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繡之廣繡粵繡?一方絲帕能有多大?長寬最多也不過一尺而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四大名繡之廣繡粵繡?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方絲帕能有多大?長寬最多也不過一尺而已。
而一套7卷的《法華經》究竟有多少個字?恐怕沒有人數得清。
但是,一位14歲的繡娘,卻能将一整套的《法華經》繡于方帕之上,令人啧啧稱奇。
這位傳奇繡娘,就是被稱為廣東粵繡祖師爺的盧眉娘。
唐代筆記《杜陽雜編》裡,就記錄着這個傳奇的故事:“海貢奇女盧眉娘,工巧無比,能于尺絹上,繡法華經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點劃分明,細于毫發。”
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經盧眉娘繡出來的經文,每個字的大小都不超過一粒米,但字字清晰分明,每個筆畫都細如毫發。
盧眉娘令人驚奇的繡技還不止于此,還能将本就足夠細的線,再用針挑成均勻的三股線,這等技藝立刻被皇家看中,送入宮中。
有一次,唐順帝也好奇她的本事,讓她繡一頂皇帝馬車後面的黃傘蓋。果然,在盧眉娘的巧手之下,絲線立刻結成一頂金蓋,蓋上繡有古代神話中的十洲、三島以及美麗仙女、奇珍異獸等等,栩栩如生精妙絕倫。
唐順帝驚歎至極,把她稱為“刺繡仙姑”。
寓意吉祥的粵繡作品盧眉娘的故事極具傳奇色彩,但這也書寫出了廣東粵繡特征之一:精良。
其實粵繡是廣繡與潮繡的合稱。也就是說,廣東粵繡之下還有廣繡與潮繡這兩大流派。
廣繡和潮繡在針法上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粵繡作品都呈現出精良的特色:近看精緻細密、紋理清晰,遠看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因此,廣繡和潮繡合稱的“粵繡”,才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産。
想要呈現如此精良的效果,當然離不開各色各樣的線,以及複雜繁多的針法。
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雀毛績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針法也分為了直針、鋪針、釘針、勒針、打子針、續針、捆咬針、網繡針等45種之多。
因此,粵繡作品得以擁有豐滿而不淩亂的構圖,鮮豔又不誇張的色彩。
在創作設計方面,粵繡還善于把吉祥的寓意和對生活美好的願景繡入作品之中。
特别喜歡用龍、鳳、牡丹、孔雀、鹦鹉、奇珍異果等作為作品的元素,不受其他刺繡流派的影響,自成一家,充分展現了廣東的地方風格。
因此有代表作《百鳥朝鳳》、《丹鳳朝陽》等,聽起來都福氣滿滿、喜氣洋洋。
現代粵繡品種豐富,走進千家萬戶如今提到繡品,大家首先會想到江南一帶的蘇繡,近幾年粵繡似乎越來越少聽到了。
但是,當你來到廣東就會發現,其實現代粵繡産品還是很豐富的,無論是鏡屏、挂幛、條幅等藝術擺件,還是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這些生活用品,抑或繡服、鞋帽、戲衣等,都有别于其他刺繡流派。
可以說是更加迎合普通人的喜好。粵繡作品裡所包含的吉祥與喜慶的祝福寓意,在我們尋常人家的生活裡更具有親和力,絕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送禮佳品。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删請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