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是高深的數學講堂,隻是些幾分鐘的數學小遊戲。它們非常奇妙,你甚至可以當作魔術展示給小朋友看。
有的益智趣味實驗訓練了空間思維,有的則對邏輯思維的培養效果明顯,且都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實驗過程中的親子互動也能增進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系,同時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提升,真的是好處多多。
别收藏了不看,快回家帶孩子一起動起來!
年齡推薦:3歲
材料:紙、剪刀、膠水、筆
— 入門版 —
1、裁幾條長長的紙條,至少4cm寬,方便小朋友進一步觀察和操作。
取其中一根紙條,将紙條卷成圓柱狀後,一端翻折180°後,兩頭粘成一個環狀。▼
2、現在,這是張隻有一個面的紙了。一隻螞蟻不用翻越紙的邊緣,就能爬遍這張紙的全部。
不相信?我們做個實驗驗證一下。
拿一支筆點在紙上,順着紙條一直畫下去,是不是發現,不翻面就畫滿了所有地方?
3、沿着這個紙環的中線,一直剪下去,猜猜會發生什麼?會不會得到兩條一樣大的紙環呢?
不,它形成了一個更大的環。
— 進階版·心連心 —
1、同樣是繞兩條莫比烏斯環,不過翻折的時候,一根紙條順時針180°,另一根逆時針旋轉,分别粘合。再把兩個紙環面對面地粘到一起,結合處粘牢。
2、沿着中線,分别把兩個環剪開,就得到一個真正的心連心了。
— 拓展延伸 —
莫比烏斯環常被認為是無窮大符号「∞」的創意來源。
寓意:如果某個人站在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帶的表面上,沿着他能看到的“路”一直走下去,他就永遠不會停下來。
HandyKid辟謠,「∞」的發明可比莫比烏斯環早得多。
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于1858年發現了莫比烏斯環,這種奇妙的單側單面性吸引無數學者步入拓撲的殿堂,從而促進了拓撲學的形成和發展。
适合年齡:3歲
材料:冰糕棍,顔料,畫筆,模具
參考步驟:
1、用模具(餅幹模、橡皮擦)畫個喜歡的圖案,塗上顔料,畫上細節
2、打亂冰糕棍,就可以玩拼圖啦。
孩子要将一塊塊的圖塊拼成圖畫,這要求孩子對每一塊圖片都要細緻地觀察。孩子在玩拼圖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時,他們玩拼圖還學會辨别顔色和圖形,并能逐步理解色彩的深淺、線條的曲直、圖形的形狀等。
由于孩子玩拼圖需要靜下心來,無形之中,培養了孩子的耐心及專注力,讓他們可以認真地做一件事。
漢諾塔是源于印度一個古老傳說的益智玩具。
印度的神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照大小順序摞着64片黃金圓盤。神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隻能移動一個圓盤”。
預言說搬完圓盤時,就是世界末日的時候。
适合年齡:6歲
材料:硬紙闆,顔料,畫筆,白紙,圓規,剪刀
參考步驟:
1、用圓規畫出直徑不同的圓,分别剪下,塗上顔料。
2、在白紙上均分為三個區,中間畫兩道線。了解下遊戲規則,就可以玩起來啦!
挑戰規則:
盤的尺寸由下到上依次變小。要求按下列規則将所有圓盤從A區移至C區:
1、每次隻能移動一個圓盤;
2、大盤不能疊在小盤上面。
提示:可将圓盤臨時置于B區,也可将從A區移出的圓盤重新移回A區,但都必須遵循上述兩條規則。
新手小朋友可以先從4個圓盤玩起,規則熟練後,盤數再逐漸增加到5個、6個、7 個……爸爸媽媽也可以挑戰下,看能完成幾個盤。
漢諾塔問題在數學界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至今還在被一些數學家們所研究。全世界有很多人,不管小孩還是成年人,都喜歡玩漢諾塔,它可以幫助開發智力,激發邏輯思維。
漢諾塔的數學原理和九連環也很相近,可以一起試試噢!
HandyKid發起粉絲群啦,私信我“粉絲群”,即可加入一起帶娃做實驗打卡噢!
關于HandyKidHandyKid專注兒童藝術科技啟蒙,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科技DIY項目等,平時也會推薦一些好的讀物和紀錄片。
關注@HandyKid,讓教育更精緻,讓陪伴更優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