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巴蒂晚上好吖,我是你們的小助理皮卡秋!我又來營業咯!
蠻多小夥伴在拍照的時候,經常不知道用什麼構圖比例,感覺自己拍出來的畫面不怎麼好看,也沒有什麼重點,于是就躺在相冊裡吃灰了...
那怎麼能行!今天就來拯救各位!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張照片,在二次裁剪後處于不同比例下的效果:
對比上面的這些照片比例,我們可以發現,每種比例最終表現出的視野、畫面重點、畫面構圖帶給我們的感受都有所不同~
簡單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發現,16:9,2.35:1在橫向的畫面内容更多,更加寬闊大氣;4:3和1:1在橫向和縱向的畫面信息都相對比較均衡等諸多區别~
接下來我們就來瞅瞅這些畫面比例都有什麼特點吧!以及他們分别适合在拍攝什麼主題的情況下使用,包你一次學會~
PS:記得看文末的小總結喔!
1:1的比例
“畫面緊湊,突出主題,文藝耐看”
說起1:1,大部分人可能會聯想到一些ins風的照片,簡潔又很耐看~(也是因為很早之前ins隻支持上傳正方形的圖~)
©Sofie sound
©川内倫子
那麼為什麼大家喜歡用1:1的比例呢!
答案是:懶 ???
不不不!當然不是!
其實是因為1:1的比例能夠很好地兼顧高度和寬度,不僅畫面結構更規整,也讓畫面多了一種文藝範兒。
而且,在古老的膠片相機時代,也有很多用着哈蘇、祿來、勃朗尼卡等一些中畫幅相機,基本是一些6X6的畫幅比,也拍出了很多這種正方形比例的攝影作品~
©Maria Svarbova
高寬等長,原本會讓畫面環境交代的更全,但是因為現在我們用1:1拍攝的畫面一般都是近景或者特寫,所以反而能讓畫面顯得更緊湊,更好的刻畫和強調主體形象~
現在,你回想一下,刷某寶或者某東等電商平台,商品的組圖是不是都是正方形的比例~
完了,有點餓...
不過就算前期拍的是其他比例拍攝的照片,後期也可以裁剪為1:1~總之就更耐看!
相比之下,如果是用4:3或者9:16,都會讓上下兩側有一些多餘,可能顯得構圖不夠緊湊。
适合拍攝的内容:
靜物、風景局部、人物特寫…
4:3的比例
“成像質量高,二次構圖空間更大”
主流拍照手機和相機的拍照默認比例基本是 4 : 3,因為這個比例最接近現在傳感器的原生尺寸比例,所以往往這時候拍攝得到的照片成像質量也更好~
這裡建議新手玩家,如果沒完全想好怎麼構圖裁剪的話,前期拍照可以先使用4:3的畫面比例,之後後期再通過二次裁切即可。
(4:3二次裁剪9:16&16:9示意)
一方面是因為相機默認比例基本是 4 : 3,如果因為更換比例因此來不及拍下這個寶貴的瞬間,就會很可惜!!
畢竟要先能拍到!才有後面的故事~
另一方面是因為4:3的畫面比例能夠拍到比較豐富的畫面信息,後期裁切的空間也會更多一些。
拍照就是熟能生巧嘛,在後期裁剪的時候,也能慢慢總結出自己的修圖喜好和規律~
16:9的比例
“空間開闊,便于留白,營造氛圍”
16 : 9 适合拍攝一些 場景寬闊 的照片,主要因為人眼在觀察事物時,習慣于從左向右觀察。
因此這種比例也更适應人的視野習慣,視覺上會給人一種比較開闊的感受~
Po幾張我們BOSS小北和社裡小夥伴拍的照片~
除了橫向的構圖,豎構圖的9:16也是非常常見的畫面比例。
簡單來說,也可以這樣區分:
橫向16:9強調借助橫向空間的畫面來營造氛圍,而豎向9:16更擅長由近到遠,由上到下。
這兩者都可以視覺上可以獲得更多的留白,便于進行簡約拍攝的照片。
而豎向構圖和手機豎屏尺寸基本匹配,這樣拍的照片略作調整後可以用來做手機壁紙~
自己拍的照片,拿來做屏保壁紙!!!“親生”壁紙它不香麼?
