控穩定,湯底出色。
要問好吃的小攤,那就太多,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固定據點。
早晨和地陪小夥伴約在她家附近的二院門口碰頭,去對面喝了碗面線糊。湯底雖不如國仔,全靠獨家的秘制料酒,少許幾滴就讓整碗面線糊煥發生機,濃烈可口。
來得早,油條的脆度和韌度都保持得很好。吃了三天面線糊,攝影師寶寶說,泡過面線糊的油條最好吃!
國仔面線糊(水門國仔總店)
吃完早餐,打算一路走到鐘樓,逛逛西街再去開元寺。
鐘樓
西街,泉州市區保留最完整的古街區。
東西塔是鎮國塔、仁壽塔的合稱,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曆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難以言表的美。
裴巷裡有泉州最地道的康莊滿煎糕,大清早就有附近居民過來排隊。
吃起來像銅鑼燒和黃金糕的合體,剛出鍋時香甜松軟,稍涼一些韌性更好。
基礎版是紅糖+黑芝麻,内餡不會太甜,質樸的紅糖味。在此基礎上加了糖冬瓜和花生碎的版本,口感豐富許多。點半片(份量是圖中這樣3塊小三角)就足夠吃啦!配豆漿或花生湯~
康莊滿煎糕店
七十多年曆史的亞佛潤餅也算是西街一景。老闆傅亞佛常年穿個白背心站在鐵鍋前做潤餅皮。
每逢清明,家家戶戶都會吃潤餅菜,餡料一般自己做,餅皮就來這邊買。
店裡也可以買到做好的現成品,餅皮又嫩又Q,包着胡蘿蔔絲、浒苔、花生碎、魚卷、豆幹。
亞佛春餅皮
午餐
侯阿婆燒肉粽
招牌肉粽 8元
家喻戶曉的東街侯阿婆(燒肉粽),地陪小夥伴從小吃到大。據說前後搬過四次,令人欣慰的是侯阿婆的頭像終于換成彩色的了
燒肉粽個頭不小,米粒略略松散,上桌前澆一層薄薄的甜辣醬和花生醬。欣喜若狂地搗開,瑤柱、蝦米、香菇、栗子、三層肉、鹵蛋........這顆粽子的内心戲也太豐富了!
劃重點,推倒拌勻才是正确的打開方式!喂喂,别光顧着挖寶藏,讓每一粒糯米都裹滿醬汁更好吃喲。
侯阿婆肉粽店
阿秋牛排
牛排+牛肉羹 34元
最早收到excel的時候一臉懵逼。(對,你應該也有出行要做excel的旁友吧)
怎麼莫名會有牛排這個選項的?
此牛排非彼牛排啦,是中式牛排,濃濃的泉州style。
時至今日,吃牛肉的習慣被保留下來,經營牛肉小吃的餐館攤檔在泉州也是遍地開花。一碗鹹飯,一碗牛肉羹,再點份牛排,就是泉州人最日常的一頓簡餐。
個人比較喜歡阿秋牛排。
相比好成财調味整體偏淡,牛肉羹是不勾芡的清湯,加姜絲、蔥花提香,肉絲更細,粉感弱。東興不是我的菜,牛排調味略重,偏辣。
環境略簡陋,但味道不會讓你失望。
阿秋牛排(湖心街店)
非常有名的百年老字号好成财牛排館,在塗門街清淨寺附近。
清淨寺(艾蘇哈蔔寺)修建于北宋,是國内最古老的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廟。
好成财牛排館
牛排+牛肉羹+鹹飯 28元
這家最有特色的是牛排,湯汁亮黃,肉香濃郁,吃起來酥嫩軟爛,帶點點咖喱味。
老闆黃成财祖籍泉州惠安。100多年前,爺爺背井離鄉去南洋闖蕩,回來後改良本地牛肉的做法,加入了一些南洋元素。用的是兩三歲的黃牛肋骨,放咖喱、當歸、姜等香料大鍋焖煮數小時。
