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今年我國确定gdp增速

今年我國确定gdp增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4:44:49

記者 辛圓

截止到1月24日,除天津市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召開了2022年地方“兩會”。從公開信息來看,所有省份均将增長目标設定在5%以上的水平,和過去兩年平均增速基本持平,顯示強烈的穩增長意願。

今年我國确定gdp增速(30省發布今年GDP增長目标)1

和去年相比,多數地區的增長目标均有所下調。其中,湖北省下調幅度最大,從10%以上下調至7%,北京從2021年的“6%以上”下調至“5%以上”,貴州的增長目标從“8%左右”下調為“7%左右”。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副主任陶金對界面新聞表示,由于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2021年各個省份GDP實際增速普遍較高。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考慮到高基數和地方政府财力等多重因素,2022年經濟增速目标下調是必然做法。

“參考全國去年兩年平均5.1%的增速,(各地)下調也是符合現實的。”他說。

陶金還指出,從已公布2022年GDP增速目标的省份來看,沒有一個省份将增速目标定在5%以下,背後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穩增長政策導向不無關系,地方經濟增速目标若過低,與中央的經濟工作目标并不匹配。

财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也表示,2020年我國GDP同比僅增長2.3%,基數明顯偏低,導緻2021年GDP同比增速高達8.1%。但随着低基數效應消退,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調,屬于正常的調整,并不代表經濟出現大幅回落。

“各地的目标增速很明顯地體現出了 ‘穩中求進’的要求,一方面要保持經濟穩定,另一方面要尋求突破,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去實現更好的成績,當然,這也體現出地方對今年的經濟運行比較有信心。”伍超明稱。

根據界面新聞觀察,在已公布信息的30個省份中,有24個省份将增長目标設定在5.5%以上的水平,多數集中在6%-7%之間。有個别省份提出了更高的增長目标 ,例如,安徽、江西兩省将目标設在7%以上,海南更是将增長目标設在9%左右的高位。

2021年,海南GDP增速高達11.2%,僅次于湖北省的12.9%,列全國第二位。海南省省長馮飛在1月21日的海南“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1年海南主要經濟指标曆史性走在全國前列,海南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對界面新聞表示,海南将今年的目标增速确定為9%左右,基本的考慮仍是抓住自貿港紅利釋放。

“綜合考慮,9%左右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目标。”他表示,一方面,海南GDP總量并不高,2021年接近6500億元,在這個階段有條件也有空間實現較高的增速。另一方面,随着自貿港相關政策與制度的落地,尤其是随着封關相關準備的推進,海南資源要素禀賦有可能發生大的變化,從而提升海南自身的潛在經濟增長。同時也要看到,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也不可避免地對海南發展帶來沖擊。

針對今年地方經濟增長的具體發力點,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穩投資和促創新是兩大主線。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目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分析師普遍認為,在出口增速大概率趨緩、消費慢變量受疫情影響恢複疲弱的背景下,穩投資将上升至C位。

在擴大有效投資上,各地都強調将在2022年狠抓重大項目建設,通過加快推進“兩新一重”、城市更新、民生補短闆等領域項目開工建設,盡早形成工作實物量。

“穩投資是今年各地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伍超明說,“受全球經濟恢複放緩和海外産能恢複影響,2022年出口對經濟的支撐料邊際減弱,加之疫情影響猶存,國内消費恢複或仍偏慢,‘三駕馬車’中穩投資的重要性明顯提升。”

1月18日,四川省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重點專項規劃,今年川渝将大力推進160個共建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成渝中線高鐵等項目,協同推進20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新實施一批便捷生活行動和“川渝通辦”事項。

同一天,上海市發布《2022年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提出24條政策措施,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高投資建設便利度,全力激發社會投資。文件稱,上海将加快重大項目建設,2022年計劃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适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一批事關城市長遠發展和安全保障的港區、航道、鐵路、軌交、水利、地下管線等工程。同時,積極布局新網絡、新設施、新平台、新終端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

陶金表示,地方頻繁提及在今年穩投資有三點考慮。首先是穩增長政策引導下,基建投資要“适度超前”,以重大項目做支撐,能夠抓住主要發力點,力促基建投資企穩回升。其次,2021年下半年以來地方的重大項目準備時間較早,項目儲備較多,可在年初便開始着手項目建設。第三,2021年的财政“超收慢支”使得年初的地方政府較去年更“有錢”,在财政資金的支持下,基建投資适度超前具有較大的可行性。

除了強調穩投資,多地在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方面也着墨頗多,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表述頻繁出現。

例如,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表示,2021年,貴州數字經濟加速突破,數字經濟占比達34%。2022年,貴州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标是: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1%左右;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分别達到36%和46%左右。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河南将推動數字化轉型。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牽引,大力推動數字河南建設,力争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增5G基站4萬個。具體項目方面,将實施國家級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中國移動網絡雲鄭州大區中心等重大項目,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培育軟件産業集群,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陶金表示,各地表現出對數字經濟和科創的極大興趣有現實考量。“一方面,大數據,雲計算這些産業兼具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用和穩基建穩投資的作用,可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順應各地新興産業發展的主觀意願。地方政府加強引導對這些兼具穩增長和調結構作用的有效投資,有助于增強投資可持續性和提高項目收益。”他說。

陶金還表示,地方搶搭數字經濟“便車”的同時,需要更好地利用中央的總量宏觀政策,積極争取中央的支持,同時制定針對當地産業鍊優劣勢的産業政策,精心挑選成功概率更高的領域進行投資支持。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指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是要讓市場主體在科創引領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要瞄準科技前沿,鼓勵和引導行業優勢企業自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産學研合作的利益機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