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宋代 蘇轼
洛城春晚,垂楊亂掩紅樓半。小池輕浪紋如篆。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
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待君重見尋芳伴。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此時的蘇轼20歲,正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同趕赴東京汴梁參加科舉考試。兩年前(1054),他與眉州青神縣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結為伉俪,18歲和16歲的少男少女,在少不更事的年紀成親,雖然他們都還沒懂得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但這不妨礙他們在婚後相愛相知,他們的愛情也因東坡的詞作而成為傳誦千古的佳話。
這首《一斛珠》據一些專家考證是東坡人生中寫的第一首詞,是他在赴京趕考途中經過洛陽時,在一所驿館外觸景生情、思念愛妻時所作。
“洛城春晚”點明時節,已到了暮春三月,是楊花有情淚沾臆的季節。蘇轼這也是第一次出蜀,他和父親、弟弟赴京的路線是由四川翻越秦嶺先入秦中,再沿關中一路往東經洛陽到汴梁,此時他離家已兩月有餘,與妻子王弗也是第一次經曆這麼久的離别,于是在這樣一個暮春時節,客路他鄉,他思念妻子的心情可想而知。清代文人沈複在《浮生六記》中描述他與新婚妻子芸娘分别時的狀态是“每當風聲竹院,月上蕉窗,對景懷人,夢魂颠倒,居三月,如十年之隔。及抵家,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語,而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不知便有此身矣。”這段話形容小别的夫妻最恰當不過,但是沈複此語直白,他的文章主要就是刻畫這些生活中美好的片段,于是便是怎麼想怎麼來,也就怎麼寫,讀之也是頓生情趣,隻是與東坡此首風格上有差異。東坡這篇顯然是經過了一定的藝術處理,着重刻畫他的相思之情。
“垂楊亂掩紅樓半,小池輕浪紋如篆”,這是一個幽居的好地方,三月的楊柳,已經生長的很繁茂,小樓就躲在這一片垂楊後面隻露出檐角,小樓前面有池塘,春風吹來,輕漾的波紋像篆書一樣柔軟曲折。在這樣的地方住着,不能不使詩人想起與妻子分别前的情景,“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那會兒我們兩人整日裡形影不離,一會兒在燭光下讀書閑聊,一會兒在月下花前流連談情,多麼浪漫,多麼想念。
“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風流雲雨散,形容如膠似漆的一對愛人因事分隔的景況,自惜則有可惜之意,這麼美好的春日時光要有一刻沒在一起都算是對這大好時光的辜負,熱戀中人怕是很能理解這種感情吧。于是關山有限,卻不會阻隔詩人的思念,這兩句的确有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隻要心在一起,離多遠我們都不會孤單(太恩愛了吧,有點酸)。“待君重見尋芳伴,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君,指妻子王弗,尋芳伴則指詩人自己。等你再次見到我的時候,我們一起踏青尋芳,到那時我要告訴你我這會兒有多想你,那自去自來的西樓飛燕,直到它不再飛翔,我還在憑闌幹處眺望思念。
這首詞的内容不是很難理解,但我們着重要體會的是詞中描繪出的恰到好處的情感,與這種“健康”的思念帶給讀者的美感。就是情感表達的很合情合理,多一分就顯得太深沉太哀痛,少一分又顯得太薄弱不真誠。就像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中的一個結論就是,人們最讨厭的是一種不合情理的情感表達,比如你覺得一件事情并沒有到達能使人發脾氣的程度,但是卻引起另一個人突然暴跳如雷,那麼這個人的道德控制感和他表達情感時程度的釋放可能會比較不合常理;反過來也是一樣,你覺得在正常情況下某一件事的可感動程度不強,但是卻引起另一個人情感泛濫式的外在表達,這也是不合理的。(很多年前讀的這本書,具體原話已不記得,但是理論就是上面表達的這樣)。東坡這首詞則剛好表達了一對結婚沒幾年,還沒經曆過長時間離别的恩愛夫妻,兩個月沒見面時的情感,恰到好處的撓到了讀者在深情和苦情中的另一種更符合日常夫妻之間互相思念的情感,也像那種在一起幾年卻又異地戀時愛人的狀态,既穩定又想念,時時處于離别中卻又對對方比較放心的一種狀态(當然,沒走到一起的咱就先不讨論了)。這就是少男少女的愛情,多一分太濃,少一分太淺,風流雲雨不散,關山有情無限。
比如我們可以拿這首詞和蘇轼同時代詞人晏幾道、柳永相比,我們且先不論他們人生際遇的不同,晏幾道的詞大緻是在一種他自己營造的夢境裡思念着少年時的戀人,我們也更能從中讀出一種人生高開低走的無奈感,自有一種哀怨在裡面;柳永則是大量描寫秦樓瓦肆風塵女子的相思之情,但你也能從中讀出一種底層市井女性苦情的一面。東坡這首詞則完全不同,我們暫且用“健康”來表達它的區别,這裡的“健康”是一個中性詞,着重區别于那些能另讀者感到哀痛、悲傷、怅惘或者大喜、高興、狂妄的情感,這樣我們便理解了這類小詞的妙處,它不會耗費你的心神,也不會勾起你回憶一些再難重逢的人,它不會讓你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它隻是寫出了一種合情合理的狀态。
當然,這三人用詩詞作品表達情感的力道都是很高強的,這隻取決于你自己讀詩詞時的生活狀态和心理狀況,你需要苦情一些你就讀一讀柳永,你需要回憶過去美好時光的就去讀一讀晏幾道,你想老婆了就讀一讀蘇東坡嘛。
東坡這首詞也開創了一種與“代言體”截然不同的作詞思路,在此之前,曲子詞中表示相思或其他情感時,大量以女性為第一人稱,以女性的視角來審視這些情感,這些作詞的文人也把自己的感情都賦予詞中女性,明明是他想人家,卻說人家想他,這就是“代言體”,東坡作詞往往能推陳出新,并且把這個“新”推到另一個高度,那首“老夫聊發少年狂”和“十年生死兩茫茫”均是東坡首創,并且這類豪放詞和悼亡詞一經東坡創作出來,便直接成為巅峰。于是,從這首《一斛珠》我們便能看出來,東坡從早年就開始有了這種嘗試,這也為他成為一代詞宗打下了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