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4:29:10

高質量的學校,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一所以年輕教師居多的新學校,如何讓教師實現快速成長,讓學校提升教育質量?

為解決以上問題,重慶兩江新區行遠小學校獨辟蹊徑,在“智”字上下功夫,設計出一條“智研”之路,讓教師成長形成了“飛輪效應”。

2022年春節前,學校舉辦了一場名為“修遠周”的教師研修活動,充分體現了“智研”之“智”。

七個維度的智慧立意

2018年,行遠小學校校長鄒賢蓮在學校籌備階段提出學生“砺行課程”、教師“修遠課程”、家長“共進課程”。她期待以人的成長影響人的成長,形成家校社共建共進的良性循環。

2020年,行遠小學校圍繞“家校社三空間融合”,提出“五智育人模式”,即學生智學、教師智研、家長智陪、學校智理、社會智聯,并以此為學校核心辦學理念,推動學校整體範式的變革。

行遠小學校注重提高教師素養,教師“修遠課程”是其重要載體。《楚詞·離騷》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的“修”指修為、學識,“遠”表示達到這種修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因此,行遠小學校将“修遠課程”的功能定位為教師成長,旨在讓教師通過漫長研修收獲到向上的力量,學習到未來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修遠課程”是基于行遠小學校的實際發展需求而提出的。學校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平均年齡隻有28歲,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組織能力是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1

行遠小學校的教師

在校長鄒賢蓮看來,新時代教師不能固步自封,擁有專業高度的同時還應具備多學科融合的視野,廣鍊接生活、深資源擴展,實現高效教學、智慧教學。因此,“修遠課程”提出了教師發展的七個重要維度:修德行、健體魄、養身心、強專業、慧生活、善合作、敢創造。

圍繞“修遠課程”,行遠小學校進行了整體規劃、系統設計、穩步推進,除常态教學、教研,以及每周一次的教師微論壇、“修遠杯”評比外,學校還加入了每學期初和學期末的“修遠周”培訓。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2

研修現場圖

2021年12月底,行遠小學校的孩子們離校後,82名教師開啟了為期一周的“修遠周”培訓,課程表如下: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3

“修遠周”始于行遠小學校建校第一年,今年已進行到第七個年頭。學校教師發展部負責人甯桂彬每學期都會參加,從參與者到如今的組織者,她感觸頗深:“學校每年會聚焦不同主題,第一年是‘團隊樣态’,第二年是‘體系架構’。”據甯桂彬介紹,今年“修遠周”培訓的關鍵詞是夯内功、強基礎、提素養。

本次“修遠周”的課程設計,由學校五大部門——“資源服務部”“教師發展部”“學生成長部”“智慧研創部”“後勤保障部”共同負責。各部門基于學校的實際需求,在調研後進行精細分工,在課程設計中發揮所長,實現了全員設計、全員學習的全新培訓模式。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4

“修遠課程”的内容囊括了不同人群,包括新老師、班主任、管理幹部等。主題多元化,涉及學科發展、課堂變革、定制評價、成長規劃等10個方面。該課程同時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打破了傳統培訓“隻教不練”的方式,采用線上、線下“共創”融合的形式,通過多樣展示評價、“智慧衆籌”解決真實問題等方式,激發教師的參與積極性,進而提高培訓效果。

不拘一格的智慧行動

立意是靈魂,行動是關鍵。行遠小學校如何将高遠的立意施以“智慧”之行動?

在本次“修遠周”的第一天下午,學校開設了一堂“另類”培訓課——梳理完善五大部門和各個學科教研組的機制流程。

作為一所新創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新教師、新學生、新文化、新架構,辦學理念與發展規劃也是新的。但各個組織機構的良好運作,一定建立在有效的機制流程之上。何謂有效?一是機制流程科學合理,二是組織成員達成共識。因此,在創校三年後,行遠小學校對各方經驗進行總結、梳理完善機制流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行動哲學一:以學習者需求為本

在“修遠周”啟動前兩周,學校就開始收集各部門和各位教師的需求。需求确定過程如下:資源服務部作為統籌者,向本部門及智慧研創部、後勤保障部、學生成長部、教師發展部等征集培訓需求,各部門根據部門發展計劃的完成情況,以及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提交培訓需求,最後再由“修遠周”籌備組确定最終需求。

