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開始讀書?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怎麼樣開始讀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聽書不是一個新行業,也不是知識付費的新行業,而是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學習習慣的改變。教育和商業的最大區别在于,商業的本質是迎合,而教育的本質是改變。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裡強調:讀書是大衆反脆弱的方式。
因為閱讀有兩個特點:
● 主動性。
● 針對性。
閱讀可以讓我們從“單向度的人”變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的思維體系裡有三大支柱:
第一個是事實;
第二個是邏輯;
第三個是批判性思維;
我在準備一本書的時候,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态。但準備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一天。今天想起來看幾頁畫一句,然後去吃飯,吃完飯回來再看看,畫幾句話出來——我絕不會這樣看書。這時候我們會發現,貫通感、連續性和興趣點都沒有了。我讀書的習慣是,從頭到尾讀下去,不記筆記,也不查資料,甚至有不認識的字也不去管它,看完後過幾天再回憶。這時候大腦是警覺的,處在高度興奮當中。這就是二次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緊張的,而且是不容逃避的。在讀書的時候要盡量保持閱讀的流暢性和快感。
當我真的去準備講一本書,或者以講書為目的提示自己的時候,我就需要讓自己集中注意力。我會把自己封閉在一間書房裡,手機扔到其他房間,不讓手機打擾我,并開始想:
● 架構是什麼?
● 開篇先說什麼?
● 這裡邊最動人的故事是哪個?
● 最有價值的點在哪兒?
那之後,我就每天看各種各樣幽默的片子。我在電腦裡建立了一個文檔,叫作“幽默素材”,然後把所有我聽到的好玩的段子記下來。最後大概搜集了幾百個笑話。
講解并分享一本書的過程要經曆三個環節,第一是篩選,第二是過濾,第三是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時刻問三個問題:
● 第一,我能不能準确地把握這本書真正的含義,理解這本書?
●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本書真正的含義,且表達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 第三,我表達出來的内容能不能讓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無障礙地理解?我的語言風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傳播?
大局觀是說,你拿到一本書後,要一步步地分析:
● 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麼?
● 它是怎麼論證這個使命的?
● 它提出了一個什麼樣的假設?
● 怎麼驗證這個假設?
● 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 怎麼獲得這個證據?
● 最後我們能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
● 這個結論對我們每個人有什麼意義?
鄧甯-克魯格效應的核心就是你經常不知道自己該知道些什麼,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
選書原則:
T(Tools)是工具。“樊登讀書”講的大部分書,基本上都能提煉出工具性的内容。換句話說,這些書都會教給聽衆一套方法。另外,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也意味着這本書建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
● I(Ideas)是新的理念。圖書的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
● 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它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曆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我買書的時候有什麼秘訣呢?
● 第一是看出版機構。原來我們都說買書看出版社,但現在你會發現,買書也要看出版公司。因為中國出現了很多很好的出版公司,它們是跟各種出版社合作的,所以出版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内容,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我現在對大量的暢銷書作家的書已經開始“自動屏蔽”了。尤其是美國的一些暢銷書作家,他們寫書多是一種套路——盡量簡單化,快速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這種書,譯者一般很快就翻譯完成了,一賣就是幾百萬冊、上千萬冊,但實際上不具備太高的價值。
● 第三是看推薦人。推薦人也要甄别,有的人是亂推薦。平常找我推薦書的人特别多,我有時候礙于面子也會同意推薦。後來我發現這樣是不負責任的,于是我就慢慢地變得越來越挑剔,總要跟人說“不”。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 第四是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我常說,書都是從書裡邊來的。比如,我最早知道《瓦爾登湖》,是因為我讀的很多書裡面都提到這本書。我很好奇,為什麼這些書裡都提到這本書?它一定是本好書,如果不是一本好書,不可能出現在别的好書當中。所以,當你在一本好書裡看到作者提到别的書,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 第五是看書後的參考書目。我有時候看書會看書後的參考書目。參考書目裡有好玩的書,我就會找來看。這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從一本好書切入就夠了。從一本好書切入就會産生指數型的推薦,然後慢慢地,所有品類的書都會來“找你”。你想讀下一個品類,然後在下一個品類裡再插進去一本書看,最後慢慢又會延伸出更多的閱讀可能。
● 第六是看内容,主要看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每本好書都有一個使命。這本書解決的問題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需要你甄别。但是千人千面,很難說一本書裡的問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有效的。所以,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看一本書讨論的問題,它有沒有提供解決方案?它的論證過程是否嚴謹?
● 第七是看翻譯和圖書印制質量。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那說明出版過程不上心?或者錯别字特别多,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這些都代表着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我們在閱讀時,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麼。書也是一樣,所有的論證過程一定是先從定義出發的。對主題的定義一般放在第一章、第二章,一本書前面的部分多是用來下定義的。比如《幸福的方法》一書,作者首先定義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幸福觀,一共有四類,即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現在不幸福未來也不幸福,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福,現在不幸福未來幸福。定義了一個主題或概念以後,才能夠開始探讨解決方案。所以,再複雜的書,也應該首先看它是怎麼定義問題的。
再次,就是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哪些解決方案;或者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變化的過程是什麼。為什麼我說“或者”呢?比如《蘇東坡傳》 《列奧納多·達·芬奇傳》這樣的書,書中叙述的就是過程,并沒有解決方案。這些書并不是要解決一個問題,而是想告訴讀者,書中的主人公一生經曆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全文運用的都是講故事的寫作手法。
那麼,什麼才是一本書真正有價值、值得記錄的内容呢?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總結了8條評判标準。
1.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一定要記下來;
2.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要記住它;
3.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
4.當你看出遞進關系的時候,這部分很重要,值得記錄;
5.當你看出轉折關系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後的内容;
6.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内在價值;
7.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沖擊;
8.書中的奇聞逸事,增添講書的趣味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