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付款154元,司機收款95元……”,抽成59元,抽成比例近40%。近期,公衆對于滴滴“抽成過高”、“抽成規則不透明”等問題提出質疑,引發熱議。
有消息稱,網約車平台抽成比例能達到25%甚至更高,而司機和乘客對每一單的抽成比例、計算方式毫不知情。
對此,滴滴深夜予以回應。
滴滴深夜回應“抽成過高”質疑
5月7日晚,對于近期引發的網約車“抽成”争議,滴滴給出了回應。
滴滴表明态度稱,“我們關注到司機師傅、媒體、自媒體通過個别賬單對比、司機采訪等方式關注報道‘抽成’等問題,感謝社會公衆的監督和批評。”
滴滴回應的全文内容比較長,基金君梳理了以下五大重點。
1、抽成高于30%的訂單占2.7%
2020年,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占乘客應付總額的79.1%。剩下20.9%中,10.9%為乘客補貼優惠,6.9%為企業經營成本(技術研發、服務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線下運營等)及納稅和支付手續費等,3.1%為網約車業務淨利潤。
同時滴滴發現,确實存在一部分司機收入占比較低的訂單,如順路單;其中,抽成高于30%的訂單占總訂單的2.7%。
類似極端情況下的訂單雖然占比不高,但是确實給司機師傅造成了困擾,比較容易被傳播,讓大家以為滴滴的抽成都高于30%。滴滴在陸續排查出現極端訂單的原因,盡全力避免極端情況的出現。
2、司機收入占乘客應付車費的比例不一緻
當某一訂單成功匹配後,司機和乘客根據單獨的計價規則分别計算車費。
滴滴表示,由于受不同城市、訂單距離長短、時間長短、路況擁堵等因素影響,司機收入占乘客應付車費的比例也不一緻。
乘客端和司機端計價規則(北京快車)
3、司機的具體收入=司機分成 司機補貼
滴滴如何具體計算司機的收入?滴滴給出了一個公式:司機的具體收入=司機分成 司機補貼。
滴滴快車司機趙師傅5月5日的收入(流水)明細
其中,司機分成包含每筆訂單的基礎收入、其他收入(乘客支付的動态調價、調度費、感謝費、取消費、春節服務費等全額給司機,平台支付的空駛補償等);
司機補貼則包含平台發放沖單獎、早晚高峰獎、節日補貼等(司機當天補貼一般是第二天統一到賬)。
滴滴解釋道,網絡上出現過多種計算司機收入占比的方式,近期個别司機反饋及媒體報道“抽成高”,普遍是按照方式1或方式3計算。
網絡上常見的幾種司機收入計算方式
4、直接降低“抽成”或失去供需調節的彈性
有司機在意見征集中質疑,為何滴滴收了“高抽成”之後再補貼司機和乘客,是一種“大費周章”的二次分配,直接降低“抽成”更加有效。
對此,滴滴回應稱,為了激勵司機在雨雪天氣、早晚高峰、節假日出行高峰、需求旺盛的區域多出車接單,平台會通過補貼激勵司機多勞多得、優勞優得。
如果完全按照“平均主義”,那意味着失去供需調節的彈性,高峰期和熱點區域可能會更難打到車。
此外,滴滴還稱,為了平衡供需,讓乘客更快打到車、車費更便宜并享受更好的服務,讓司機在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收入穩定提升,同時,滴滴平台也能進一步提升服務加強管理,保障司乘安全,讓乘客體驗更好,給司機更多保障,努力實現司機、乘客、平台三方正循環。
5、已成立司機委員會
滴滴表示,司機師傅們和平台互相依靠,唇齒相依。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厚道賺錢,取之有度,才能讓生态健康可持續。
為此,滴滴成立了司機委員會,不斷探索司機勞動權益保障,進一步推動司機收入穩定透明,提升平台規則的公平合理性,讓司機更有獲得感,更有保障,更放心地為乘客提供出行服務。
2021年4月21日,滴滴成立司機委員會以來,滴滴收到了2000多條司機師傅實名反饋的意見和建議。
滴滴在回應中承諾将持續推進平台收費定價公開透明,司機委員會也将持續征集司機意見并公示進展。
滴滴身陷平台“高抽成”質疑
近一段時間,滴滴因為“高抽成”等問題備受輿論質疑。
據新華社記者調查,多位網約車司機表示,最近平台對司機的抽成比例明顯越來越高,少則20%至25%,經常會在35%左右,最高甚至達到50%的超高比例,這意味着乘客付款的一半都歸平台所有。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裡的“抽成”指的是平台服務費,即乘客實付車費和司機實收車費之間的差額。随着平台服務費比例占比提高,就有可能出現司機跑的單越來越多,但賺的卻越來越少的情況。
由于平台抽成并不是固定數字和比例,賬目也不是十分清晰透明,司機在日常接單時并不清楚其中的具體抽成規則和比例是如何制定的。
有滴滴司機實拍視頻質問滴滴,為什麼特惠一口價訂單,乘客付款154元,司機到手95元,抽成38.4%,視頻獲得高達15萬的點贊數,引發熱議。
還有一則視頻顯示,滴滴司機給滴滴客服打電話,詢問乘客付款100元,司機到手65元,平台抽成比例到底多少,客服回答“抽成比例無法查詢,非常抱歉,領導也沒權限,也查詢不了,非常抱歉。”
事實上,早在2019年4月份,在滴滴上線的“有問必答”欄目中,滴滴相關高管曾表示,在2018年的第四季度,滴滴對司機的平均抽成是19%。
不過,證實網約車司機的實際抽成高于這一比例的相關報道從來沒有間斷過。
早在2019年,有關部門就發文要求網約車平台企業主動公開定價機制,保持加價标準合理且相對穩定。
有評論人士稱,雖然有平台解釋過定價機制,也就抽成問題向公衆做出過解釋,但仍然不甚明晰,仍然有進一步明确的空間。至少目前來看,司機和乘客對每一單的抽成比例、計算方式并不清楚。
合理的抽成比例到底該是多少?
