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的孩子怎麼訓練?暑假餘額即将“清零”,轉眼又是開學季,這也是家長喜憂參半的月份:喜的是,家裡的“四腳吞金獸”終于歸籠,但更多的是擔心、牽挂:幼兒園、一年級新生家長操心孩子在新環境裡受委屈,惹麻煩,擔心老師會喜歡我的孩子嗎?大學新生家長忙着準備行李……家長們集體性“分離焦慮”,精神高度緊張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甘肅12355青少年服務台負責人張莉就家長們關心的話題進行支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焦慮症的孩子怎麼訓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暑假餘額即将“清零”,轉眼又是開學季,這也是家長喜憂參半的月份:喜的是,家裡的“四腳吞金獸”終于歸籠,但更多的是擔心、牽挂:幼兒園、一年級新生家長操心孩子在新環境裡受委屈,惹麻煩,擔心老師會喜歡我的孩子嗎?大學新生家長忙着準備行李……家長們集體性“分離焦慮”,精神高度緊張。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甘肅12355青少年服務台負責人張莉就家長們關心的話題進行支招。
場景一:媽媽把行李箱每天整理一遍
家住城關區鹽場堡的大學新生劉敏在這個周末就要踏上去重慶求學的列車。這幾天,她忙着“多見幾個朋友、多吃幾頓家裡的飯菜”,而她的媽媽則忙着“把我的行李箱每天都要整理一遍”。
“作為家長,真恨不得把整個家都給孩子搬過去!”說起準備行李的過程,劉媽媽也覺得自己有些過分關心了。剛開始,本着“精簡至上”的原則,劉媽媽想讓女兒自己收拾行李,畢竟孩子能用到的、用得順手的東西隻有孩子自己知道,但女兒收拾了兩三天,“什麼都帶、帶了用不上、有用的卻沒帶”等情況屢屢發生。無奈之下,劉媽媽開始自己在社交平台和新生家長群裡留意起帶行李的攻略,并逐步列出行李清單,并和女兒一起按照證件類、資料類、電子産品、生活用品等類别,分類裝箱。這兩天該出發了,劉媽媽又擔心去到外地的女兒水土不服,專門整理了一個小藥包裝進了孩子随身的雙肩包,還在網上下單了一些生活物品,快遞到孩子的學校。
總之,“每天都忙忙叨叨,有時候晚上還會失眠……”劉媽媽坦言,在和女兒收拾行李的過程中,自己也有反思:高中階段,孩子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家裡的活基本沒讓孩子碰過;自己和丈夫的生活重心也都在女兒身上,一切圍着孩子轉。這下,孩子去上學了,不适應的反而是自己,因為焦慮的情緒,也難免跟孩子發生矛盾。
場景二:“入園”第一天,全家把“幼兒園”微信群設為置頂
“90後”媽媽黃睿有個3歲男寶。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怕孩子不适應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由“個體”向“集體生活”轉化的過程。黃睿在寶寶上課的早教中心給孩子報名了一周的“夏令營”,讓孩子和小朋友們一起感受幼兒園的生活,養成規律的習慣。
“入園”第一天,孩子像以往上早教課一樣,開心揮手和爸爸媽媽說再見後,跟着老師進教室了,反而是黃睿和家人一直站在教室外的小窗前,留意着孩子的一舉一動。回到家後,老人們也坐在沙發上什麼都不幹,徒增了失落和冷清。老師說,園裡會為每個小朋友建一個家長群,孩子在園每天的吃飯、睡覺、學習、玩耍的照片和視頻都會發在群裡。老師話音剛落,黃睿全家立馬把“幼兒園”微信群設為消息置頂,老師發的每條消息也會反複觀看,随時了解孩子生活的細枝末節。
黃睿說,現在才懂得“不是孩子離不開大人,是我離不開他”,足以說明大人的分離焦慮甚于孩子。
專家說:調整心态,讓孩子和父母彼此促進
為何家長反而比孩子更容易有分離焦慮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甘肅12355青少年服務台負責人張莉老師解釋說,孩子上幼兒園、上大學、工作、結婚,都可能是分離的節點。
面對這些場景,有的父母會感到一系列的失落、茫然和沮喪,看到孩子高興地離開自己,或在外面非常獨立,會擔心孩子是不是不需要自己了;看到孩子一有不高興,就擔心孩子适應不了環境;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離開而變得失去生活重心,整天無所事事,似乎不知道該幹什麼好了,久而久之,會慢慢滋生出抑郁的情感。
相比于以強制性的控制代替孩子成長,家長更需要學會“授之以漁”:以自己面對問題的态度,去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當下的沖突,去理解、面對自己與孩子深層的願望,通過有效的思考和平衡的情感,去創造一個有彈性的親子空間。培養與孩子之間獨立自由的邊界意識、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與孩子保持同步的發展。總之,試着讓自己的心态平和下來,多和孩子交流,做好準備工作,讓孩子和父母彼此促進,而不是彼此擔心。做到這些,開學也将不再焦慮。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