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深度解析家庭教育孩子

深度解析家庭教育孩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4 11:34:24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特聘高級咨詢師陳默從業20多年,積累了逾9000個家庭案例,她日前以莫紮特的故事為引子,講了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性——而這可能是條件優越的家庭在教育中最容易忽視的一點。

莫紮特出生在一個能讓他的天賦條件完全展現的家庭,一個音樂天才遇到了一個從事音樂的父親,而且父親給他創設了一切發展的條件。

但是父親跟兒子的關系卻長年處于緊張狀态。莫紮特内心反對他的父親,連婚姻都不讓父親知道,也不去參加父親的葬禮。

莫紮特在反抗什麼?

這裡就要看到一個問題,是他的人格狀态,即一個人的生活所顯現出來的行為特征和他的人格狀态具有代表性的關系。

實際上,莫紮特在反抗他父親對他的愛。人情絕對是一種債,當感覺到無法來償還這個債的時候,就會産生問題。

莫紮特隻是一個引子,從這裡來談談我們的家庭教育。

深度解析家庭教育孩子(掌握這三種家庭教育的方法)1

現在城市裡大部分孩子的生活環境,物質條件和情感條件都很好。但為什麼還是有一些孩子到後來和他的父母親發生巨大的沖突?

有一個高三的女生,她跟我講過這樣一段話:“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物質從來沒有缺過,從出生就有自己的一間房。想要什麼,不需要開口就能得到,父母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我有很高的期望,我理應滿足他們的期望,我太想滿足他們的期望,可是我做不到、我不要做。我是愛他們沒有問題,可是我又要滿足他們,我做不到,你說我怎麼辦?我當然還有一個辦法,我不活,我死掉,可是我死掉了他們怎麼辦呢,那也就是說我連這個也不行。”

我把這個話講給她的同齡人聽,同齡人居然都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所以家長很難理解孩子,當他們背負着情感的同時,又背負着賦予人的情感的期望。

我相信這也是莫紮特的感受,他愛父親,一路成長成一個天才,但他還缺少一些常人需要具備的健康人格特征,所以他短暫的生命經常在低谷裡。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人格發展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

什麼是人格?人格、個性、性格可以看作一個概念,一個人的命運跟他的個性有極大關系,個性跟他的行為習慣有關系,而行為習慣又跟他的氣質有關系。

全世界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在這過程中,人格是很重要的。

孩子一路成長,家長要給他良好的環境,使孩子的人格能夠良好發展。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在人群裡會如魚得水、表現自然,會很自如地去表達對别人的情感,同時很自如地接受别人對他的情感表達。

那麼,什麼是人格?是區别你我的特點。

為什麼我是我?因為我有我的特點,那就是我的人格特征,比如說我語速很快,這個就是一個特征,區别于我和别人之間的特征,并且是由我決定的。

人格源于一個人的氣質,那氣質從哪裡來,氣質是什麼?首先是遺傳決定的,其次是環境影響。

比如,有一對同卵雙胞胎,他們遺傳相同、基因很接近,但因為客觀環境使得他們沒有在同一個環境裡面長大。十歲以後這兩個孩子是有差異的,一個急躁一點,一個緩慢一點。

但實際上,沒有哪一種氣質是好,哪種氣質不好。急躁有急躁的好處,也有急躁的壞處;緩慢也有緩慢的好處,也有緩慢的壞處。這是人格裡最核心、最原始的部分,隻是我們不能讓他太過了。

一個人的氣質體現在對情緒刺激的感受度上,比如說前段時間讨論如何定義校園霸淩案。我認為這個定義是被欺負人決定的,被欺負的人感受到他受傷,那就算得上霸淩。

被欺負的人沒有感受到他受傷,他家長認為他受傷了,但這并不能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因為人跟人是不同的,這種刺激感受度是不同的。

氣質的類型可以分成兩大類,一大類叫抑制型,一大類叫非抑制型。

抑制型孩子在新環境裡,很容易害羞、拘謹,很慢熱,不會主動。非抑制型的孩子,在新環境裡自由自在。

如何根據孩子氣質“因材施教”?由于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所以他對課堂的适應程度不同,比如說這個孩子适應課堂比較慢,如果碰到的老師要求他反應很快,經常是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會被下定義。但其實給他足夠的時間,他同樣可以做出很好的反應。

這時家長要跟老師說,孩子反應是不同的,他的氣質類型可能是緩慢型的,老師你要給他足夠的時間,等一等讓他回答問題。所以家長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什麼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是按照學生成績好中差來上課,因材施教是根據人氣質類型不同來安排課程進度的,應按照每個同學的反應做出判斷。