牛肉羹也不錯,牛肉切絲腌制入味,然後加地瓜粉手工抓打,吃起來特别滑嫩。
好成财牛排館(塗門街店)
好成财牛排館(塗門街店)是當地一家很有名的牛排館,地理位置不錯,在塗門街,清淨寺對面,很好找。
吃完羹排飯出來,擡頭一看,便望見泉州香火最盛的通淮關嶽廟。第一次看到街邊就有這樣密集的廟宇,燃起的香火,幾乎缭繞整個泉州城。
通淮關嶽廟,主祀關羽,後增祀嶽飛,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 。
飛檐鬥拱香火缭繞,美輪美奂,令人歎為觀止。
除了上面提到的清淨寺(伊斯蘭教)、通淮關嶽廟(道教),塗門街與新門街交彙的十字路口,是建于唐開元年間的府文廟(儒教)。短短一千米的塗門街,彙集了三大不同宗教的建築和文化。
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建築形式于一身的孔廟建築群。
親眼見到的時候,你會真真切切體會到“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魅力。
小吃
也許剛才幾個小時之内接受的信息量實在太大了(還不包括路邊随時可能遇到的古迹,表示眼睛和腦子不夠用),消耗很快,下午又餓了。
我們匆匆離開,一頭紮進小吃的懷抱。
炸醋肉、炸菜粿、雞腿怣(yóu)、石花膏、四果湯、土筍凍、菜頭酸、綠豆餅、麻粩、蒜蓉枝........沒必要執着家家打卡,不過記得留意下某些小攤的出攤時間,畢竟去晚了食物分分鐘被秒光。
橋仔頭醋肉
炸醋肉 按斤散稱出售
你可能難以想象,在泉州很多不起眼的小攤頭都有熱心粉絲幫它建立條目。果然,一到下午三點,推車和兩口炸鍋準時出現在迎津橋頭。
有點像酥肉,但其實是瘦肉用醋腌漬(泉州的永春老醋很有名),然後挂上地瓜粉入油鍋炸。
剛出鍋的醋肉比加到面線糊裡的好吃一百倍!外酥裡嫩,夾雜着淡淡醋香和一絲焦香的蒜蓉味。不會膩,我一個人可以消滅一袋!
橋頭醋肉
吃完鹹的就琢磨來點甜,拔腿去喝四果湯。
四果湯裡有樣很特别的食材,拿小刮刀在盆子裡把一塊透明果凍狀的東西刨出細長條。那個是石花膏,用海邊礁石上的石花草(一種食用海藻)熬制而成的。
制作費時費力,現在越來越少人願意做了,且吃且珍惜。采來石花後,先用清水浸泡再曬幹,如此反複多次。處理過的石花由紅色變為白色,雜質也被去除幹淨。加水熬煮後用紗布過濾漿液,待其自然冷卻凝固,得到一盆清澈透亮的石花膏。
順便再提下土筍凍,跟筍沒有半毛錢關系哦,原料是産于海邊的一種蠕蟲。土筍凍的起源地是泉州!晉江安海的沙蟲肥美,在市區就吃五叔公吧。
秉正堂(天後宮總店)
7元/碗
先買卡後點單,7元/張,可以選3種配料。
吃石花膏喝四果湯,不得不提(又)一家百年老店——秉正堂,逛完天後宮可以來這兒歇歇腳。
天後宮供奉媽祖。泉州的天後宮是全國所有天後宮中現存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至今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
表白芋頭,很糯很糯!