适合拍攝的内容:
風光、建築、街拍,以及部分氛圍人像照…
2.35:1的比例
“給予畫面更多電影與故事感”
這裡延伸一個常見的電影幕幅【CinemaScope: 2.35:1】
它是變形寬銀幕電影的比例,電影構圖的主體明确,現今的畫面比例大多是2.35:1~
「好萊塢往事」
「指環王」
「哈利波特」
其實最早的電影并不是這種畫面比例,那時候的電影比例也是接近4:3,後來不斷演化,不斷變寬。
但是就像前面1:1時說的,這種比例如果用來拍攝帶有劇情交代的畫面,那麼人物和環境都會更多的拍出來,不利于表達情緒。
而寬銀幕的好處有很多,一方面類型下圖這樣的畫面中,我們的視覺更容易聚焦到人物面部的特征,更能感知角色人物流露出的情緒。
另一方面,也更符合人眼的天然視覺系統,畢竟人眼都橫着的,我們生下來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橫的 ~
如果那4:3或者1:1來拍特寫鏡頭,靜态的照片還行,但動态的視頻總會有種不符合直覺的意思 ~
還有,和一幀靜态畫面的照片不同,因為電影、電視劇、Vlog等等都是動态的,所以就弱化了前面提到的上下與前後的氛圍營造的缺失問題!
你可以通過鏡頭上下移動、前後推拉,或者切換分鏡的方式來交代更多的環境和畫面。
甚至還有希區柯克變焦這樣的特殊呈現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隻有豎向構圖的照片,沒有豎向構圖的視頻。
就像這兩天剛剛曝出來的紮導版《正義聯盟》,畫面不是寬銀幕的比例,而是電影機傳感器的原生比例,一下子網上很多網友就在說有點看不習慣了...
紮導剪輯版的《正義聯盟》畫面比例
是的,現在很多影視拍攝設備依然是接近4:3的傳感器,而我們之所以在影院看到的2.35:1的畫面,也都是後期裁剪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日常中拍攝的照片,也可以通過裁剪來進行二次構圖,把照片變成寬銀幕的比例,增添一些電影感。
還可以加上字幕,更有感覺!
總結
最後,再給大家複習下今天的小技巧
Tips: 1. 喜歡簡單、日常的感覺,喜歡ins風,不妨選擇1:1,正方形構圖拍攝大景更能平衡的交代環境,拍攝特寫除了突出主題,也會更文藝,比如垂直拍靜物 ~2. 如果拍攝風景、建築一般為主,可以試試用16:9或者9:16。橫向符合人眼視覺,擅長刻畫橫向環境營造氛圍;縱向擅長刻畫從上線到下,由近到遠的環境與氛圍。無論是上下還是左右、遠近,這樣的比例都更利于畫面表現出層次感,也适合景大人小的氛圍人像照!3. 4:3後期裁切空間最大,畫質也最佳,所以一般都是推薦先用4:3構圖拍攝,而後後期裁剪,而且默認模式直接拍不容易錯過你要的瞬間瞬間!!!4. 寬銀幕(類似2.35:1)比例的二次裁剪可以讓畫面更有電影感,但裁剪時一定要斟酌選好畫面重點。因為照片隻是靜态的,而視頻是動态,動态的視頻可以通過分鏡設計、前後推拉運鏡、上下移動運鏡等等來動态的交代更多環境,弱化寬銀幕環境信息交代不足的缺點,發揚貼合人眼習慣與易于渲染人物情緒的優點!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比例今天就不一一展開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們,有機會單獨出一期!
大家要記住,這些比例的特點并不是絕對的,關鍵還要看不同對象的具體形态和特點,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拍攝選擇,而且最好是後期裁剪來進行二次構圖!
好啦,本期内容就到這裡咯,如果你覺得還不錯的話,拜托三連支持一下小助理喔!晚安!
# 今日話題 #
你一般最喜歡用什麼比例
處理照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