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字端己,唐末五代時期詩人、詞人,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是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早年屢試不第,後因黃巢起義作《秦婦吟》。58歲那年中進士。後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也就是後人稱的宰相。韋莊工詩,其律詩圓穩整贍、音調浏亮,絕句情緻深婉、包蘊豐厚; 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并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并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另有《菩薩蠻》五首為宋詞奠基之作。《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今天複習韋莊的《台城》,原文如下: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
依舊煙籠十裡堤。
這首詩的大意是: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綿密紛飛,煙籠霧罩,江邊綠草如茵,與江岸齊平。六朝故都的繁華,随風而逝,一去不複返,往事如夢,隻剩春鳥悲啼。最無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楊柳,它既不管人事興衰與朝代更叠,也不管憑吊者的感傷與怅惘。柳樹綠茵茵的,像清淡的煙霧一樣,依然籠罩着十裡長堤,依舊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迹南京台城的詩。韋莊身處唐末,此時,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台城,中唐時期就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及至唐末,就更荒廢不堪了。47歲那年,韋莊客遊江南,在目睹六朝故都金陵繁華銷盡之後,于是,作此詩以抒發世變時移的感慨。
韋莊的這首《台城》,是極為精彩的一首詠史懷古詩。主要是以自然景物來暗示人世滄桑,以物的無情反襯人的傷痛,短短4句詩,道盡了時代變遷,在對曆史的感慨之中暗寓傷今之意。全詩以虛處傳神的寫作手法,同時融入了個人強烈的思想感情,極富感染力,用語含蓄,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獨特魅力。
總體來看,此詩在藝術結構上頗有特色,不對古迹作正面描繪,也不直接抒發哀悼之情,而是采用側面烘托的手法,着意渲染氛圍,寄寓言外之意。全詩雖憑吊古迹,意多傷感,然而主旨卻不為懷古而懷古,而是在曆史感慨之中暗寓傷今之意,表達對于唐朝衰亡的強烈哀悼,具有感染人心的藝術力量。
通篇學習後,可以看出,這首吊古詩同樣是借景寄慨,但比同類作品更空靈,意味也更深刻。詩中最經典的是後兩句“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當年十裡長堤,楊柳堆煙,曾經是台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台城已經野草遍地,而台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裡堤”。這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曆史遺迹,形成鮮明對比,令人觸目驚心。
2021年7月2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