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3 15:21:15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1

獨樂園圖局部丨尋覓千年經典,感受國學魅力

導讀

《師說》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約于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年~802年),在京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所作。貞元十七年(801年),辭退徐州官職,閑居洛陽傳道授徒的韓愈,經過兩次赴京調選,方于當年十月授予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此時的作者決心借助國子監這個平台來振興儒學、改革文壇,以實現其報國之志。但來到國子監上任後,卻發現科場黑暗,朝政腐敗,吏制弊端重重,緻使不少學子對科舉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學業;當時的上層社會,看不起教書之人。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着既不願求師,又“羞于為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國子監的教學和管理。作者對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問撰寫這篇文章,以澄清人們在“求師”和“為師”上的模糊認識。

這是一篇有名的議論文。“說”是古代議論文中的一種。《師說》是論述從師求學的道理的。韓愈針對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風氣,反複闡述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隻要“道之所存”,人皆可以為師的觀點。文章用樸素的語言把道理說得透徹而淺顯易懂,有很強的說服力。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2

韓文公祠

原文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3

《師說》注音原文,第一段

① 學者:求學的人。

② 受:同“授”,傳授。

③ 惑:疑惑,這裡指疑難問題。

④ 乎:相當于“于”。

⑤ 師之:以他為師。師,名詞用作動詞。

⑥ 庸:豈,何必。

古時候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除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道理、有知識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難問題卻不請教老師,他的疑難問題,便始終不能解除。年紀比我大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向他學習,拜他為師;年歲比我小的人,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向他學習,拜他為師。我學習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論地位高低,不論年齡大小,道理在哪裡,老師也就在哪裡。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4

《師說》原文,第二段

① 出:超出。

② 下:低于,不如。

③ 句讀:也作“句逗”,這裡指文章的斷句。

④ 不:通“否”。

⑤ 巫醫:古代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治病為職業的人。

⑥ 樂師:以歌唱、奏樂為職業的人。

⑦ 百工:各種工匠。

⑧ 相師:拜别人為師。

⑨ 士大夫:古代指官僚階層和有地位、有聲望的讀書人。

⑩ 足:極度,十分。

⑪ 不齒:不屑與他們同列,指極端鄙視。

唉!從師求學的風尚已經失傳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難是很不容易的了。古時候的聖人,遠遠超過一般人,尚且拜人為師,向人請教;當今的一般人,他們遠遠不如聖人了,卻把從師求學當作羞恥。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自這裡吧?人們愛自己的子女,選擇好的老師來教他們;可是對于自己,卻把從師學習當作羞恥,這太糊塗了。那些小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讀書、學習斷句的人,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除疑難的人。斷句不懂,疑難問題不能解決,對于前者願意從師求學,對于後者反而不願從師求學,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的地方。巫醫、樂師、各種工匠不以從師求學為羞恥。而士大夫之流,一旦有以“老師”和“弟子”相稱的,就聚在一起嘲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這樣,他們就說:“那人和那人年紀差不多,學問也差不多。稱地位低的人為老師則極為可恥,稱地位高的人為老師則近于谄媚。”唉!從師求學的風尚不能得到恢複,由此可知了。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受到士大夫們的鄙視,如今士大夫們的見識卻反而不如他們,這真是太奇怪了啊!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5

《師說》原文,第三段

① 郯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一帶)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過有關少皞氏時代的官職名稱。

② 苌宏: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

③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師,樂師。

④ 老聃:即老子,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向他請教禮儀。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向郯子、苌宏、師襄、老聃請教過。郯子這些人,他們的品德、能力不如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就比學生賢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後,學術、技能各有專長,如此而已。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6

《師說》原文,第四段

① 李氏子蟠: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

② 古文:指先秦兩漢的文章。

③ 六藝:即六經,指《詩》、《書》、《禮》、《樂》(失傳)、《易》、《春秋》。

④ 時:時俗,指當時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⑤ 嘉:贊許。

⑥ 贻:贈。

李家的孩子名蟠,今年十七歲,喜愛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注全都學習了,但他不受恥于從師的時俗的約束,跟從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實行古人的傳統做法,寫《師說》贈送給他。

古文閱讀師曠論學(古文論從師求學)7

韓愈墓

總結

《師說》一文說明了老師的重要性,闡說了從師求學的道理。還提出了三點嶄新的、進步的“師道”思想: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為師,隻要具有那樣的能力;師和弟子的關系是相對的,隻要某方面比我好,在這方面就是我的師。這些思想把“師”的神秘性、權威性大大地減輕了;把教師和弟子的關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師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壘打破了。這些思想具有進步性和深刻的人民性。

文章文筆平易流暢,含義深刻,結構嚴密,處處閃耀着真知灼見;說理透徹,氣勢磅礴,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寫作上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複論證,并輔之以感歎句和引用聖人之言來加強說服力。這種注重“師道”和能者為師的思想,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收藏點贊齊添,評論轉發一緻。

感謝「關注」,雅俗共賞。

點擊“了解更多”閱讀更多美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