秉正堂
但個人覺得這家金魚巷附近的愛啊石花膏更勝一籌。
愛啊石花膏
6元/碗
糖水甜度剛剛好。石花較細,軟卻不失韌性。配料大多是店家自己做的,選了芋頭、番薯圓和QQ果。終于在番薯圓裡吃到真正的地瓜味,太感動了。一碗6塊錢,業界良心。
愛啊石花膏
這次真的很不巧,三天下雨,氣溫也降到曆史新低。本以為過來避寒,誰知道最後隻能把帶來的衣服全都套在身上。還有好多小吃沒吃
隻能買點手信帶回上海: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綠豆餅 5元/袋(4隻)
百年老店背後的故事不必贅述,這份堅持和用心都藏在一枚小小的綠豆餅裡了。餅皮酥香,層層分明,内餡清甜綿軟,老泉州最愛的綠豆餅,沒有之一。
白底紅字的包裝非常質樸,不過綠豆餅不宜久放,建議一周内吃掉哦!其他可以順手買點蒜蓉枝和麻粩,感覺做零嘴和茶配都不錯。麻粩容易壓碎(碎得圖片都沒法拍了),不過很喜歡!誰能告訴我哪裡可以買到好吃的麻粩!
馬路對面的那家香酥闆栗餅也很好吃,小小的,1元1個。要了一甜一鹹,更喜歡鹹味的。
一手拎着闆栗餅,一手握着放牛班的奶茶,走在路上真是腳底生風~還喝了新晉本地奶茶“壺見”,愛它家的芋咪咪,我對芋泥是真愛。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出乎意料的是,在這個“不可一日無茶,終日喝茶話仙”的城市(話仙,閩南話聊天的意思),“喝咖啡”也悄無聲息地開始萌芽。有很棒很棒的咖啡館!
巴浪魚咖啡館
單品手沖、金門王拿鐵、黑糖牛奶
拿來配酒的巴浪魚幹和周一特供的滿煎糕
巴浪魚是閩南一種很常見的小魚,量大又便宜,孩子們從小吃到大的。店主亞三用它給咖啡館命名,是希望咖啡有一天可以跟巴浪魚一樣,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來預備了800字小作文來表達對它的喜愛,最後決定對這家店的故事隻字不提。
一家好的咖啡館,應該在走進去的一刹那就能捕捉它最獨特的氣質。尤其是現在網紅店泛濫的時代,看到一家店能完美展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種說不出的舒服。
咖啡好喝是最最基礎的。單品選了水洗哥倫比亞向日葵莊園的粉波旁,整體平衡順滑,甜感豐富。
店裡其實有非常多小細節:比如大部分座椅是特意在台北古家具店選購的60年代的歐洲設計師椅子;桌上的台燈很好看(是wuu設計公司的燈);吧台後面的牆想必全是店主的收藏,很多年代久遠的CD和書籍;每杯咖啡出品的時候杯子都精心挑選過。再比如,細心的我一眼就發現了櫃子裡的威士忌,哈哈
我一直相信,什麼樣的人開什麼樣的店。這裡的一切,留個懸念,等你慢慢來發現吧。
赤子空間所在的巷口正對着承天寺,是這次在泉州遊覽的最喜歡的一座廟宇。雖處于鬧市,依舊有一種安靜的力量。
承天寺,與開元寺、崇福寺并稱泉州三大叢林。
晚餐
終于,想笃笃定定坐下來吃頓飯了。吃鴨鴨!
姜母鴨做法頗為講究,要用番鴨,宰殺洗淨之後加大量姜母(老姜)、芝麻油、鹽及秘制的配方一同炖煮數小時。不同店家料理方法不同,幹湯各成一派。
推薦這兩家:
斯丹姜母鴨
姜母鴨75元/隻
斯丹姜母鴨是塗門街上一家姜母鴨專門店。走在路上完全被香氣攔截,實在太香了!