以本次機制流程培訓為例:資源服務部提出培訓需求,智慧研創部發現教師在信息技能方面的共性問題,比如對使用Classin直播授課不熟練等,并據此提出教師信息技能實踐活動的培訓需求,教師發展部則根據2021年新教師的成長情況,提出新教師座談會的培訓需求……

經過篩選,本次“修遠周”形成了圍繞七大素養的十堂課,包括資料歸檔、技術提升、學科發展、課堂變革、定制評價、成長規劃等。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5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6

研修現場圖

研修内容确定後,如何進一步确定執行者?這就涉及“修遠周”培訓的第二個行動哲學。

行動哲學二:最好的培訓師在一線

最了解行遠小學校需求的是該校教師,真正能提升教師的人往往在一線——他們可以是知名教育人,也可以是行遠教育領跑者。因此,行遠小學校在“修遠周”培訓中,大膽啟用本校教師,充分挖掘教師潛力,釋放能量。

幸仁嬌就是本次“修遠周”的培訓師之一,負責“學生期末評語”培訓。起初她很擔心因經驗不夠而無法勝任工作,但是在學校的鼓勵與支持下,幸仁嬌的講課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期。

為了保證培訓質量,行遠小學校研發了一套課堂設計流程:将每堂課的培訓組織權分配給五大部門,進行課堂整體設計與培訓師選擇。然後由培訓師具體設計,将理論與實踐、教師講授與師生“共創”相結合。

數學教師陳琳善于将知識進行遷移,将“教師信息技能實踐活動”培訓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散學典禮PPT中,得到了同事的一緻好評;語文教師熊曉華因為“素養時代的學習評價”轉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提升了教學的設計站位,堅持大單元教學,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标。

承擔培訓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培訓師自身能力,因為“教授他人”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培訓師幸仁嬌在課後反思中說:“班主任的專業素養與班級建設、學生成長息息相關,但班主任的成長卻缺乏專業指導,也沒有課程标準,需要自發學習、積極鍛煉。”

行動哲學三:無參與不培訓

“修遠周”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全員參與、即時收獲。在教師群體中常常會存在這樣一種問題:培訓時熱情高漲、培訓後複歸原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在培訓後缺乏實踐的沉浸環境,抵擋不了自身惰性。如果能在培訓現場進行實踐,實現即時收獲,将會對教師形成有效激勵,也會提升培訓效果。

教師工作坊研修方案(四點設計讓教師研修更)7

圖5:線上線下融合交互

“雙線共創”的智慧運作

行遠小學校的教師研修提倡“雙線共創”的方式——“雙線”指線上線下,“共創”是利用集體智慧共同創作生産。

在梳理機制流程時,培訓師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什麼是治理邏輯?”,這一問題由培訓師現場提問、教師現場回答;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來梳理機制流程”,全體教師在線上作答;第三個問題是“我們學校還差哪些機制和流程”,這一問題将以小組讨論形式進行,結果公布于線上,培訓師在現場抽取部分小組進行反饋。

“雙線共創”的價值,在于它實現了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即時收獲的目标。線上操作實現了教師的全員參與;“共創”讓每位教師都能積極投身于學習中,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因為積極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學習。

若要保障“雙線共創”的執行效果,至少要遵守三個運作要點:

運作要點1:劃分線上與線下功能

在研修設計之初,設計者要明确不同學習内容所适合的形式。線上學習的主要優勢是不受空間與人數的限制,并且能實現同步互動,因此需要全員參與、同步成果展示的學習環節,就可以采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

本次“修遠周”許多學習環節都采取了線上形式,比如校長鄒賢蓮的培訓課程“資料歸檔培訓會”,大家可以在現場實操“文檔封面和目錄的設計”,然後将成果同步到線上;再如在信息技術實操培訓中,全體教師要在課前通過線上完成“摸底考試”,以便培訓者了解其對信息技術的熟悉程度。如果沒有“雙線”學習方式,這些環節很難高效完成。

