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騎記︱微信公衆号iRiding騎記
小編問你,你會擰螺絲嗎?
接觸自行車那麼久了怎麼可能不會擰螺絲?!
裝車修車的基本功而已
正牙反牙、順時針逆時針、一字十字、内六角和星型
還有一兩把扭力扳手,怎麼可能不會?
上圖是金屬材料拉伸的應力應變曲線,縱軸是應力,橫軸是應變,反映了材料受力和變形的關系。自行車上的零件和螺絲的受力情況十分複雜,通過這張圖,大緻可以了解擰螺絲時會發生什麼。
p點的應力值稱為“比例極限”。
e點的應力值稱為“彈性極限”。
s點的應力值稱為“條件屈服強度”。
b點的應力值稱為“抗拉強度”。
k點斷裂時,A稱為“伸長率”
隻是單純拉伸時的應變,加上騎乘時的載荷,應力和應變還有可能更大。所以,擰螺絲時不應超過“比例極限”,零件的建議扭矩值一般都在此之前。如果超過“比例極限”,那麼螺絲或者零件就會變形,無法恢複原來的尺寸了,表現就比如螺絲的滑牙、管材的凹陷或是夾縫的縮小。
(應力超出極限,就會産生塑性變形乃至斷裂)
或許這些并不易察覺,那麼更需要警惕的是,安裝扭矩越大,離“抗拉強度”就越近,本來能夠承受的路面沖擊、搖車、刹車等力量,很可能變成壓垮螺絲或零件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且,松開螺絲所需要的扭矩可能達到安裝扭矩的1.5-2倍,擰得太緊,還會給将來拆卸帶來很大的麻煩。
(小編曾經有過這尴尬的局面)
如果沒有扭力扳手,擰螺絲的手感上在這幾個位置有何差别呢?
在“比例極限”之前,可以感受到循序漸進的扭力上升,在“彈性極限”附近,阻力可能會有一點非線性的增大。
在“彈性極限”之後,轉動的阻力越來越大,扭力的上升卻沒那麼容易,還可能伴随着異響,你的心裡應該要有點毛毛的感覺。
在“抗拉強度”之後,用力不僅沒有因轉動上升,反而開始下降,手上有種變軟的感覺,不詳的預兆來了。
自行車上,不同材料的力學性能不一樣,所以,随着逐步用力,特别是對于碳纖維和7系鋁合金等伸長率較低的材料,越需要仔細體會和緩慢控制,擰斷螺絲還好,如果擰壞的是坐管、把組、車架,那代價就大了。
(把立是最容易被擰壞的零件之一)
對于兩顆以上螺絲固定的零件,建議分兩次擰緊。第一次為初擰,先将螺絲擰到目标扭矩的六到八成。第二次是終擰,再将螺絲擰到目标扭矩。
四釘把立和六釘碟片,順序還要按對角線依次進行。
(把立和碟片擰緊順序)
按照建議的扭矩值就不會錯嗎?
為何還會有人用扭力扳手将把立擰爆呢?
1、扳手存在誤差。
2、标示的數據錯了。
3、零件的材質有問題。
4、存在局部應力集中的現象,特别是在零件的缺口、孔洞、溝槽等部位。
5、上次已經擰得超過“彈性極限”了。
這并不是否定扭力扳手的作用
一支良好的扭力扳手仍然是手感的重要參考。
(扭力扳手重要,但手感也很重要)
到此,你便掌握了裝車最基礎的絕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