臨街的店面是制作區,一排排砂鍋由兩個小哥輪流照看,确保每一鍋都是現做同時兼顧出品速度。
大量姜片墊在鍋底,整隻番鴨置于其上,要焖煮100分鐘!期間為了防止糊底,隔段時間就要快速掀蓋翻動鴨子,讓各個部位均勻受熱,既考耐心也講火候。
鴨子的油脂全被逼出來了(底下是油汪汪的),看起來有點柴,但實際皮酥肉嫩,非常入味。姜母焗過之後褪去辛辣,吃起來竟有點像筍幹,拌飯可以吃好幾塊。
斯丹姜母鴨(塗門街分店)
忠記鹽燒番鴨
姜母鴨85元/隻
忠記則風格不同。
整隻帶頭帶爪的番鴨抹上鹽,加姜母盛于砂鍋中,再把砂鍋埋入敞口鐵鍋裡的沙堆和粗鹽中加熱,要炖3個小時。
鴨子炖得很爛,肉用筷子一戳就脫骨。扯塊薄薄的鴨皮,卷起來在底下的湯裡輕沾,鹹香入味,超下飯。
忠記鹽燒姜母番鴨
斯丹其他菜很一般,這家小炒不錯,上菜也很快。點了蝦米炒芥菜、海螺湯、海蛎煎,三菜一湯,吃得滿足,結賬隻要166!
海蛎煎好吃!蒜苗和海蛎混合地瓜粉糊炒散,火候到位,邊緣脆脆的有焦香。
宵夜
夜深人靜,最難将息。出來吃宵夜呀!
其實,面線糊是可以從天亮吃到“天亮”的。有的專營早餐,有的則是夜宵黨最愛,各家湯底略有不同,配料也是各有千秋。
我們像本地人一樣,去蹲守那些定時定點才露面的小攤。吃宵夜真的是講氣氛的!
婷婷面線糊
大腸+醋肉+豬尾巴+油條
炸雞翅膀
婷婷面線糊,很紅的百源路面線攤,專做宵夜檔,每晚十點出攤,風雨無阻。
一到深夜這裡仿佛吹響了集結号,食客從四面八方彙合,臨時擺出來的八九張桌子瞬間被擠滿。(毫不誇張,隔壁那家“吳淑珍”,頓時人氣慘淡)
鍋裡是熱乎乎的清糊和各色鹵味。透明櫥窗裡花樣繁多的配料,被吊起來的小燈泡照得格外誘人。這家的配料選擇蠻多,可以多選選,我們加了豬尾巴!
婷婷面線糊
後城面線糊
大腸頭+醋肉+油條
百源路招商銀行對面的小巷子裡,就是曾經舌尖攝制組來拍攝的面線糊攤(《舌尖2》這個片段最終未播出)
五年過去了,年近七旬的洪老伯和老伴、兒媳齊心打理這間鋪子,從采買食材到熬煮面糊樣樣親力親為,絲毫不敢怠慢。
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難得的是老闆懷着一顆平常心,在他看來,“推薦不能完全作數,客人吃了,心裡認可,才是真的好吃”。
後城面線糊
元宵世家海絲金鳳,糯米系食物愛好者不要錯過!
海絲金鳳
元宵圓、姜汁小芋圓、芋泥
主打元宵圓。元宵白白胖胖,咬一口香甜軟糯。内餡紮實飽滿,花生碎、芝麻和着蔥頭和豬油,越嚼越香。
湯圓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搖”出來的。皮較粗糙,口感更韌,個頭也更大一些。
姜汁小芋圓,粉白兩色的小圓仔,還有最愛的芋頭丁,暖暖的姜湯好治愈呀!
七夕糖粿則豪邁地灑滿白糖芝麻花生碎。還吃得下的同學可以來份芋泥!
海絲金鳳正宗元宵圓
雖然每天都吃得撐到不行,回酒店還打包了贻慶雞爪的雞爪和豬耳(記得去美食街的總店買),那一刻好後悔沒有随身帶瓶酒。
----
三天時間太倉促了,對于一個過客,怕是難以記錄下璀璨文化的冰山一角,亦無法窮盡那些平凡樸素的美味。
我想,泉州是值得一來再來的,看古迹、聽南音、看“海絲“給這片土地留下的那些不可磨滅的印記。
贻慶雞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