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荷蘭的飛利浦Royal Philips在2019年市值250強跨國企業裡排列第237位(426.01億美元,2019年8月28日),在入華深度榜裡,飛利浦以總分8.42(滿分10)成為市值250強在華發展深度第一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了領先半個多世紀進入中國開展業務的彙豐控股、西門子等品牌。
在華深度評分維度主要為入華時間、是否建立中國官網、是否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跨國企業在華業務開展形式(辦事處、工廠、分公司、中國總部、亞太區總部)、在華設立公司數量、業務覆蓋城市數、在華員工數量、是否在中國交易所上市、與中國品牌投資/戰略合作情況等。
飛利浦在華的投資策略是中國需要什麼,我們投資什麼,這是飛利浦原首席執行官柯茲雷提出的方法論,他将外資在華投資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中國擴大内需、GDP高速增長時,外資注重的是硬件和技術的投資,制造技藝的輸入,資金在首位;
2)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外資需看重研發力量的轉移,建立研發中心至關重要;
3)中國在國際舞台扮演真正有影響力角色時,外資着手營運管理,建立更成熟的外部投資環境。
飛利浦在華業務開展的形式也如此。清朝時期飛利浦X光機進入故宮,聯系日臻緊密。1985年在中國設立第一家合資企業,将HLT(HLT:Healthcare、Lifestyle、Technology)三大領域中領先的産品和服務帶到中國市場。進入中國市場5年,飛利浦先後成立7家合資企業,并設立飛利浦(中國)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國投資服務公司。1996年飛利浦中國/香港業務總部從香港遷至上海,并正式成立中國區總部。
2000年,飛利浦在上海建立亞太地區戰略研發中心——東亞研究實驗室(由台北研究實驗室、西安實驗室、上海實驗室合稱PREA),其主要工作是為飛利浦在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提供以潛在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技術研究與開發。2005年飛利浦在華投資20周年紀念會議上,柯茲雷宣布投入4000萬歐元在上海成立全球研發中心。2007年飛利浦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包含合作聯合實驗室)增至12個,05-07年每年中國研發經費在4000萬歐元以上。
除此之外,2001年飛利浦成立中國研究院,全球三大研究院之一,立足本土創新;2016年飛利浦中國研究院成立中國數字創新中心,加強數字化産品、服務及解決方案;2017年,飛利浦中國研究院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究。
在2019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首席執行官萬豪敦提到,專注于健康科技的飛利浦,将全球創新與本土需求緊密結合,通過和高校、醫院、初創公司以及成熟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共創解決方案,應對中國醫療領域的重大問題。
飛利浦在中國的發展也并非如此順利,包括飛利浦本身。2000年左右,飛利浦業務因産品線龐大而混亂,各部門之間形成“獨立關系”,消費電子及半導體部門嚴重虧損。2001年柯茲雷接掌帥印解救飛利浦連續虧損的第一個方法就是集中産品線,出售30種非核心業務,留下五大細分領域(照明、消費電子、家庭小電器、半導體、醫療系統),開啟精簡之旅。在飛利浦銷售管理部門工作23年後,2002年1月張玥被任命為飛利浦中國區總裁,而面對張玥的則是中國運作方式各異的33個合資公司和無數部門的整合,以及對1.8萬名員工的挑戰。
“一個飛利浦”戰略,張玥在任聘後重新制定企業文化,将專業架構統一運作,服務共享;加強内外部關系,增加企業透明度;确定五大部門和知識産權部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最難的是讓公司裡的所有人都同意并推動這項計劃”,張玥表示堅持溝通是變革的關鍵。
2006年印度新德裡舉辦的飛利浦全球高層會議中,張玥就飛利浦在新興市場如何快速發展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先需要對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這四個金磚國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預測,根據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以及過去、現在、未來做出決策。張玥得出三段論:
1)全球智慧,中國市場;跨國企業在中國最初始階段,引進産品和技術用全球智慧服務中國市場;
2)地方智慧,地方市場;跨國企業産品和服務本地化階段,應由本地人開放适合本地的産品和服務;
3)地方智慧,全球市場;研發成本大,當中國科技發展成一定成都,中國開發的産品可以去全球推廣,這是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必經之路。
2015年,何國偉加入飛利浦後,加速了飛利浦中國本土化進程。2017年11月飛利浦大中華區總部落地上海靜安區,擁有完整的“端到端”價值鍊。截至2018年11月,何國偉在上海進博會表示飛利浦中國業務遍布600多個城市,員工超過8000名,已經成為飛利浦全球第二大的市場。中國市場的價值不止于産品銷售額,“本土化”戰略已經構建了從研發、采購、生産、市場、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的産業鍊,飛利浦在中國擁有5234項專利,90%管理層來自本土。
近四年,中國市場在飛利浦全球營收的占比越來越高,财報裡所披露的成長型市場主要是以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拉丁美洲、中歐、東歐、中東(不包括以色列)、非洲為代表的市場,2018年成長型市場在全球營收的占比達到32.26%,其中中國市場占全球銷售額的13.13%。(2016-2018年飛利浦營業收入不包括飛利浦照明銷售額)
且從飛利浦财報裡主要國家銷售額來看,從官方公開披露的2011年财報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市場,美國第一,其次是德國市場,2016年日本反超德國,成為飛利浦全球第三大主要國家市場。
除此以外,飛利浦和中國企業頻繁合作也是在華深度評級關鍵的維度之一。2017年11月飛利浦(中國)與百洋醫藥集團青島百洋智能合作,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個性化精準診療服務;2017年12月飛利浦(中國)注資入股橙意家人,攜手美年大健康提供一站式綜合疾病管理解決方案;2018年4月飛利浦(中國)與神州醫療深度合作,攜手推出中國智慧醫療雲平台“神飛雲”;2019年4月飛利浦(中國)與君聯資本戰略合作,關注中國健康醫療市場創新型初創企業,推動前沿醫療技術本土化創新與應用,等等。中信醫藥、德爾瑪電器等都是近幾年的戰略合作夥伴。
飛利浦的視聽産品、個人護理、照明、廚房及家居等品類産品已經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建立一定的品牌認知度,且2018年飛利浦重要發展的健康醫療領域,飛利浦已有約43.2萬件飛利浦醫療設備和軟件在中國醫院完成裝機,覆蓋中國近5000家醫院。
從飛利浦官網上得知,面對中國互聯網快速崛起,飛利浦官方授權網店有72家店鋪,在天貓、京東、蘇甯易購、網易考拉、唯品會、新安怡、小紅書等平台均有授權店鋪。億歐智庫通過地圖估算飛利浦售後網點覆蓋城市約250城,網點數超過300家。
參考資料:
1.飛利浦中國張玥訪談,作者李健;
2.Financial Digest 人物·People CEO時間,财經文摘,2006/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