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文言文精選導讀

初中文言文精選導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3 10:28:28

 

初中文言文精選導讀(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複習陋室銘)1

 一、文學常識

1.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二、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4)是陋室,惟(5)吾(6)德(7)馨(8)。║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9)儒(10),往來無白丁(11)。可以調(12)素(13)琴,閱(14)金經(15)。無絲竹(16)之亂耳,無案牍(17)之勞(18)形(19)。║南陽諸葛廬(20),西蜀子雲亭。孔子雲(21):“何陋之有?”

三、注釋   

(1) 陋室:簡陋的屋子。

(2) 名:出名。

(3) 靈:成為靈異。   

(4) 斯:這。

(5) 惟:隻,隻是。

(6) 吾:我,這裡指陋室主人。   

(7) 德:品德。

(8) 馨:散布得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德馨:品德高尚。

(9) 鴻:大。

(10) 鴻儒:大儒,學識淵博的人。   

(11) 白丁:沒有官職的人,平民。這裡指沒有學問的人。

(12) 調:彈奏。   

(13) 素:不加裝飾的。調素琴:彈琴。

(14) 閱:閱覽,閱讀。   

(15) 金經:指佛經。

(16) 絲竹:琴瑟、箫管等樂器。這裡借指奏樂的聲音。   

(17) 案牍:官府的公文。

(18) 勞:使……勞累。

(19) 形:形體,身體。   勞形:使身體勞累。

(20) 廬:簡陋的小屋子。

(21) 雲:說。   

四、譯文   

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屋子,隻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這就不顯得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談笑的是學識淵博的人,往來的人中沒有粗俗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覽佛經。沒有嘈雜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卻因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們的景仰。孔子說:“有什麼簡陋呢?”   

五、字詞、句式   

1.字音、字形   

陋室 德馨(xīn) 苔痕 鴻儒 案牍(dú) 諸葛廬 蜀(shǔ)   

2.古今異義詞      

在:在于,動詞,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詞,調彈奏調動   

馨: 散布得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芳香

3.詞類活用   

有仙則名。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有龍則靈。靈:形容詞作動詞,成為靈異。   

惟吾德馨。馨:名詞活用為動詞,這裡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上:名詞作動詞,長上。綠:名詞作動詞,變綠。   

草色入簾青。青:名詞作狀語,使……變青。   

無絲竹之亂耳。亂:形容詞作動詞,使……擾亂。   

無案牍之勞形。勞: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4.一詞多義   

之:

無絲竹之亂耳(用于主謂之間,不譯)

何陋之有(倒裝标志,不譯)

是:

斯是陋室(判斷詞,是)

當是時(這個、那個)   

往來:

往來無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來種作(表示來來往往的人)

名:

有仙則名(出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詞作動詞,說出)   

5.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倒裝句,應為“有何陋”。   

六、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隐喻陋室具有“名”、“靈”的性質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4.統領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緻的環境的句子?(室外環境之優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7.寫作者生活清閑、高雅脫俗,表現作者不為瑣事萦繞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8.寫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場的幹擾,厭倦世俗生活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9.文中應用虛實結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其中,實寫的部分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虛寫的部分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10.從居室環境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11.從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2.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13.作者使用類比手法,與仙人進行比較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14.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孔子雲:“何陋之有?”   

七、簡答題   

1.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過描寫陋室環境,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2.将本文分成三層(見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銘頌是因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層--從陋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寫陋室,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第三層--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   

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句起了什麼作用?   

引起下文,說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類比、比興手法,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   

4.作者寫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雲亭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賢者為榜樣的志向及抱負。   

5.文章最後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強調了“陋室不陋”。   

6.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不陋。這個屋子從構造布局來講是簡陋的,但因為室主人品德高尚,這就不顯得簡陋了。   

7.“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麼看法?   

可取: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不可取: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本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系本文内容自選角度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例一:我認為對朋友的選擇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選擇那些可以給予我們幫助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應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便能不斷受到好的影響而不斷提高。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會在賢于自己的朋友的影響下成長一樣。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養之外,朋友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與“善人”、“鴻儒”交往,有助于修身養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