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上一章韓非子告訴我們天地萬物得道成器,說得直白一些,就是萬物獲得“作用”才能成為物,天下萬物皆有作用。就像人,隻有将機體與意識相結交才能成為人,機體是意識的承載體,意識是機體作用的源力。杯子沒有裝水的作用,就不能稱為杯子。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世間的每一樣“物”細分後都具有自身獨特的作用,不管是自然先天存在的,還是人造後天存在的,存在即合理,合理是因為有作用。切不能因為自己的存在而為生存找借口,如果你沒有作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會被自然與社會所淘汰。
當我們不知道天地及萬物為何而在時,我們就用意識想象出“盤古開天辟地,女娲塑人造物”和“上帝創世”這樣的神話與宗教。如果向上再問一句,盤古與女娲又為何而在?上帝又為何而在?這樣的問題我們在前面回答過,既不能問,更不能有問的想法。宗教世界裡是不能對“上帝”有懷疑的。在世俗世界裡,懷疑是科學的精神,但限于人類的認知能力,這樣的懷疑反而害了我們,因為人類本身的弱點與認知局限,無法找到和回答不斷向上提的問題。如果一切都需要所謂的科學實事來證明,首先要徹底地改造人,但,改造後的“人”将不再是人,因為已經失去了當初的“作用”,這就是人類倫理上不能接受克隆和基因改造再生人的原因。道,決定了一切,凡是打破這一切的行為,都是有違“道”,這是不允許的,即使為了人類自身。
天高地藏,北鬥成威,日月恒光,五星常位,衆星運行,四時禦氣,軒轅擅四方,赤松天地壽,聖人成文章,這些自然而然的事,皆因得道而成。道,就像是電腦和程序一樣,讓一台計算機成為一台有作用的機器,而不是擺設。我們經常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然”是事物的表相,“所以然”是事物内在的道理。我們總是羨慕别人的成功,卻不去學習和踐行别人的成功之道。
我們說人性是抽象的,隻有通過具體的事物來體現。善待他人就是善,傷害他人就是惡。道,随物而在,上一章韓非子講到“聖人得之以成文章”聖人得道文明起。這一章韓非子給我們講了道在堯、舜、桀、纣、湯、武身上的表現。首先是“道,與堯、舜俱智。”意思是道,與唐堯虞舜同在便表現為智慧。堯舜禹是古代中國曆史中,自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先後出現的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第二是“與接輿俱狂”意思是道,與狂人接輿同在便表現為狂放。接輿(jiē y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隐士,平時“躬耕以食”,因不滿時政,剪發佯狂不仕。
第三是“與桀、纣俱滅。”意思是道,與夏桀殷纣同在便表現為滅亡。桀和纣,相傳都是暴君,桀是夏朝最後一個國王,纣:中國商代最後一位君主。第四是“與湯、武俱昌。”意思是道,與商湯周武同在便表現為昌盛。商湯與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前文說“道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禀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 存亡之氣由道賦予,一切智慧由道發授,萬事廢興由道決定。堯舜的智慧由道發授,桀纣的滅亡與湯武的興昌由道決定,同樣,接輿的狂放由道賦予。智慧也罷,滅亡也罷,興昌也罷,狂放也罷,這都是事物的“所以然”決定的。韓非子在這一章将“道”進一步世俗化,将“道”設定為事物結果的内在原因。
【道,與堯、舜俱智,與接輿俱狂,與桀、纣俱滅,與湯、武俱昌。】
世俗世界,人們總是向往成功,認為“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孰不知,昌有昌道,亡有亡道。事物的結果,總有原因。成功,有成功之道,失敗,有失敗之道。道,隻不過是事物結果的原因而已,成功了就說遵從了道,失敗了就說違逆了道,這樣的說法本不科學。順與逆,這是人的思想,不是“道”的指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