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貝是指用貝殼做的貨币,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還在沿用這種貨币。因此我們會發現,漢字中凡是和錢财、經濟貿易相關的大多數字,都以貝(繁體為貝)做部首,如賬、購、賒、販、買(買)、賣(賣)、賺、賠、賈……貝字中隐藏了什麼文化内涵呢?
貝的甲骨文是一個象形字,像的就是一隻貝的形狀。金文的構形與甲骨文一脈相承,但将甲骨文字形的上部連寫,到了小篆,字形變形得厲害,不過還是保留了貝殼上的兩道花紋。《說文解字》解釋貝為:“貝,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許慎的解釋符合貝字的造字本義,“貝,海介蟲也……象形”是說貝字是一個有外殼的海洋軟體動物的象形字,至于“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說的是它的不同稱呼,接下來“古者貨貝而寶龜”是說古時候以貝為貨币,以龜為寶物,而“周而有泉(錢),至秦廢貝行錢”則是說貝作為中國最早的古代貨币所使用的年代是在周代發行錢币之前,到了秦代才徹底廢棄使用貝來交易而全面通行錢币,這些解釋都是基本符合曆史事實的。
貝字本義是指有殼的軟體動物,例如:“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釣紫貝,摐金鼓,吹鳴籁。”(司馬相如《子虛賦》)這種意思至今還在使用。貝産自海裡,離内陸較遠,對于當時居住于黃河流域的人們來說,是一件稀罕的物件。人們常常會将貝串成一串,挂在身上作為裝飾品。“賏”(yīng)這個字,表示的就是這一含義:“賏,頸飾也,從二貝”,頸飾,就是脖子上的飾品,類似于今天的項鍊。由于貝堅固耐用,色澤明麗,用它做成的項鍊,既能達到美觀的裝飾作用,又能立馬顯示出項鍊本身的不菲價值。後來人們在“賏”下加一個“女”,成為“嬰”。嬰的本義,就是指古代女子脖子上的項鍊。當然我們更熟悉的可能是它的另一個含義——嬰兒。嬰兒就是“初生的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小生命自然是寶貴的,也是純潔美麗的,所以,古人用表示華貴項鍊的“嬰”來表達生命的寶貴。
随着商品生産的發展,貝進入了商業貿易,有了交換價值,成為等價交換物。由于貝堅固耐磨,便于攜帶,計數方便,又被定為流通貨币,大行于商周時期的市場交易中。《詩經·小雅·菁菁者莪》中有:“既見君子,賜我百朋。”這裡的“錫”是賜給,賜予的意思。意思是說,一名女子已經見到了那位心愛的男子,那種喜悅的心情勝過賜給她貝币千百朋。這裡“朋”就是一個計量單位,甲骨文的朋就是用絲線或者繩子把一些貝串在一起的形象。後來,朋由線繩将貝串在一起,又引申為因某種原因“聚集”在一起的人,也就有了今天我們常用的“朋友”一詞。
因為貝有過做貨币的曆史,所以,無論在語言中、文字中,都有體現。語言中,如貝币、寶貝,貝阙珠宮等詞語,都凸顯了貝的不菲;文字中,從貝的字,大多都跟貨币、貿易、禮品等有關。比如漢字負,上面是一個“人”,下面為貝,字義本為一個人占有着财物,有所依賴,如成語負隅頑抗;漢字責,在古漢語中常同“債”,是形聲字,下面是貝,作動詞時,意思是索要财物,後來引申為要求的意思,比如成語求全責備;漢字質,也是形聲字,本義是用财物抵押,後來所有的抵押之意都用質了,比如質押、人質等。
如果留心,我們會發現,在人的一生中,貝有多麼重要:生命的“貴與賤”、事業的“赢與敗”、利益的“賺與賠”、榮譽的“贊與貶”,貝字都參與構建;同時,它還藏身于“财富”、“責任”、“原則”之中,構成生命之重,引領了情感的喜樂與憂傷,賦予了精神的夢想與希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