所以家長如果對孩子學業上的氣質類型了解,可以去和老師做一些讨論,讓老師能夠正确地來應對你的孩子。

在家庭學習指導當中,家長也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不同氣質類型,給他切實有效的幫助。

比如經常看到一個性子慢的孩子有一個非常急躁的母親,這個很急的媽媽經常催孩子,快點快點快點。這時,你要知道孩子做不到這麼快,就算不停催他,他還是這麼慢。

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快,反而會讓他感覺自己是不行的,小孩子自信心來源于家庭,如果老覺得在媽媽眼裡自己是不行的,那麼他的自信心就很難提高,所以如果家長你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是緩慢型的,你可以嘴裡不要再老是催他,相反,有時候你告訴孩子: “寶寶慢一點沒有關系,寫得好一點。”這樣他反而會變快。

有的孩子神經大條,容易出錯。家長不用和他說“你不要出錯,認真一點”,因為孩子的氣質類型就是這樣。這種孩子你在幫助他學習時,就要幫助他把每一個程序分解,很熟練地掌握每一步,讓他在裡面做透,以後他的錯誤就會少一點。

所以我們在家庭學習指導時,對于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應給予不同的照顧。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看孩子屬于哪一類,但不論抑制型還是非抑制型,家長都不能覺得孩子是有問題的。家長要給孩子創設一個經常有變化的環境,讓他見多識廣,這對他氣質類型糾偏是有好處。

家長養成習慣最恰當的時期就是兒童階段。

所以家庭教養,我們希望孩子有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可以使用強化辦法來鞏固他好的習慣。

什麼是強化?比如說孩子某件事做得好,家長可以給他一個五角星,這個就叫強化,并且是正面的強化。

一個孩子得到了這種正面的強化,就會知道自己的這個行為是家長願意他做的。

此外強化一定要及時,當孩子有好行為表現出來時,家長要及時給他強化,不論是給孩子一個笑臉還是給他一個五角星,隻要這個強化是孩子願意的,都可以起到作用。

有正強化就有負強化,負強化就是家長想要孩子做某件事,但孩子不去做,這時家長剝奪孩子很想要的東西那麼他就願意做了。

比如說孩子不吃蔬菜的話,那麼就不給他喝果汁。因為小孩子是很願意喝果汁的,這樣他為了有果汁喝,他就會願意吃蔬菜,這個就叫是負強化。

家庭通過經常使用這些正強化、負強化的作用,那麼孩子就會慢慢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還有消退也是一種方法,就是不去理睬他。

消退是針對很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想看到孩子的某些行為,比如說他賴在地上打滾、哭。我們可以用消退法。

家長不注意孩子,他就會知道這個行為沒用,以後他這個習慣就會沒有了。

此外,懲罰也是我們培養習慣的一種方法,家庭教育裡面懲罰是重要的一種。

體罰也算是一種懲罰,問題是家長要知道體罰怎麼使用,如果你讓孩子恐懼了,那麼你這個體罰會傷人,小孩子會一輩子恨你。

因此,體罰是要預告的,如果你的體罰是預告的,那麼孩子是心服口服的。告訴孩子如果你下一次再犯同一個錯誤我将打你手心十闆,這個就是預告。

但預告的體罰不會讓孩子留下陰影,因為體罰他的人是理智的,體罰他的人不會因為情緒爆發而讓孩子感到恐懼。

有的時候家長體罰孩子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情緒爆發,一個耳光打過去,結果這個孩子一直有陰影,一輩子都在恨這件事情,特别是獨生子。

如果父母可以掌握好強化、消退和懲罰這三種方法,孩子自然會成為一個有教養有規矩的人。

那對于孩子已經産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第一種是脫敏法。比如小孩子很怕狗,家長幾乎沒有辦法帶他出去,想要改變他這個習慣,不要讓他怕狗,這時就可以使用脫敏法。

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看狗的圖片,并給孩子講解狗的品種,然後再看電視裡面關于狗的視頻介紹,由平面圖到動态。然後去小區裡面,看到鄰居的小狗在那邊,家長可以帶着孩子看看,一步一步來,後來可以嘗試讓他摸一下,抱抱看,再轉換到大狗,慢慢的他就不怕了。

第二種是厭惡療法。有次一個媽媽跟我說,她的小孩老是挖自己的鼻屎往嘴裡塞,實在沒辦法。

我說你這樣試試看,就是每當他做這個這件事的時候,你就可以刮一點聲音出來,比如刮玻璃,把這個動作和厭惡的聲音放在一起,時間久了他也就不去這麼做了。

當然,這些行為也有可能是孩子心理壓力的出口。每當一個孩子有一個多餘的行為、多餘的動作産生時,往往是他心裡産生壓力,試圖用這個動作找到一個出口,這時家長要做的是及時幫助他了解壓力在哪裡。

行為習慣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再來談談人格,孩子的人格産生問題了該怎麼來辨識和矯正。

第一種是極其偏執的孩子。

他會認為一件事非對即錯,這時作為家長你要怎麼辦?

