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訊(記者 湯超)日前,随着肥東十八聯圩濕地三期工程最後一道工序完成,總面積100平方公裡、投資近60億元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築起了保護巢湖的天然生态屏障。
近日拍攝的肥東縣長臨河鎮十八聯圩生态濕地,鹭鳥、野鴨等各種鳥類正在濕地裡或梳理羽毛、或踏水覓食、或盤旋飛舞。通訊員 陳振 攝
近年來,安徽創新湖泊治理模式,大力實施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修複工程,打造國内領先的環湖泊濕地群。工程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核心問題,以十五裡河、南淝河等37條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灘塗濕地為重點,規劃建設10處濕地。
工程實施以來,環巢湖濕地生态功能持續提升,十大濕地蓄洪量達2.3億立方米,年淨化巢湖水體能力達2億噸,在入湖污染攔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十五裡河濕地主要指标氨氮、總磷污染物削減率平均約為20%至30%,溶解氧濃度平均提高約20%。十八聯圩濕地項目使進水氨氮由每升6毫克至7毫克降至每升2毫克至3毫克,總磷由每升0.5毫克至0.6毫克降至每升0.2毫克至0.3毫克。濕地生物資源更加豐富,調查結果顯示,環巢湖十大濕地維管束植物由2019年的293種升至562種,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由2019年的108種升至303種。越來越多珍稀鳥類選擇在巢湖越冬、栖息,“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素有“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鹳、“紅腿娘子”黑翅長腳鹬等陸續現身巢湖濕地。
環巢湖十大濕地以自然恢複為主,立足濕地現有地形地貌,嚴控建築景觀類項目,最大限度減少土方工程,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環巢湖十大濕地修複植物配置正面清單》突出了“适地适樹,适濕适草”理念,喬灌草結構合理的穩定植物群落營造出更加多元的濕地生境,滿足了水草生長、水鳥栖息和公衆觀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