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圈裡,存在一條大家默認的技術鄙視鍊:純電驅動優于插電式混動,插電式混動優于增程式動力。從目前各種驅動類型車輛的市場份額來看,這一排序也是成立的,純電驅動車輛的保有量遙遙領先,插電式混動發展勢頭較為強勁,增程式動力目前仍屬于小衆,但這是否意味這條鄙視鍊就是合理的呢?咱們不妨先來剖析一下三種驅動形式的優缺點,再來進行驗證。
1.純電驅動
純電驅動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技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車型級别跨度大,選擇非常豐富。在自主品牌中,下到三五萬元一輛的微型車,上到四五十萬元一輛的高端純電車型,不同價格區間都能找出不少能打的車型。在當前電價下,純電汽車的使用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此外,大部分車型都擁有較高的“速價比”,即同等價位下,擁有較為出色的加速能力。比如二十多萬的漢EV性能版零百加速時間僅需3.9秒,三十多萬的特斯拉Model 3性能版加速時間為3.3秒,在燃油車領域,想要達到這樣的性能水平,售價至少在百萬級别。
(比亞迪漢EV)
(特斯拉Model 3)
同時純電車型也有着較為明顯的缺點,補能不方便,容易給客戶帶來裡程焦慮,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充電站的數量尚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在特殊時期會遭遇充電排隊的尴尬情況;二是充電時間長,這在大多數微型車中普遍存在,受成本限制,無法搭載快充技術,即便是具備快充技術的車型,最快也需要20-40分鐘才能将電量充至80%,并且對充電樁的要求較高。目前也有企業開始嘗試大規模建設換電網絡,但是想要達到或接近加油站的數量水平,恐怕還需要較長時間。
(蔚來ET7)
2.插電式混合動力
混動其實分很多種,但目前歸納在新能源領域的隻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要達到上綠牌的要求,純電續航至少在50公裡以上。插電式混動可以看作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之上,增加了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既可以當做純電車型使用,但是沒有裡程焦慮,也能當燃油車使用,而油耗水平基本會比同級别純燃油車好很多,在油價上漲時期,這一優勢會更加明顯。另外,采用這一驅動形式的車輛,售價相對于同級别的燃油車會高一些,但是相比同級别純電車型又會便宜一些,屬于折中的選擇。
(比亞迪宋PLUS DM-i)
受限于成本,插電式混動車型大部分售價都集中在15-30萬價格區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另外,前面也有提到,這一類型的産品大多是基于燃油車進行了改動,所以在安全性能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隐患,有數據顯示,插混車型的故障率要高于純電車型。随着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插混技術研發賽道,這些弊端會逐步得到改進。人們對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的提高,是近期插電式混動車型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魏牌摩卡DHT-PHEV)
3.增程式動力
從技術路線的根本屬性來看,增程式動力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插電式混動的一種。隻是增程式動力的車型,發動機隻負責發電,擔任增程器的角色,不參與驅動車輛,相當于比常規的插混車型少了發動機直驅等驅動模式,所以才被視為落後的技術。從産品使用的角度來看,增程式動力汽車沒有裡程焦慮,在不充電的情況下可以當“油車”使用,但是駕駛感受依然是“電車”,除了多了台發動機,其餘部分與純電車型基本一緻。
(理想ONE)
因為增程式動力并沒有做到“去汽油化”,增程器工作時還會帶來一些噪音和振動,所以被不少人批評是“僞新能源車”,在車型選擇上比插混更少,基本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另一方面就是饋電狀态下的油耗水平參差不齊,多數車型會淪為與燃油車差不多的水平,理想ONE、岚圖FREE等明星産品皆是如此。這其中涉及到增程器的能量轉化效率等方面的問題,相信後續能夠有更好的技術手段進行優化。
(問界M5)
從上述介紹來看,三種驅動形式各有優缺點,談不上誰比誰更好,鄙視鍊的形成更多地是因為汽車廠家之間的宣傳罵戰,貶低對手以達到擡高自己的目的。從技術角度來看,三種技術路線的核心都是圍繞電能展開的,都要面對電池安全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多專注技術創新,少打嘴仗才是正确姿勢。對于用戶而言,更不用在意所謂的“鄙視鍊”,選擇最符合自身使用需求的車型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覺得是不是這麼回事呢?(文/優視汽車 馭風)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