像這樣很偏執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對于人際的感知很弱化。這需要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高度重視,你可以讓他少看科學類的書或電影,而多去看一些人際感知比較強的文藝作品,或者情感類的書籍。

其次,盡量與他講一些人際關系當中的矛盾、麻煩,去讓他理解人的複雜性,這些都是孩子不懂的,你要告訴他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第二類人格上的問題是以自我為中心。

就是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把自己當作最重要的,如果不受到重視,他就一定要搞一點事情讓别人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這種問題如果小時候不糾正的話,就會形成定性的人格,一般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定性,那時候就會很難再改正,成為自戀型的人格障礙患者。他會極其自私,心裡沒有别人,但别人必須要有他,會跟其他人發火、吵架。

那麼如何發現孩子的這個問題呢?你可以看看孩子是否有下面這幾種現象:比如在一群人中,他總是要弄一點聲音和麻煩來,讓你去注意他。或者在一個公共場合都是木凳子,有一張漂亮的沙發,他要搶着坐,别人坐他就不開心。還有就是在你表揚别人沒有表揚他時,他會表現很難受的樣子。這時就說明他有自戀型人格。

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地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讓他明白,他不應該是家裡始終的一個焦點。當家長談論問題的時候,如果他在旁邊愛聽不聽,這時也不要理他,不要永遠把孩子當成一個中心議題。

第三種人格問題是敏感退縮。

指的是孩子極度敏感,跟别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捕捉他人負面的信号,實際上别人并沒有這麼想,但孩子總是内心緊張、多疑、猜忌。

這個問題是家長需要注意的,因為這會随着年齡的長大而越來越嚴重,到後來甚至不能去上學。由于這個原因導緻不去上學的孩子并不少,因為這種人格特點,使得他無法融入人群。

作為父母,如果你發現了孩子早年有這樣的問題,要提早進行幹預,首先第一點是不要總陪在孩子身邊,多讓他接觸人際關系。從學校回來後,不要問孩子“今天你跟誰在一起,開心不開心”,或者“那個小孩是不是你的好朋友?”這樣的問題。如果家長都總是在揣度孩子的心思,那孩子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第二點是和孩子一起在家裡接待客人,客人走後,家長要和孩子多讨論,告訴今天來的客人身上有什麼閃光。

多讓孩子與别人接觸,聽到家長對他人優點的稱贊和欣賞,少問孩子在人群裡面是怎麼跟人相處的,不讓孩子敏感,孩子也會慢慢地弱化他的這種情緒。盡管問題還會帶一些殘留,但是不會嚴重到最後孩子隻能選擇退出人群。

第四種人格問題是沖動攻擊型。

是指孩子不能抑制情緒,容易做出打人等沖動的舉動。

對于沖動型的孩子,家長要給他一個相對溫和的環境,當他做出攻擊行為時,家長通常要做的是不對他的攻擊做任何反應,來避免他的二次爆發。如果在孩子攻擊性行為時,家長也做出同樣的舉動,那孩子脾氣會越來越大。

這就是指當孩子拳頭打出來的時,總是打在棉花上,那以後他的拳頭就會慢慢變少。

這個問題和敏感退縮是相同的,隻能減弱,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讓孩子慢慢地能和他人相處。

我們常說3歲看老,人格問題伴随孩子的一路成長,家庭環境對孩子人格的塑造尤其重要,因此我們要用正确的方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内心強大、社會适應性好的人,這也應是所有家長的目标。(本文來源:外灘教育)

參加“小牛頓科學館:全新升級版”系列(親水動物專輯)搶先讀活動” 就有機會獲得天鵝閱讀網提供的精美圖書一冊。

活動流程:關注“天鵝閱讀”公衆号—— 進入底部“微網站”——打開“搶先讀|小牛頓科學館:全新升級版”系列(親水動物專輯)”頁面——點擊“我要參與”即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