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社會實踐活動!南方報業小記者探秘“人防”工程
人防宣傳教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防空戰備職能的重要保證,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7月28日,南方報業小記者惠州聯絡站攜手惠州市惠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人民防空股為小記者們舉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人防工程科普活動,這也是南方報業小記者在惠州的首次實踐活動。
小記者與工作人員在人防工程入口處的合影。
摩拳擦掌,小記者“補課”采訪知識
當天上午,小記者們早早來到了惠州聯絡站,在參觀開始之前,有一項特殊的活動任務等着他們完成。
本次活動特意邀請了惠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人民防空股股長杜開武為孩子們講解“人防工程”的相關知識。他從人防工程标志、信号、設施、用處等方面為小記者們進行了科普。他表示,在和平年代的當下,“人民防空”這個詞似乎很少被孩子們所觸及,然而,“居安思危”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一種精神,“雖說這些知識在未來不一定能派上用場,但科普的種子一旦撒下,對孩子未來知識體系的健全、人格修養的完善将大有裨益。”
杜開武為小記者們講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識。
而小記者們的任務,就是通過杜開武的講解以及自己後續的參觀見聞,整理出問題,在後續活動中對杜開武進行現場的新聞采訪,這對平均年齡不足9歲的小記者們将是一次較大的挑戰。
因此,南方報業小記者的專業老師在現場進行了專業的采訪技巧指導。
專業老師教授采訪技巧。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老師這樣去采訪好不好啊?”專業老師在台上模仿着小朋友們歪七扭八的站姿,加上一些誇張的小動作,以反面的例子強化采訪中禮儀儀态的重要性。
經曆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後,老師也鼓勵小記者們“實踐出真知”,進行現場的采訪模拟訓練,短短四十分鐘的課程,提高了小記者的表達水平與邏輯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為小記者們完成現場采訪的考驗積蓄力量。
小記者們進行模拟采訪。
大開眼界,探秘“身邊”的人防工程
“新時代的人防工程,具備‘平時’和‘戰時’的雙層用途。”在小記者們還在因怎麼進入了小區的“地下車庫”産生疑問的時候,杜開武指着入口處的指示牌為大家解釋道,“人防工程在平常時期,可以作為地下車庫、地下商場等等用處,而到了戰時,卻是守護人民人身安全的一大有力屏障。”
杜開武為小記者們科普人防工程的平時用途
這次小記者們來到的是建成于2020年的中洲華昕府人防工程。據悉,此處人防工程區占地4859平方米,包含多處隔斷門、專有排風室、濾毒室及進風機房,人防設施較為完備、先進。
在參觀過程中,小記者們不時提出問題,并對杜開武的解答進行了詳細記錄,深入、詳細地了解到了人防工程區不同區域的相關用途,且不止區域,就連排風室前的三盞指示燈也大有講究,不同的指示燈用以應對戰時的不同情況。排風應對正常的通風排氣,濾毒則用以應對戰時的有毒、有害氣體。
杜開武為小記者們講解指示燈的戰時用途。
“以前都沒有看到過這麼多腳踏的‘自行車’!”在進風機房看到一排神似多人腳踏車的人力送風設備時,小記者曾晴告訴工作人員,人防工程中一些新穎的設施,讓她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多了一份安心感。不少小記者表示,要将所學到的知識告訴父母家人,也有小記者打算探查自己家小區的人防設施,并呼籲小區做好人防設施的保養。
學以緻用,小記者實戰體驗出鏡采訪
為了進一步深化小記者們對于人防工程的理解,在本次活動的“壓軸”節目中,小朋友們還化身出鏡“記者”,對杜開武進行面對面專訪。
雖然前期有專業老師的輔導,但面對鏡頭,部分小記者仍然有些緊張。好在“萬事難在頭”随着第一位小記者的“英勇沖鋒”,餘下的小記者也能陸續完成自己的采訪問題。
小記者實地采訪。
小記者實地采訪。
“我國人防工程警報有哪幾種?”
“人防工程主要由我國哪個部門負責修築的?”
“緊急情況下怎麼快速找到人防工程?”
……
面對小記者們的問題,杜開武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耐心地進行了解答。
中洲華昕府所在的江北街道江城社區負責人黃文晖表示:“據我們了解,這是2022年這一年來第一次面對中小學生進行的人防工程科普活動,這種創新的宣傳形式,很值得我們學習。”
小記者工作人員對話中洲華昕府物業經理。
中洲華昕府的物業經理代之才希望:“未來能多面向年輕群體舉行這樣的科普活動,這将有利于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人防建設的良好氛圍,推進人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撰文】葉芷暄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