據報道,Uber曾在2016年宣布在美國市場已經實現了盈利,當時的平均提成比例為25%,但大多數收入都被營銷宣傳、客戶支持和軟件開發等開支抵消了。綜合國内情況來看,多家平台的提成比例,在20%上下浮動。
乘客仍被大數據殺熟?
除了司機收入、計費價格不透明外,用戶的隐私也在平台算法或規則的“掩護”下被暗自侵害。
日前,滴滴還因“大數據殺熟“引發了社會讨論。“iOS端打車比安卓貴”、“勾選全部車型,最貴的接單”、“派遣超遠距離的車接單,乘客要等54分鐘”……
就在4月27号,有網友表示,和朋友一起打的,12公裡路程,兩手機相差8元,所以懷疑滴滴大數據殺熟。随後用戶聯系了滴滴客服,也沒有得到滿意答複。
此前,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孫金雲帶着團隊20幾個人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慶等5個城市“專門做了實地調查,打車800多次,花費50000多元。”最後得出結論:使用越貴的手機,打的車可能越貴。
同時,孫金雲團隊的研究數據顯示,iPhone手機用戶平均隻能獲得2.07元的優惠,顯著低于非iPhone用戶的4.12元。
另據貴州省的周先生反映,他和朋友一同打滴滴,同樣的終點起點,12公裡的路程,兩人訂單相差8元,懷疑滴滴出行有殺熟行為。
這種殺熟行為表現在,滴滴平台通過海量的用戶數據鎖定用戶的性格、薪資、喜好等個人屬性。
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判斷出乘客現在要去做什麼,意願的強烈程度如何,願意花多少錢去做。最後根據分析給乘客展示一個更高的價格,以此賺取更多的利潤。
而在此前,滴滴CTO表示,從未有過大數據殺熟,并表示多驗證幾次就可以證實是謠言。
早在2018年,針對滴滴大數據殺熟的質疑,滴滴總裁柳青在微博做出澄清,據其解釋,滴滴是實時根據動态路況預測預估價的,即便起終點一樣,預估價也會存在差異。
柳青表示,因為路況是動态變化的,前一秒和後一秒都可能發生很大變化。為了給乘客盡可能準确的預估參考價,滴滴是實時根據動态路況預測預估價的,即便起終點一樣,預估價也會存在差異。
并且,兩個用戶的預估路徑規劃可能不同,對經常打某一路線的用戶會用他平時常用的路徑缺省值,沒走過這個路線的用戶系統會推薦最優方案。
監管部門督促網約車平台公開定價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網約車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2,000家從事網約車相關業務的企業。其中,57%的網約車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内。
網約車相關企業數量自2014年開始增加,2016-2018年間迅猛增長,其中,2017年增長超過450家相關企業,為曆史最高。
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的網約車相關企業數量最多,有超過430家,占比20%,其次是北京,有超過300家,占比15%。上海則有近290家相關企業,位居第三位。
快速發展背後,網約車市場也出現一些問題。
2020年四季度,上海市共受理有關網約車平台各類訴求3749件,環比上升5.58%。其中“多收費”投訴567件,占網約車投訴總量的21.32%,投訴主要反映網約車行駛繞道、随意加價,同樣行程價格不一以及重複收費等。
這些數據在将網約車平台訂單計費問題推向民衆視野的同時,也引起了管理部門的注意。
2021年,國家部門釋放的提高行業透明度的信号有增無減。
在2月份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部表示,将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網約車計程計時和價格行為的監督管理,督促各網約車平台公司落實好公開平台定價機制和動态加價機制有關規定,調整價格機制至少提前7日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公衆監督。
今年3月25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28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就網約車相關問題提出了對應舉措,包括引導平台合理化抽成等問題。
4月29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将督促網約車平台公司公開定價機制,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加快網約車合規發展,統籌用好數字監管、信用監管、執法檢查、行政約談、通報警示等各種監管手段,切實拿出管用的實招和硬招,督促企業加快整改,提升網約車合規水平。
同時,交通運輸部稱,今年将促進新老業态融合發展,持續深化出租汽車改革,加快推動巡遊車的轉型升級,增強巡遊車運價的時效性和靈活性,督促網約車平台公司公開定價機制,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有觀點認為,雖然目前尚未出台詳細具體的、對網約車平台公司具有強大約束效力的文件,但随着各部門的推進,相關文件的出台、監管機制的建立也隻是時間問題。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