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介紹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由于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那麼中秋節的曆史來由是什麼呢?
中秋節的來曆
第一種說法是: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第二種說法是: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故事最廣為流傳,後羿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種成仙的藥,他舍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三天後,後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内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拿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挂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後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裡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于這天時值中秋,所以稱為中秋節。
第三種說法是:中秋節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對于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獲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獲的時節,因此逐漸演變成中秋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