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2-20 21:56:50

【作者Tina,隻寫有深度的文字】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

這兩天最大的新聞莫過于江一燕獲美國建築大師獎的事情了。

江一燕在微博中發表獲獎感言,說她參與了一棟住宅的設計,該住宅拿到了美國建築大師獎的室内、建築、園林三個獎項。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2

此消息一出,立馬捅了馬蜂窩。網友在評論區炮轟江一燕,指責嘲笑聲一浪高過一浪。關于這個獎,網友的質疑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該獎項含金量幾何?

從江一燕曬出的這個獲獎證書,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獎項的全名叫"Architecture MasterPrize",英語直譯過來确實叫"建築大師獎"。然後百度百科是這樣的:"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内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在外網上唯一能搜出來的信息是,這個美國建築大師獎,是一個叫做Farmani Group的集團創立的,事實上這個獎項2015年才開始創辦,每年有200多套建築作品可以獲得這個獎,中國的得獎者也絕不在少數。

是否是現在盛傳的野雞獎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看出,這個獎項絕沒有通稿裡鼓吹的什麼"建築界的諾貝爾獎"那麼誇張。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3

(2)獲獎的建築是江一燕的别墅,此次是甲方獲獎?

這次江一燕獲獎的項目簡介中,确實出現了她的名字,而且排在最前面。但是重點是,江一燕獲獎的這個項目的住宅其實就是她本人的一套獨立别墅,她前後換了五任設計師,最終找到了一個德國團隊,整個項目的主設計師是一名叫Thore Garbers的德國人。

當然,自己的房子要設計,自己肯定會提很多意見和建議,設計師也會考慮雇主的要求,但是歸根到底,江一燕的身份隻能算甲方。

你對設計提了些要求,這個設計大獎就是你的了?那是不是我說想要個可以移動通話的設備,研發人員設計出了手機,我還可以去拿個發明獎?

建築設計是很專業的領域,中國正兒八經學建築設計的學生估計也沒多少人敢自诩精通,何況江一燕隻是一個娛樂明星?所以網友們炸了鍋,群嘲聲不絕于耳。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4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5

江一燕,娛樂圈著名的文藝女青年,前兩年,她簡直活成了娛樂圈的一團清流,支教、攝影、寫作,是一名耀眼的斜杠青年。朋友圈裡寫她的文章,清一水的贊美仰望,她活成了娛樂圈中第二個"徐靜蕾"。

她的第一身份是演員,但她留在熒幕上的作品并不多,但是不可否認,她确實通過自己紮實細膩的演繹,将每個角色诠釋得有充滿質感。

不過她不打算局限于打造一個好演員的人設,她的野心大得多,她走出一條娛樂圈裡的文藝之路。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6

除了演員,她還有另一個身份——攝影師。2015年,她的多幅作品被選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另外,江一燕還有一個一直為外人稱贊的身份——公益者,她支教的新聞比她拍戲的新聞還多。除此之外,她還寫書,出版過《我是爬行者小江》。

總之,一直以來她樹立的人設是全能女神、文藝青年,她對外的宣言是:"做自己,是今生最要緊的事"。

可是樹立的人設有多高大,坍塌的時候就有多尴尬。這一次原本是在自己全能的标簽下增添新的頁碼,沒想到畫蛇添足的後果是毀了自己多年的苦心經營。

面對網上潮水般的質疑和諷刺,江一燕做出了如下回應。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7

不得不說,雲裡霧裡、避重就輕,拿自己做支教這件事當擋箭牌,對于大衆的質疑避之不答。拿着證書拍照是容易的,可是專業領域的專業證據,如何憑空哪能造的出來?大衆對她的質疑進一步加深。

這件事還帶來了連鎖反應,人們對她之前設定的人設也起了疑心。于是她支教作秀、攝影獎作假也紛紛被爆料。對這些,我持保留意見,我以為以前的很多努力和成績不能被統統抹殺。

可是我也對網友也表示理解,因為信任這東西原本就很脆弱,一旦有了一絲瑕疵,曾經的累積就會像大廈傾倒,一瀉千裡、勢不可擋。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8

以前我很欣賞江一燕,但是這次她做得真的不聰明,作為一個演員,努力打磨演技就好,不需要打造全能人設。沒有人能三頭六臂、上天下海,粉絲和觀衆都不會苛責。

更進一步講,将本職工作做到極緻,才是最大的專業和敬業。放着自己的領域不去耕耘,跑到一個八竿子打不着的專業領域去,用自己的業餘挑戰人家的專業,怎麼看都不是明智之舉。

人設很脆弱,立人設不能太過,否則打臉會接踵而至。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9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0

明星需要人設,是一種行業共識,人設說到底是一種"符号化的人格"。"人設"這個詞是從這幾年自媒體發達之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盡管沒有這個詞,但是有類似的概念,通俗理解為藝人在大衆心目中的形象。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鮑德裡亞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社會已經成為消費社會。而要成為被消費的對象,物品必須變成特殊的符号。事物被"符合化",人們對其消費看中的是符号價值。

人在認知方面存在惰性,标簽化一個人是最省力的方式。大衆和粉絲的相處與其他的人際交往不同,大衆無法通過真實的交往去了解明星,于是通過标簽化去認識明星成了最快捷的途徑。尤其是在一個人人都在發聲、異常嘈雜的環境裡,想要凸顯自己的與衆不同,立人設成了明星的普遍選擇。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1

浪子深情、沉默叛逆、陽光少年、賢妻良母、狷狂不羁、不老女神、文藝青年、憂郁敏感、耿直魯莽……于是,各種各樣的人設應運而生。

這就好比說到沃爾沃你能想到的是"安全",說到加多寶你能想到的是"降火",說到海飛絲你能想到的是"去屑"。沃爾沃相比其他汽車真的更安全?加多寶真的能降火?海飛絲真的比其他産品更去屑?

