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負責解釋貴州的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野生石頭、野生空氣——解釋貴州野生的一切!1053種脊椎動物、8400多種野生維管束植物,每一樣都是傳奇。
在老家有一個傳聞,“三斑夾一鹞,三虎夾一豹”。認為斑鸠一般隻産兩枚蛋,孵出兩隻小斑鸠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巢内出現了三隻雛鳥,其中有一隻會化身為鹞鷹,長大後會反叛,甚至吃掉自己同窩孵出的兄弟姐妹。而老虎一般一胎隻生一仔,如果有三隻幼崽,其中一隻會化身為豹子。也許這是最樸素的“基因突變”意識吧。
雖然這是個不實的傳說,但當地村民卻總是信以為真。這個諺語往往被用于說兄弟姐妹成長中性格的差異,孝順的子女中可能會出現逆子。事實上斑鸠是不可能生出鹞子的,老虎也不會生出豹子。在斑鸠的巢中隻可能被杜鵑産卵寄生,正所謂“鵲巢鸠占”,但不可能是鹞子。
鹞子育雛 圖片來源:野生視界
當地人對鹞子并不陌生,它們常在秋冬季節來到村莊的周圍,伺機捕捉家禽。鹞子的體型并不大,隻有35厘米左右,是猛禽中的小個子。相比老鷹來說小得多,尾比較長,看起來比老鷹要苗條些,最典型的特征是身上有紅褐色或褐色的橫斑。飛行速度極快,身體也極為靈活,可以在茂密的樹林中以極快的速度自由地飛行而不會撞上樹幹。飛行時不像其他的老鷹那樣以滑行為主,而總是滑行與快速扇動翅膀交替進行。
它們總是悄無聲息的在高空中盤旋,發現獵物後,以極快的速度直接沖下來,用爪子捕捉獵物。一般還沒等獵物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提到了空中。如果一次沒有抓住,它們會迅速騰起後再次攻擊,锲而不舍,甚至在被人們發現并且驅趕後還會奮勇出擊獵物。對這麼執着又不要命的家夥,當地人最多是大聲的呼喊吼叫或者抓起木棍兒、石頭之類的東西向鹞子扔去,也不敢貿然上前強行驅趕。往往通過幾次攻擊,它們總能得手,抓起獵物揚長而去,選擇一處高樹,或者幹脆就在電線杆的頂部開始大快朵頤,撕吃起來。問題來了,都說老鷹會吃小雞,這鹞子算是鷹中的一種,那它究竟吃什麼呢?先留個懸念,文章最後作答。
飛翔中的鹞子
鹞子總是獨來獨往,典型的孤膽英雄。當地人雖然對它反感,卻也奈何不得它。它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有一次就看到三隻紅隼圍攻一隻鹞子,任憑鹞子上蹿下跳,上下挪移,紅隼總是緊緊相逼,在空中打鬥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拿出它飛行速度快的絕技才得以逃生。按說這紅隼的個子比鹞子要小許多,不過仗着隼多勢衆,鹞子也是無法對付。還有一次看到與鹞子打鬥的不是紅隼,而是4隻喜鵲。也不知喜鵲哪來的勇氣,在鹞子面前毫不示弱,集體出擊,協同作戰,最後還是鹞子敗北而去。
也不知道鹞子是做了什麼缺德事兒,在鳥類家族中樹敵太多,或者可能是鹞子總是獨來獨往,被那些結黨營私的家夥所欺負,但單論戰鬥力,它還是很強的。就因為鹞子這種敏捷的身法和超群的膽識被人們崇拜,因此西夏王朝最得力的鐵騎部隊被稱為“鐵鹞子”。
再後來才知道,我們常稱為鹞子的猛禽可不是白尾鹞、鵲鹞那些東西,其實它是雀鷹,隻是人們都習慣叫它鹞子或者鐵鹞子罷了。它在北方繁殖,在貴州隻是越冬,難怪夏天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但它們的同類松雀鷹和日本松雀鷹可是在貴州有所繁殖的,也有人偶爾會把這些鷹類當成鹞子,但明顯松雀鷹和日本松雀鷹的個子都比雀鷹要小一些,身上的花紋也有所差别。
關于鹞子,這些冷知識你也許感興趣:
鹞子會空中翻身
鹞子在捕食獵物(尤其是鳥類)的過程中,會通過快速的反轉動作來迅速改變飛行的方向。在地面上看,往往是鹞子在空中翻轉一下,就把獵物抓到了。古人覺得鹞子這個經典的捕食動作十分厲害,于是在武術中模拟了它并命名為鹞子翻身。
雄性比雌性小巧
鹞子的雄性明顯比雌性小巧。很多猛禽都有個類似的情況,就是雌雄體型差異比較大,有的種類雌性的體型甚至比雄性大一倍,而鹞子就是雌雄體型相差較大的一種。雌性鹞子的體型與雄性蒼鷹相當,而雄性鹞子較小甚至與一隻斑鸠的外型相差無幾。
圖片來源:野生視界
最後回答文中問題:老鷹抓雞天經地義,這鹞子算是鷹中的一種,抓雞也是理所當然。但觀察研究證實,鹞子其實主要還是抓老鼠吃,鼠類占了它食物總量的80%,還有昆蟲占了5%,小鳥什麼的占了10%,它們對農田生态系統是大有裨益的。
(撰文:冉景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