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特點是高考小說閱讀的重要題型之一,因其難度較大,考生得分較低,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希望能給考生以啟示:
一、小說的叙述人稱、叙述視角、叙述者身份
1. 第一人稱(有限視角):能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同時便于抒發感情。
2. 第二人稱:拉近了叙述者與人物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第三人稱不受叙述者的見聞和感覺的約束,相對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動告訴讀者;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點同時發生的事情。
4.叙述者身份(視角):孩子、夥計、知識分子等特殊身份。如:《孔乙己》以小夥計的身份(視角)叙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以兒童的身份(視角)叙述故事。
5.使用第一人稱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稱的轉述,以進一步擴大表現的時空領域;使用第三人稱的,則常常夾雜人物的獨白、對話等,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二、小說的五種叙述順序
1.順叙: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2.倒叙:制造懸念,引人入勝。《祝福》。
3.插叙: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謹,内容更充實。
4.補叙:對上文的内容做補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平叙:條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三、叙述技巧
1.懸念,主要作用是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2.線索,貫穿全文情節,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聯起來,使作品渾然一體,結構完整嚴謹。
3.抑揚,出乎讀者所料,使文勢曲折多變,使文章産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4.伏筆,可使全文前後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後果更分明。
5.照應,又叫呼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6.對比,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7.襯托,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8.鋪墊,為了蓄積氣勢,突出文章的主旨。
9.突轉,給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對表現文章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叙事安排
1.對話、心理(情節集中)。
2.曆史與現實穿插。
3.真實與幻覺交織(内容豐富,搖曳多姿)。
4.場景集中與轉換。
五、叙事節奏(詳略得當,張弛有度)
1.快速:概要、省略。2.慢速:停頓、場景。
六、表現手法
1.象征。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尋味。
2.渲染。對事物細緻描寫,突出主要表達對象;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3.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4.對比。突出事物特點,使其形象鮮明。
5.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強化思想感情。
6.聯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深刻豐滿,在形式上變化多姿,生動活潑。
7.以小見大。小中見大,表現人、事。
8.虛實結合。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更能鮮明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凸顯事物、景物特點,更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9.點面結合。通過面上的大環境、大背景和點上的具體描寫,粗放與特寫的結合更好地表現主題。
七、其他
1.在叙述腔調上,以“講述”為主,夾雜着叙述者的情感和判斷。
2.在叙述速度上,有簡約的概括叙述,也有豐盈的詳細描寫,叙述張弛有度,快慢相間,使得小說引人入勝
八、例題展示
例1:“搖擺”是小說情節運行的一種方式,本文的“搖擺”體現在哪裡?請分析“搖擺”在本文中的作用。(《地鐵裡的狗》)
(1)本文中的“搖擺”指的是“我”收養小狗從為難到最終答應的并非一帆風順的過程。
(2)作用:①增加了情節的曲折性,使情節有波瀾,故事充滿了懸念;
②借此将人物内心的猶豫展開,從而豐富了“我”的形象,充分展現了一個愛狗人士、一個看似冷漠的人突破重重障礙的心理,也體現了在矛盾之中愛心的難能可貴;③增強讀者意識,引人入勝,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例2:小說中曆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叙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2018年全國Ⅰ卷《趙一曼女士》)
(1)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内蘊更深刻;
(2)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3)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叙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
例3:作品是怎樣叙述渡夫人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古渡頭》)
(1)以“我”的視角來叙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
(2)以“錢”為話題,引入渡夫的故事,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多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曆,使叙事更加集中;
(4)情景描寫與渡夫講述相結合,賦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傷的詩意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