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詩歌的精妙之處。從曆年的高考試題看,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包括:品味關鍵詞(煉字)、賞析詩眼、賞析關鍵句(煉句)和賞析語言風格。
考法1 品味關鍵詞(煉字)
考法闡釋
煉字,多指詩歌中那些經過推敲,用得準确、生動,能傳神地表現事物和情感等鮮明特征的字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有時是副詞或數量詞、疊詞。
設問方式
(1)(2017·山東卷)“江回兩崖鬥,日隐群峰攢”中的“鬥”“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征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2)(2016·天津卷)“滿目望雲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
[方法指導]
品味關鍵詞(煉字)“3步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溫馨提示]
賞析字(詞)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要注意根據題目要求,把該字(詞)放到具體的詩(詞)句之中,并結合全詩(詞)的結構、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來分析該字(詞)的語法特點或表達技巧。
附:常考詞類例析
常考詞類
表達作用
教材典例
動詞
使詩歌有動态之美,取得化美為媚的效果。
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詞
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曆其境。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虛詞
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婉曲、活躍情韻、化闆滞為流動。
李商隐《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數量詞
經作者精心提煉的數量詞,能産生豐富隽永的詩情。
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疊詞
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起突出強調的作用。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顔色詞
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烘托感情。
杜甫《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2017·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早上五盤嶺①
岑參
平旦驅驷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鬥,日隐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幹。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注】①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岑參作為僚屬随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平亂,途經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嶺,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兩崖鬥,日隐群峰攢”中的“鬥”“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征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 第一步:析本義。對所要鑒賞的關鍵字進行解釋。“鬥”意為“相鬥”。“攢”意為“攢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鬥”描寫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攢”描寫群峰相連,層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第三步:說效果。本題主要從“描物”的角度分析表達效果。“鬥”凸顯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勢。“攢”刻畫了峰巒密集、重疊之态。
[答案] ①“鬥”,相鬥。(析本義)描寫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描情景)凸顯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勢。(“描物”角度說效果)②“攢”,攢聚,聚集。(析本義)描寫群峰相連,層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畫了峰巒密集、重疊之态。(“描物”角度說效果)
考法2 賞析詩眼
考法闡釋
所謂“詩眼”,指在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态度,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關鍵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詞。詩眼分為兩種類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能使詩句生動形象以至“活”起來的一兩個關鍵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詩中最為傳神,最能使全詩生動飛揚的關鍵性詞或句子。高考對古代詩歌中的“詩眼”的考查主要有兩個角度:(1)找出詩歌中的詩眼;(2)賞析詩眼的具體作用(比如在抒發情感、描寫畫面、刻畫人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設問
方式
(1)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3)本詩是怎樣以“××”統攝全篇或貫串全篇的?請結合全詩進行簡要賞析。
[方法指導]
确定詩眼“5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詞),如“愁”“思”“憶”“驚”(這類字是直接揭示)和“涼”“冷”“孤”(這類字常常語意雙關,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涼、冷、孤,另一方面指詩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辭上:常常出現在描寫句中,且常運用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
3.詞性上:這類字(詞)以動詞和形容詞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義”,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多的思想的動詞往往是“詩眼”;臨時改變詞性的形容詞往往是“詩眼”。
4.結構上:最能統領全篇的字(詞),全詩都是或明或暗地圍繞該字(詞)來寫,隻是各有側重,此類字(詞)以形容詞或動詞為主。
5.位置上:五言詩一般是句中第三個字,七言詩一般是句中第五個字。
賞析詩眼“3步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望薊門
祖詠
燕台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将營。
萬裡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詩歌開篇寫客心之“驚”,這個“驚”字是貫穿全詩的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解析] 第一步:确定詩眼。結合全詩可知,“驚”字是貫穿全詩的詩眼。第二步:整體點明地位。根據題幹“詩歌開篇”幾個字,需要答出結構上的作用:統領全文,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第三步:分析作用。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全詩是如何體現“驚”的。
[答案] 全詩以“驚”為線索,以“驚”為基調。(第一、二步)第一句寫詩人初至燕台時心驚,第二句寫其為邊塞重鎮及漢将軍營整肅而驚,第三句寫其為邊塞苦寒而驚,第四句寫其為邊防地帶的形勢和氣氛而驚。頸聯寫詩人因漢軍進攻時意氣昂揚,漢軍守備時巋然不動而驚。最後兩句寫詩人因為“驚”而雄心勃發,意欲立功邊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詩以“驚”展現了詩人心靈的震撼。(第三步)
考法3 賞析關鍵句(煉句)
考法闡釋
“煉句”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鑒賞。賞析詩句這種題型綜合性很強,自由度很大,它可以從内容、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等角度賞析。
設問方式
(1)(2018·上海卷)扣住“傳聞”二字,賞析“傳聞賊滿山,已共前鋒鬥”兩句。
(2)(2017·全國卷Ⅰ)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3)(2016·全國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
[方法指導]
賞析關鍵句(煉句)“2步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附:煉句常考類型
常考類型
特色解讀
教材典例
内容情感句
弄懂所給句子的基本意思,進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這是賞析句子的前提。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廉頗自比,表達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選用人才的慨歎。
語言特點句
有的句子倒裝,有錯位之美;有的句子對仗,有整饬之美。
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全為倒裝句,按現代漢語語法順序,應調整為“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華發早生。”
