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面積僅有37.8萬平方公裡的島國,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憂患意識非常強的國家,頻繁的地震海嘯加火山爆發最終塑造了日本人擰巴的民族性。
基于現實的憂慮,有關“日本沉沒”相關的影視作品也層出不窮,基本上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幾部新拍的《日本沉沒》,而沉沒的最直接原因往往都是日本海溝深處的一些異動,比如超大規模海底地震,再比如超大規模的隐藏岩塊。
比如在最新的《日本沉沒》電視劇中,引發滅國災難的就是日本所處的太平洋闆塊俯沖帶下方的一塊“巨型兆岩”,那麼現實中有這種超級岩石存在嗎?
答案是有
作為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地質環境非常複雜的國家,處于兩大闆塊交界處的日本地下向來就不太平。發布在《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表明:日本本州島南部的俯沖帶上,存在一塊直徑120千米的巨型岩石“熊野冥王岩”。
正是這塊岩石的存在,導緻了日本南部海域及其周邊海岸地區的地震頻發,其中1944年和1946年的兩次地震都達到了8.1級,并且都引發了大規模海嘯,傷亡都在數千人左右。
根據日本政府的最新預計
未來30年内由于日本地下環境複雜以及境内火山活動的頻繁,将有70%的可能性發生大型地震以及相應的次生災害,首當其沖的就是南海海溝大地震,也就是“熊野冥王岩”引發的超大規模地震。
數學模型的模拟顯示,如果南海海溝地區在2030年到2040年間發生地震,那麼直接傷亡人數将在30萬左右,經濟損失在220萬億日元左右,如果再考慮到受影響地區還集中了日本的工業和農業的話,整個日本的受災人數可能會超過6000萬。
除了日本南海海溝外,日本首都東京所處的東京灣地區也不太平,2021年10月7日就發生過5.9級的地震,東京地下更是還有多達19個斷層存在,其中任意一個發生位置變化都會攪動地表産生地震。
如果東京灣地區未來30年内發生大地震的話,日本恐将癱瘓,直接受災人數将在3000萬左右,整個東京都市圈将有至少2萬人因地震而喪命,相較之下95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反而算不得什麼了。
其實相較于南海海溝與東京灣地區的地震,日本政府更害怕的是富士山的突然爆發,因為這座處于休眠期的火山很容易被周圍的地震驚擾進而複蘇,處于不穩定狀态的富士山如果因為地震而突然爆發了,日本就真的完了。
而且地震與火山爆發同時出現其實是有先例的,1707年日本南海海溝發生9級地震後,富士山便開始積蓄能量并在49天後迎來了爆發,史稱寶永大噴發。
不過随着這場持續兩周的噴發的結束,富士山又陷入了漫長的休眠期,直到近些年才隐隐有了些蘇醒的迹象,以至于連日本專家都認為富士山未來爆發是闆上釘釘的事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損失罷了。
總體來看
雖然日本列島未來肯定多災多難,但想要在短時間内完全沉沒還是很不容易的,而且短時間内日本沉沒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它畢竟是在世界地圖上比較顯眼的一片列島,面積近38萬公裡的日本如果完全沉入太平洋,全球海平面多少還是會上升一些的,很多國家的沿海地區也将因此被迫内遷。
因此地質學家初步估計的日本沉沒周期都是以億年為單位的,短期來看日本并沒有沉沒的風險,最多就是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同時發生而已,受影響的隻有日本列島上的人和物,島的本體是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