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産頻道原創報道,南海研究所成果轉化對接會暨漁病醫院揭牌儀式在珠海舉行。
10月23日,2018年南海水産研究所成果轉化對接會暨漁病醫院揭牌儀式在珠海市成功舉行。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研究所李純厚副所長,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顔遠義副主任,珠海市鬥門區區委、鬥門生戀農業園管委會黃進常委出席活動并緻辭。來自珠三角地區的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科研與推廣單位以及企業代表50多人參加了活動。南海水産研究所翁雄研究員主持會議。
會議伊始,南海所翁雄處長簡要介紹了南海所基本情況、亮點成果、科技成果優勢及所企合作方式。南海所“南鋒”号海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科學調查船是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自行建造,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綜合性海洋漁業科考船。建所以來累計開展50餘次漁業資源調查,産出貢獻了第一個南海漁業資源綜合考察報告、第一個南海漁場圖、第一份南海漁情預報等多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各級成果獎勵100多項次,擁有發明專利90項、實用新型專利252項。南海所本着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則,開展多形式的所企合作方式。
随後,南海所5位專家分别從不同方面對最新研發的實用技術進行了推介。
南海所初步構建了南海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建立了種質資源評價體系,為水産種業提供了豐富的實驗材料,加速了遺傳選育進程,實現了種質資源保存、保護和共享利用。突破了斑節對蝦全人工繁育技術,培育出“南海1号”、“南海2号”兩個斑節對蝦新品種,顯著提升了斑節對蝦生長和抗病、抗逆能力;選育出“南珍1号”合浦珠母貝新品種和紅殼、黑殼、白殼與金殼合浦珠母貝新品系,顯著提升了合浦珠母貝生長和育珠性狀;利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培育出生長快和抗病抗逆性強的卵形鲳鲹,構建了卵形鲳鲹優質大規格苗種工廠化培育技術體系等。
對蝦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是以現代微生物技術(生物絮團技術,生物膜技術,人工基質生态-技術)為基礎,分階段跑道式養殖池工程化設施為支撐,高效循環水處理為依托,智能化精确控制為保障,實現全年高産穩産多竈對蝦的現代工業化養殖技術體系。較之傳統對蝦養殖模式,該模式每茬可增加養殖産量400%,節省單位養殖成本20%,單位面積每茬提高養殖收入445%,純利潤提高554%,減排90%;在控溫條件下,可突破氣候限制,實現全年連續生産,增加養殖茬數4-6茬。
水産疾病主要分為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疾病。為應對頻繁發生的水産養殖重要病害進行現場快速檢測和診斷,南海所開發了基于PCR、qPCR、LAMP、RPA等方法,對十餘種水産主要病原微生物進行快速現場診斷技術。主要包括:3種鮑肌肉萎縮症病毒(AbSV)的快速檢測方法,2種魚類神經壞死病毒(NNV)的快速檢測技術,2種貝類疱疹病毒(OsHV、AbHV)的快速檢測方法,3種貝類寄生蟲、2種弧菌的快速檢測技術,各技術申請了發明專利若幹項。生态防控技術是指利用生态學原理,減少或控制病原菌數量,從而達到減少疾病發生的防控技術,目前主要有生态位競争、生态捕食、環境調控、餌料生物培養等方法。
針對制約羅非魚加工産業發展的實際問題,建立了涵蓋羅非魚加工前、加工中和加工後,各階段的規範化的羅非魚零廢棄加工與質量控制技術體系。針對制約網箱養殖軍曹魚加工産業發展的實際問題,建立了軍曹魚加工關鍵技術、液熏軍曹魚片加工技術,冰溫條件和加工過程腐敗微生物的控制技術、冰溫氣調保鮮加工技術等。突破了非直接食用海藻的食用化加工等技術瓶頸,發明了海藻膳食纖維等系列海藻功能食品加工新技術。通過對合浦珠母貝收珠後,廢棄貝肉和貝殼的高值化零廢棄綜合加工利用,建立了合浦珠母貝貝肉、貝殼高值化綜合利用新技術,可使珍珠貝加工産業多元化,系列化,節約成本,增強産品競争力。發明了魚翅真假鑒别技術,解決了市場上鲨魚翅真僞難辨的問題,為銷售商提供鲨魚翅鑒别證書,為維護市場秩序穩定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活性酵素富含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及蛋白酶、澱粉酶、生物有機酸等有益活性物質,可促進有益藻類繁殖,改善動物腸道環境,保持穩定的水質。活性酵素在工廠化養蝦應用實驗對比中,添加活性酵素組,氨氮穩定,極少有超标;亞硝酸氮穩定,沒有超标。對照組氨氮、亞硝酸鹽變化幅度大,且時有超标。在泥鳅養殖中使用,可保持水質穩定,泥鳅吃料快,長速快,活力好,死魚少。
專家推介結束後,珠海德洋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廣州海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作為典型合作企業發言。
上午11時許,南海所與珠海德洋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廣州海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并為珠海德洋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廣州海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及珠海市鬥門區長豐水産種苗科技有限公司授牌,3家企業正式成為南海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2018-2021年)。
漁病醫院(珠海)負責人王江勇研究員詳細介紹漁病醫院(珠海)情況。漁病醫院位于南海水産研究所珠海試驗基地,總占地面積約108畝,建築面積1200餘平方米,擁有試驗池塘100畝。漁病室由免疫與免疫防治技術學科組和水産病害預警防控學科組組成,主要從事海水養殖魚、蝦、貝類重大疫病流行病學、免疫機理及免疫防治研究,以及主要病原診斷、快速檢測方法、疫苗的開發與研制等應用技術研究。現擁有副研究員以上職稱7人,執業漁醫3人。目前,該醫院免費對養殖戶開展部分漁病檢測、診斷及培訓等服務。
南海所李純厚副所長,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顔遠義副主任,珠海市鬥門區海洋與漁業局郭炳光副局長,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古群紅部長共同為漁病醫院(珠海)揭牌。
此次會議的召開有利于促進科研與政府、企業的緊密合作,促進南海所科技成果轉化到生産第一線,進一步提升了漁病醫院知名度,更好地助力地方漁業經濟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