表達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選取的句子,都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鑒賞時就要看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别之處。
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尋味。
行文結構句
高考所選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處:首句,有點題、開篇、奠定基調之妙;中間句,有轉折文意、承上啟下之用;尾句,或卒章顯志,或另辟蹊徑,尤其是以景結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用于開篇,交代時間、地點,點明季節特征,渲染出一種悲涼氣氛,為全詩定下感情基調。
3.(2017·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裡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解析] 第一步:理解意蘊。試題下發後,舉子們奮筆疾書,一片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吃桑葉。第二步:多角度賞析。本題主要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首先,點出修辭手法,本句“下筆春蠶食葉聲”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次,具體分析,将考生們寫字的聲音比作春蠶嚼桑葉的聲音,生動地寫出考生們應考的情形,以聲音襯托考場的寂靜、莊嚴;最後,點出這樣寫所表現出的詩人的情感——看到才華橫溢的考生們内心流露出的喜悅之情。
[答案] 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内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表現手法)生動貼切;(作用)②動中見靜,(表現手法)越發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作用)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作用)
考法4 賞析語言風格
考法闡釋
語言風格就是詩(詞)人在遣詞造句、運用修辭手法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區别于其他詩(詞)人的藝術特色,往往與作者的生活經曆、文化素養有關。不同詩(詞)人或同一詩(詞)人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現出不同風格。古代詩歌的語言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從全國卷高考命題來看,既可以在選擇題中考查,又可以在主觀題中考查。選擇題如(2018·全國卷Ⅲ·T14—D)這首詩的語言質樸無華,平白如話,與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相近。客觀題如2019年全國卷Ⅲ·T15。
設問
方式
(1)(2019·全國卷Ⅲ)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
(2)(2013·湖北卷)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阆山通阆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
(3)(2013·天津卷)“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怎樣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
[方法指導]
賞析語言風格“3步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附:常見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
教材典例
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着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适應的嚴格詩律和铿锵的音韻。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語言凝練,風格沉郁悲壯,意象廣闊,别開生面。
絢麗: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韋莊《菩薩蠻》:“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就是一幅絢麗“江南好”的畫,畫中飽含作者對江南的依戀之情。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自然、平實、親切,是詩人樂于歸田隐居、棄絕塵世的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
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意看似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内心的情感。
李商隐《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運用典故委婉地寫華年之思的具體内容。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特點:不繞彎子,毫不遮掩,幹脆利落,斬釘截鐵,言簡意赅,一語中的,一語道破。
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阙,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語言明快流暢,風格剛健雄渾。
語言風格
教材典例
洗練:語言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連”與“入”相攜,織出一幅煙雨迷蒙的愁網,并以“孤”為動力,把人進一步推進萦懷的離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壺”的絕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脫然而出。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
雄奇:氣勢雄偉,立意新奇。
李白《蜀道難》“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極言蜀道的雄奇險峻。
奔放:直率而有氣勢。
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将滾滾長江與曆史長河融于一體,凸現了曆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悲慨:悲壯慷慨、寂寥蒼勁。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着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用典故,悲壯慷慨,譴責南宋朝廷無能,諷刺當政者昏庸。
清幽:清靜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細細體味卻意味深長。
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前兩句用不見人影而聞人聲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後兩句用夕陽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進一步渲染了山的特點,給人一種無比清幽的美感。
平淡:語言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之中蘊涵着深意。
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卻于平淡之中蘊涵着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拟人、比喻、誇張、設問手法,将物是人非之感慨和愁思之深廣表達得淋漓盡緻。
4.(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插田歌(節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
[解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谪生活;颔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詩人的怅惘;頸聯對仗工整,富含哲理說明新事物必将取代舊事物;尾聯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整首詩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情感惆怅而不頹廢。本詩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勾勒插秧時節的大好風光,這幾句筆墨雖淡,卻營造了田野間生機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鄉濃郁的春天氣息。最後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農民的勞動情緒,表現了他們樂天的性格,繪出富有特色的民風鄉俗。總體而言,表現出了明快簡潔、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
[答案] 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明特色)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明特色)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山中送别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送别詩的語言特色。
[解析]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真摯的感情。這首《山中送别》就是這樣的。
[答案] 這是一首送别詩,語言樸素自然,像是從平凡生活中信筆拈來,如“相送罷”“歸不歸”。(明特色)這種樸素自然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了自己對朋友的那種樸素真摯的情感。(明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