可是這又有什麼重要呢?關鍵是消費者是這樣認為的,并且願意為這種認為買單。這就是營銷做得好。說到底,為明星打造人設也是一種商業營銷。

如果把明星比作流水線上的商品,人設就好比貼在箱子上的标簽,越新奇、越符合市場需求,越能賣個好價錢。為藝人打造人設,已經成了宣傳公關團隊必備的工作之一。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2

在中國内地,人設鼻祖,非範冰冰莫屬。

2011年,範冰冰登上《時尚先生》雜志,平頭配比基尼的造型前衛大膽。也是從那時開始,她在各大媒體的稱号變成了"範爺","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萬箭穿心,習慣就好"等金句廣為傳頌。就這樣,範冰冰從绯聞纏身的争議女星,變成了獨立自主的女強人。

那幾年範冰冰并沒有拿出高質量的影視作品,但是她照樣成為商業價值最大的女性,拿下數不清的高端奢侈品代言。

"範爺"的人設是個成功的案例,也是範冰冰當時的宣傳總監楊天真的職業生涯中最成功的的作品之一,她之後操手的幾個藝人也延續了這個套路,張雨绮是"獅子座大女人";朱亞文是"行走的荷爾蒙"……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3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4

一個藝人人設,通常不是他一個人能決定的,需要團隊來共同協商。目的是提高辨識度,讓大衆能夠記住藝人,更核心的目的是為了商業代言。

你是顧家好男人形象,那你就更容易拿到家居品牌的代言;你是獨立女強人的人設,那就更受高端奢侈品的青睐。

也有很多藝人會因為扮演的角色太深入人心,而開始走這個人設,但是這樣的人設坍塌的風險也更大。畢竟,你一旦啟動了這個人設,就需要按照這個角色的設定去做,你需要謹言慎行地演下去,不然很容易被打臉。

"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賢。"2009年,陳赫憑借《愛情公寓》裡曾小賢一角走紅。好男人迅速成為了陳赫的人設,對外,他和許婧的十年愛情長跑,不停給粉絲發糖。2013年,兩人在巴厘島舉行浪漫婚禮,好男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可是兩年後,陳赫深陷出軌風波,好男人人設就此坍塌。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5

失敗的案例還有翟天臨,娛樂圈的高知人設,坍塌得轟轟烈烈。最終,北京電影學院撤銷了其博士學位,這個娛樂圈的"一股清流",被踩成了一灘濁水。人設的坍塌意味着商業價值的銳減,如今的翟天臨已經消失于大衆的視野中了。

大衆看到的隻是他們希望大衆看到的,久而久之大衆就相信了他們看到的,當現實暴露出跟他們所相信的不一緻的情況,大衆會接受不了。這就是人設坍塌的原因。

而這次江一燕的獲獎門大有步翟天臨後塵的趨勢,成也人設,敗也人設,這成了娛樂圈的不破定律。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6

在立人設方面有清醒的人,如周迅。

在《圓桌派》上有一期專門講到了明星人設,周迅是那一期的嘉賓。她說,最開始公司團隊想給她打造可愛甜美的人設,她說千萬别,你讓我裝一天兩天可以,但是讓我一直這麼裝下去,早晚會有露餡的一天,你們就讓我做真實的自己就好了。

最終公司沒有強迫她,而她也用作品赢得了市場、赢得了觀衆。

江一燕評建築大師獎(成也人設敗也人設)17

從這個角度來說,實力派對人設的需求度沒有那麼高,他們的口碑靠作品來維持,但是作為藝人,純靠作品來維持也很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好作品,而藝人需要曝光量,沒有作品靠什麼來維持?靠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東西。

可是人設是把雙刃劍,在你用人設靠近受衆的同時,你要考慮這個人設是不是真實的自己,某一天你的真面目會不會曝光。不要高估大衆的接納能力,爬得多高摔得多慘,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陳道明曾經給江一燕的書《我是爬行者小江》做過序,用其中的一段話結束今天的文章再核實不過:

"我希望你再忙,也要有時間讀書和學習。韶光易逝,刹那芳華,皮相給你的充其量是數年的光鮮,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斷給你帶來優雅和安甯的力量。不少演員費盡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樣子,我卻甯可你花更多的時間來涵養你的才情。"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聞學碩士,多年媒體記者經驗,500強集團品牌公關經理,心理咨詢師。如果喜歡,歡迎點贊并關注@Tina心理,持續輸出心理學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視角幫你解讀生活、看透本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