運作要點2:“共創”是貫穿始終的原則

在研修時,培訓師和學員要始終懷揣“共創”意識,将“共創”變成高質量輸出的積極行為。

本次“修遠周”研修中就有多處設計體現“共創”理念:在新書籌備推進會上進行分小組、分章節的思想衆籌;在班主任評語培訓中進行學生評價的個性化定制……

運作要點3:設計科學的“共創”流程

集體智慧雖然有規律可循,但依然需要設計一套科學的“共創”流程來保證質量。有很多現成的工具可以參考,比如《六頂思考帽》《頭腦風暴》等。行遠小學校結合學校實際,依據不同情節與工具設計出不同的“共創”流程,讓培訓質量得到了不斷提升。

邊學邊曬的智慧評價

這樣一場經過系統設計的“研修周”,到底有着怎樣的效果?以下是兩位參與教師的真實感受。

在參加策劃課堂方案培訓時,我實現了兩個突破:以前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培訓,這次我先調研教師需求,再進行側重培訓,還通過小測試、随機抽問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二是學會在培訓後凝練成果,讓成長可視化,我們不但給老師們推薦了各方面的優質資源,還鼓勵他們一起“共創”了80餘個優質網絡資源。

——課程設計者劉暢

幾節課程的深度學習啟發了我兩點思考:一是在教學中從高處着手構建體系,從“大處”着眼與着手,不再局限于傳統課時教學,而是将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框架解讀,時時審視當下内容與前後知識聯系,決不孤立考慮單一教學内容。二是放大教學視野,在教學活動中不再隻盯着知識點,而是将内容延伸到課堂内外與校園内外。

——教師學員陳琳

從這兩位老師的反饋中可以發現,這樣的研修活動讓課程設計者與參與者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進階。

在校長鄒賢蓮看來,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大都是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并沒有内化吸收,更無法運用到教學中去。而行遠小學校的“修遠周”打破了傳統教師培訓方式,融入展示與評價環節,形成了良性互動。

在每一堂研修課上,設計者都會布置學習任務,并融入展示環節,包括随堂展示、分散展示、集中展示等,老師們利用思維導圖、PPT展示、表格等方式讓研讨結果可視化。行遠小學校還鼓勵每一位老師“曬”出成果,激勵教師主動思考,同時實現資源共享。

唐夢菁是行遠小學校學生成長部的負責人,在參與了研修課程後,她及時内化成果,向全體教師展示與學生成長相關的研修内容:一是學生的童謠、教師的詩歌,以詩歌集小冊子形式展出;二是升旗儀式總結,包括演講文稿與視頻。在她看來,這種展示不僅可以讓部門同事更清晰地梳理和整理資料,形成系列化成果,還能對培訓内容進行複盤遷移,直接運用到教學管理中。

三年的“修遠課程”培訓,讓行遠小學校的教師們逐步變得一專多能。讓鄒賢蓮頗為自豪的是,現在學校的宣傳拍照、視頻剪輯、海報設計、公号運營等都不需要借助外力,而是由學校教師自主完成。

行遠小學校在研修課程中同時融入評價。比如在“學科組建設研讨”結束後,全體教師會對各學科的設計内容進行在線匿名打分,以星級平分,從一星到五星共五個等級,維度包括“學科素養”“有深度”“有發展性”,各維度評價結果将換算成分值并現場公布。教師發展部負責人甯桂彬說,這種互評互學的評價方式,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課程的主人,真正實現了教學評一緻。

智慧背後的教師個性“畫像”

行遠小學校的教師“修遠課程”以教師為中心,通過“培養立意”“行動哲學”“運作模式”“評價展示”,讓這場教師研修更加“智慧”。

對于“智慧”研修,校長鄒賢蓮這樣解讀:第一是發揮智慧,教師的價值觀要達成一緻,研修才能有效果;第二是創新研讨方式,通過線上線下雙向融合,讓學員都能有效參與;第三是組織者要用心,善于采用各種方式、工具;第四是注重實效,研修目标要明确,要有落地和實操的内容。

正是在這四點下足了功夫,行遠小學校的教師們才能通過“修遠周”不斷蛻變、豐富、充盈自我。如今,行遠小學校的教師有了個性“畫像”——同目标、共願景、強專業、高素養、愛學習、會探讨、善合作、敢創造、有原則、夠靈活、健體魄、慧生活,一支适應教育變革的新型教師隊伍已經初具雛形,日後将為行遠小學的長足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作者:重慶兩江新區行遠小學校鄒賢蓮、幸仁嬌、甯桂彬)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